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骄子:青史铭记 故园生辉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刘文秩 发布于:2025-04-10 09:51:16
2007年11月7日,中国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在北京逝世。为缅怀史老业绩,传承弘扬史老勤奋求学、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人品和敬业精神,史树青族侄史秉财自筹资金在自己院内筹建了史树青纪念馆。纪念馆的建设,得到了史树青子女、县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纪念馆自2012年动工,历时3年,于2015年建成。纪念馆建成后,县内外前来参观、瞻仰者络绎不绝,成为乐亭的一个新的文化符号。
史树青纪念馆坐落于汤家河镇史庄村博文路西,村民史秉财家宅后院,占地240平方米。
纪念馆大门朝东,大门左侧镌刻着史树青笔体的“史树青纪念馆”六个大字。跨进纪念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宽3.5米,高1.5米醒目的史树青纪念碑。碑文记述的是汤家河史氏家族的文化传承渊源、对故园文化教育做出的贡献,重点是史树青一生对中国文物鉴定的主要业绩。
欣赏完碑文右转是展馆,正房三间,东西长12米,南北宽12米。正门南向,门楣上悬挂着乐亭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孟宪福题写的“史树青纪念馆”匾额。进入展馆门,抬眼望见的是端坐着的史树青半身塑像,他安详地微笑着,像是亲切地向前来参观的佳宾致意。见到塑像,参观者无不肃穆敛步,对史老这位慈祥善良长者充满敬意。
馆内由左侧墙壁始即是展览内容。内容共分“史树青的青少年时代”“主要功绩”“社会影响”三部分。
第一部分,青少年时代:包括史树青、其父史思齐的照片,辅仁大学读书学习时校长陈垣、老师张鸿来教诲的照片,和北京东堂子故居照片等,并简述了史树青少年时代。还有史树青15岁时在北京厂甸庙会购得的邱逢甲真迹照片(1954年10月捐献给北京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
第二部分,主要功绩:展示的是史树青先生自1947年参加工作后,在不同历史时期参与考证中国各地、各类历史遗迹的留影,诸如商周战国遗址发掘、浙江河姆渡遗址调查、江苏连云港孔望山石刻群(佛教石刻)碑刻、山西侯马遗址调查等等;征集、鉴定、考证和捐献的历史文物留影,如独乐寺李白亲书、成吉思汗画像、天安门匾额、毕昇墓等;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学术研讨会、社会活动和出国访问、国际交流留影等;总结、探讨对历史文物研究的各种著作、文献图片;在重要文物研究、鉴定活动中,与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和知名专家、学者胡厚宣、沈从文、耿宝昌、朱家溍、罗哲文、赵洛、启功、吴占良、郭继深、王世骧等在一起的合影、图片等;征集、鉴定、捐献文物留影,诸如胡适承赠回执、北京大学书信、北京历史博物馆收据、吉林实验中学回执等;在历史文物研究中获得的奖励证书、奖状、奖杯及各类奖品;在文物鉴定工作中做出的贡献、造成的社会影响和评价的赠言、书法赠品琳琅满目。
史树青先生从事文博研究工作六十多年,发现、鉴定过的文物精品不计其数,诸如令人瞩目的江苏省连云港市孔望山崖上雕刻的百余尊石像。史树青经过考察研究,指出石刻内容不是过去所说的孔子七十二弟子雕像,也不是俗说的“秦王乱点兵”,更不属于世俗内容的人物石刻,而是一处用汉代画像石雕技法,以佛教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早期宗教像群。它的开凿年代为东汉时代,要早于敦煌石窟200年左右。此说经专家论证,认为它是我国佛教艺术的早期形式,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重要起点之一。它的发现,提出了佛教研究方面的许多新课题,对我国佛教史、艺术史和中外关系史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孔望山佛教造像群而后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还有独乐寺唐代李白真迹“观音之阁”;书有满、汉、蒙三种文字的“天安之门”匾额;成吉思汗画像等重要鉴定、研究项目所取得的成就数不胜数。
