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故园纪事:土言土语入诗来 声声唤回柴门开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马砚田     发布于:2025-07-23 11:21:42


读乐亭.jpg

参观乐亭县汤家河镇史庄村“史家大院”,第一感觉就是来得太迟了,太少了,来得太被动了。第二个感觉是,和“乔家大院”相比,同为“大院”,故国山河,乡愁满溢,皆为可爱。不过,谁人不夸自己家乡好?故园柴门,距“史家大院”的行距,按民间习惯说法,只不过两炷香的时辰。偏爱“史家大院”之心,难于尽言。“乔家大院”的恢宏古远,“史家大院”的袖珍现代,两家“大院”不由人低吟出“人家四面皆临水,柳树双垂便是门”的心曲。第三个感觉是,印证了行前,推介人对我所言,“史家大院”是一个人的村庄。一个人和整个村庄,是怎样的一个配比关系?它的密码中,到底有多少现代感的故事?我的双眼、双腿都不听使了,那就由它们随意而走吧。

回顾我写过的文字,是否能沾上真正的文学边角,直到现在,自己也持保留态度。而且,书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大多是“百姓烟火,升斗小民”。今天,“史家大院”的推介人,乐亭文化研究会的资深研究学者刘文秩先生,不仅把我强拉硬拽地拉扯到现场,口里还不停歇地说着“史家大院”的渊源。中央电视台农民频道特邀“史家大院”创办人史秉财参加“我的书屋我的家”颁奖晚会,并对他进行专题采访,当时,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肖东坡主动邀他合影留念。人称河北文学“三驾马车”之一、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专门给他开了座谈会并赠书。他的事迹,登载于各级报刊、文献上,荣誉证书满柜,且好几本是国家级的,这在一个普通农民身上是少有的。至于“国宝中的国宝”,文物鉴定家、收藏家、著名史学家史树青,为“史家大院”题写匾额倒在其次。因为他虽然名贯中华,他就是土生土长的史庄人。综合刘文秩先生所述,再回头看“史家大院”,就有了一种“泉自孤峰落,人从诸洞来”的庄重典雅感来。

说到土言土语入诗来,就是史秉财的原著,我说是他另类的诗集,诗人王建东说是另一学派,也就是他的诗集《怪人怪词五十首》。顺口溜的顺口,从文学语言角度讲,光顺口是入不了诗的。必须要做到顺意、顺气、顺心、顺境,顺到诗词的血库里来。下里巴人能顺出阳春白雪的诗境来,才是硬功夫!我倒是想到了鲁迅先生引用的那句“蓬蒿隐匿灵芝草,淤泥藏陷紫金盆”古谚语,用在他身上是多么贴切。自然,说到《怪人怪词五十首》这本小册子,和“明媒正娶”的正经出版物相比,它更像一个相形见绌,自惭形秽的“柴禾妞”,就是这样一个“柴禾妞”,作者本人对“她”,也是难寻其踪,听说我要读,他就下了死功夫,找了县里找县外,最后花钱买回一个孤本,我格外珍惜,哪有捧着鲜藕嫌泥多的道理?

然而,正是这一孤本,我的一人之见是,它是支撑“史家大院”的设计图、思想库和精神支柱。是“史家大院”的精神檩条、大柁、椽子。他的五十首顺口溜,使我对他有了新的认知,胸有心灯一盏,照亮新村长天。如果让我写电影剧本,题目就叫《一个人和他的村庄》,电影的主题曲暂定《为新农村而歌》。他的诗句,就是做人的缩影,他坚信,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执着、坚持,总有一天,终会抵达这一高地。

本文写到此处,拖泥带水,也没有写到正根上。本人从青少年始,就涉猎文学,坚守至今,都快成木乃伊了,恨不得把几根稀疏的头发揪扯下来,还是不成,还是词不达意。我猜想,读者都会提抗议了。大家会问:现今的“史家大院”,庐山真面目到底如何?好,我现在就如实交待,眼下大院的一应设置是:体育活动场所,文化娱乐场所,普法教育讲堂,农村科普知识讲堂,藏书室,图书阅览室,文物鉴定家、收藏家史树青纪念馆。上述工程系列,既独立成章,又连成一个文化元素满满的整体。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被细心的史秉财贴上了顺口溜的标签,尽是正能量之数。

问题又来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精神、仅凭五十首顺口溜,就是愁死,也建不起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用真材实料填充的“史家大院”来。说到真金白银,就戳到了史秉财的软肋。他骨子里就是一个农民,土里刨食一辈子,自家过日子,他比农民还农民,比朴素还朴素,比寻常还寻常。史秉财就是史秉财,过庄稼日子,他有三字真经:勤、省、攒,所以,也有积蓄。七十万之数,眼也没眨一下,全部投入到大院的建设和不断进化完善中,还有欠缺。为了大院的尽善尽美,他就铁了心,又当起敲着云板的“苦行僧”,去募捐,借助社会力量,不断完善壮大大院建设。顺口溜是他的强项,浅显易懂,朗朗上口,道理深刻。随口一出,对方就懂了,我说的是“懂心”。十有九成“男儿四方志,岂久困泥沙”。参观“史家大院”,读出赤子心,读出现代感来,是笔者最大的收获。

和泥土保持零距离,对史秉财来说,是一种恒态。种下庄稼,收割顺口溜,泥土最亲人,用土言土语表现自己的思想,拓展自己的抱负,激活自己的灵感,拥抱农村的明天,你就收留了泥土的芳香。你还会更多一些朗然,更多一些诗人的气息,还会更多一些农民的自信和大气。史秉财,我还和你打个商量,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否把自己的独唱变成领唱?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振臂一呼,千人空巷,领着全村千人合唱,领着大钊故乡儿女大合唱,众人一起上树摘桃子,下河网鱼虾,种田夺高产。那场面,那气势,足以震荡山河呢!

 (作者马砚田,乐亭县闫各庄镇刘马庄村人,丰润区武装部原政委)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