百年商史:李大钊祖父李如珍经商地——吉林长春德惠万宝山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王锦思 发布于:2025-07-23 11:28:58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有位商人克勤克俭,在吉林长春德惠万宝山,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而后回家乡培养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1889年―1927年)。这就是李大钊的祖父李如珍(1827年—1907年)。
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道:“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无兄弟,又鲜姊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教养成人。”出生前父亲已故,不满两岁时母亲去世,由祖父抚养18年之久。李如珍对他幼年时期性格的形成、兴趣与求知欲,以及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初步确立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万宝山历史悠久。清嘉庆二年(1797年)建屯,因南北各有一岭,得名万宝山。1880年前后,万宝山是个商业繁华的集镇,人口商户不详,但是应该在长春周边是个较为重要的地方。当时长春行政级别为厅,是吉林境内第二个建制单位(第一个是吉林厅),是清代东北地区建立的第十四个行政单位。清末万宝山为长春府抚安乡八甲。1931年还叫万宝山。后来在行政名称上,把山字省去,民国时为长春县二区万宝甲,伪满时为长春县万宝村公所,国民党时为万宝乡公所。1949年为万宝区,1956年置万宝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5年置镇。2005年,将德惠市米沙子镇、万宝镇2个镇划归长春市宽城区管辖。
根据李大钊家乡早期文史资料记载,李如珍青年时期外出“闯关东”,曾“在长春、万宝山”一带与同为大黑坨村的赵良佐、赵文隆父子搭伙经营商铺,赚了大钱。
当时万宝山归属长春厅管辖,而有关记载却把长春、万宝山并列提起,可见在当时万宝山十分发达且重要。据此,有可能李如珍经商地点主要或者只在万宝山,而不是长春和万宝山两地。但是毕竟长春为厅,早期记载者为了表明隶属关系,就在前面写上长春。后世的学者不太了解万宝山和长春厅的关系,把两个地名并列使用,加上“顿号”,造成了万宝山不是唯一的经商地点印象。
这一时期,李如珍通过捐赠得来“从九品”“登仕佐郎”官职,可谓光宗耀祖,有效改善了家族的社会地位。根据有关记载,李如珍因土匪横行,再加上年龄渐长,1881年前后回乡,兴修家宅并购买田地。本人推论,土匪横行地更有可能是相对偏远的万宝山,而不是重兵把守作为主要城市的长春府。
近现代历史上的万宝山最为出名的是1931年7月万宝山农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万宝山事件”。
1931年,万宝山是个拥有92户1100余人的小镇。春,日本侵略者唆使汉奸郝永德雇佣朝鲜农民耕种万宝山农民耕地,当地农民奋起抗争。具体位置在现在米沙子镇黄家村。7月2日,在日本警察开枪镇压情况下,当地农民奋起开枪还击。虽然没有伤亡,但是意味着在九一八事变前两个多月,万宝山农民就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枪声。
“万宝山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迅速作出反应,自7月3日起先后发出《为万宝山事件告中韩农民及一切劳苦群众书》《对万宝山事件与朝鲜惨案宣传大纲》。7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联合日本、朝鲜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共同发出《为万宝山事件告中日韩三国劳苦民众》。同时,全国人民乃至海外华侨抗议游行声援。9月15日,民国政府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公使馆发出第二次照会,日本没有理睬,第三天即9月18日便发生了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正式开始了抗日战争。按照14年抗日战争时间衡量来看,中国民众第一次抗日斗争、抗日第一枪是从万宝山事件开始的,比九一八事变早两个多月。万宝山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前奏和导火索。
1960年,《人民日报》报道,万宝山事件是日本军国主义“作为它侵入我国东三省的先声”,无疑是对万宝山事件意义和影响的最权威认定。
(作者王锦思,北京锦标堂惠德书院主任、中国收藏家协会分会副会长,录入时有删减)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