史树青先生是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是始终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他把一辈子都献给了文博事业,为国家征集了大量文物精品。20世纪70年代,史树青先生友人、兰州市工业局新先生将个人收藏的一批文物送到历史博物馆。其中有一面“重圈多角纹”铜镜,经史先生鉴定为4000多年前齐家文化之物,比1975年甘肃广河齐家坪和1977年青海贵南尕马台发现的两面铜镜形体要大,是三面齐家文化铜镜中最精美者。就其图案设计、铸造工艺而言,是非常罕见的,且为目前发现最早的铜镜,在中国冶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部分,社会影响:展出的是史树青在文博鉴定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就。他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文博活动进行国际交流,在中国文物界以及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墙壁下方是实物展柜。柜内摆放着史树青先生在各个历史时期工作和生活中用过的实物。诸如:书、刊、信、函、执、札、镜、扇、印章、书法、绘画作品等;国内国外学术、社会交流时荣获的奖状、证书、奖品、奖杯、和纪念物品;办公用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茶具、酒具、眼镜、手杖和衣服鞋帽等生活用品,甚至连在“文革”时期下放到湖北省咸宁县(文化部中国历史博物馆五七干校)五七干校劳动时的生活日用品都在其列,展品达3000余件之多。
在这些展览实物里,最为珍贵的是手抄本的《红楼梦》《三国志》。在所藏书画作品里,从吴昌硕直到现在的画界泰斗范曾等书画作品有几十幅。由于展室空间有限,很多文物如书籍、书画、特别是生活用品等文物,只能摆放在展室中部。一些珍贵、精致的物品另行保存(西侧内室)。
史树青作为著名学者、文物鉴定家。他认为,文物鉴定不只是鉴定真伪,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主张,研究文物与文献并重,眼学识别与科学分析并重,传世文物与考古发掘并重。他是文物鉴定的通才,对青铜器、瓷器、金银器、玉器乃至考古发掘品等,都有涉猎。对书画、碑帖、古籍版本研究甚深,所鉴定国内外公私收藏的文物数量达百万件之多。他的经历、他的业绩乃至他做学问的态度,非常值得后人学习传承。故园纪念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虽然只是史老在一生工作和生活中极小一部分,但却力求通过遗物、图示记述史树青先生几十年从事中国文物工作历程,见证他热衷中国历史文化,在文物鉴定、研究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正如《史树青传》所定义的:“他博览群书,征史探源,博中有专,学养深厚;他为人谦和,提携后进,宽厚仁爱,藏而不私。他的一生是勤奋求学、严谨治学的一生,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就是将毕生心血与智慧奉献于文物研究和博物馆事业的史树青先生。”
纪念馆的筹建出自族侄史秉财的义举。2007年文物鉴定家史树青逝世后,史秉财经几年酝酿,多方翻阅查找资料,精心构思,设计出既经济可行,又具观赏需要的农家纪念馆施工方案。2012年,他根据工程建设需要购置物料,实施建设工程。他土方上马,凭着庄稼汉子的一双“铁手”,在相关领导支持下和广大村民帮助下,历经3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纪念馆,总投资60余万元。
纪念馆建好后,他又不辞劳苦地奔赴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千方百计购买有关史树青的资料、著作、物品,搜集有关信息。在此期间,得到了史树青夫人夏玫云赠与他的有关史树青工作、学习的大量图片、资料和物品,并给予资金支持。史树青之子史和平、女儿史选平感动于史秉财的义举,慷慨将父亲多年收集的书画、文物、瓷器、参与经历文物鉴定有关重大事件的资料、证件、纪念品和工作、学习、生活用品悉数捐赠给纪念馆。并于2018年5月20日,将所捐赠的物品用包车专程由北京运往乐亭县汤家河镇史庄,正式交付给史树青纪念馆。后又多方搜集了一些物品,陆续从北京运抵纪念馆。这些物品的捐赠,大大丰富了史树青纪念馆的展示内容。对史秉财的建馆工作,乐亭县委县政府、汤家河镇党委镇政府、县文旅局、县文联等大力支持,县博物馆也派工作人员前来帮他设计、布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纪念馆于2024年5月正式开馆。
纪念馆开馆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及省市县有关领导、县内外人士和附近村民纷纷前来参观。史树青的学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海国林、荣宏君亦亲临观摩、指导。邑内外知名的书画艺术家杜锡瑞、赵凤君、孟宪福、裴宪忠、马志伟、李智等纷纷为纪念馆题字作画祝贺。
秉财所建之馆,将史老生前收藏的宝珍和走过的文物鉴定历程,特别史氏家族的故园文化情怀、薪火相传的风范得到了充分展示。临馆徜徉其间所藏之物什,尽显史氏之阅历,件件弥珍,睹物即思人,思之乃生敬意,史树青纪念馆,史氏家族之铭典,乐亭文化之名片!滦水孕骄子,艺海显神威。国宝垂青史,故园绽光辉。
(作者刘文秩,《读乐亭》编委)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