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商史:我的三爷爷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王宗玉 发布于:2025-07-23 11:27:20
我的家乡是渤海湾边的一个小村庄,一条小河静静地从村旁流过,小河环绕着村庄,村庄依偎着小河,我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纯朴的地方——乐亭县汤家河镇瑶各庄。给我的童年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三爷爷,他名叫王廷泽,字芳田,生于1887年农历丁亥年,逝世于1969年5月5日。我爷爷名叫王廷银,字弼臣。三爷爷和我爷爷是王氏家族兄弟。
三爷爷亲兄弟三人,少年时读了几年私塾,之后去东北学买卖,30岁就在益发合大楼新旅社当上了掌柜。三爷爷为人豪爽,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喜欢结交朋友,其结盟兄弟就有李大钊的同族兄长李瑞景。1924年,李大钊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五大,途经哈尔滨,当时白色恐怖很严重,李大钊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反动政府通缉。李瑞景为了李大钊的安全,把李大钊安排在我三爷爷所经营的“宏昌茂”杂货铺暂住。奉系军阀张作霖对李大钊的抓捕行动早已紧锣密鼓,政治气氛非常紧张。
为确保李大钊的安全,三爷爷怀揣着对正义的坚定信念,毅然承担起掩护李大钊的任务,并不顾自身安危,四处奔走,千方百计筹齐前往苏联参会所需的经费,并将其交给了李大钊。李大钊对三爷爷非常感激,出于对三爷爷的高度信任,临行之际,还将自己珍贵的手稿以及部分书籍郑重地交予三爷爷,托付他代为妥善保管。在三爷爷等人的精心掩护与周密安排下,李大钊得以冲破重重险阻,安全抵达莫斯科,并顺利参加了共产国际会议。会后,李大钊重返哈尔滨,在三爷爷的杂货铺休整两天后安全返京,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在风雨如晦、白色恐怖笼罩下,掩护李大钊无疑是将自己置身于风口浪尖,稍有不慎便会性命不保。可三爷爷侠肝义胆,在他心中,结盟兄弟就该如桃园结义的刘关张一般,虽非血脉相连,却胜似手足情深。怀着这份赤诚与担当,毅然对困境中的李大钊伸出援手并倾尽全力。
后来,李大钊在北京壮烈牺牲。三爷爷耳风中听到了危险信号,万般无奈之下,忍痛将李大钊交予自己的手稿和书籍销毁。为躲避反动派的追捕,三爷爷托朋友处理了自己经营的商店,由哈尔滨回到了乐亭老家。
土改运动期间,家乡一些地主被从原住房 “扫地出门”,三爷爷虽然是地主成分,但却因当年的义举分到了建成不过20年的新房,相比自己上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居住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三爷爷当选为乐亭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当时人民委员会委员有20人左右,农民委员有2人,除三爷爷外,另一位是马头营黄坨的女委员赵惠兰。三爷爷是其中唯一一位地主出身的委员。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县政府领导还特意关照,给三爷爷送来几十斤花生饼,解了燃眉之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大钊的大女儿曾多次来看望三爷爷。三爷爷的盟兄弟李瑞景,以后还在三爷爷家住过。李瑞景去世后,他老伴和子女也曾到家看望过三爷爷。
三爷爷在人们的心目中很有威信。村里不管碰上什么事,都会找他参与解决。这一切都得益于当年他掩护了李大钊,这份义举为他的后半生赢得了高尚的人品与尊严。而在白色恐怖下销毁李大钊书稿这件事,却成了他毕生的心结。直到临终前,老人还念念不忘,对儿孙坦露:销毁书稿,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作者王宗玉,乐亭县第三实验小学退休教师)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