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老英雄朱勇传奇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杜士林 发布于:2025-04-10 09:46:15
朱勇,原名周桂安,化名高光。1925年3月2日,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姜各庄镇周家营村。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屡立战功。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不久又升为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勋章、奖章,三级解放勋章、奖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是一位颇具传奇人生的人物。
一、14岁参加反帝大同盟
朱勇,受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影响,思想进步,青少年时期就倾向革命。1939年,他到北平志成中学读书时,就积极参加了进步学生组织——反帝大同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当时,这个进步学生组织由中共北平地下市委主要负责人刘仁同志直接领导。
在此期间,朱勇多次勇敢机智地完成组织交给的艰巨任务。1940年4月,日酋冈村宁次来到北平,进行扩大华北侵略军事部署,北平城里一时涌进了大批日军、治安军进行戒严,全城处在一片恐怖中。此时,组织交给朱勇一个紧急任务:让他把一大卷揭露日寇侵略阴谋的宣传品,迅速送到北平城沙滩的北京大学一个秘密机关里去,并且要千方百计保证宣传品不落到敌人手中。从学生公寓的二龙沟到沙滩这段路很长,而且沿途都有敌人据守,任务十分艰巨,稍有不慎,就会被敌人抓捕。当时他只有14岁,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朱勇穿了一件羊皮大衣,一副学生打扮,把抗日宣传品藏在了大衣里边,就急忙向沙滩方向奔去。路上,他疾步如飞,不走大道而是穿梭走小路。当他穿过天安门的三座门时,看到前边有日本宪兵把守,严格盘查过路行人,就机智地跳过中山公园北门护城河,顺河沿墙根疾走,及时赶到了北大。通过对暗号,找到了反帝大同盟组织的负责人,使这些宣传品及时得到扩散印发,然后撒遍了北京城各个角落,将其阴谋大白于天下。这些宣传品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揭露得日本侵略者目瞪口呆,他们惊呼:“北平的共产党厉害!”朱勇这次机智勇敢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组织的表扬。
1941年初,组织上又交给朱勇一个艰巨任务:护送6名北大进步学生秘密到革命圣地——延安。他接受任务后,从自家买卖上以“少东家”的名义,支取了200多块银元作路费。一行人化装成客商,由朱勇担任向导。路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晓行夜宿,经涞水、阜平等地,穿过一道道封锁线,中途还经过几次战场,最后安全到达延安。胜利完成任务,他人却瘦了一圏,身上的钱花光了,坐不起火车,就搭了一辆货车返回了北平。就这样,他先后掩护三四批、20多名进步青年学生到达了延安,为抗日和革命事业输送了新鲜血液。在当时的艰苦环境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办了这么大的事情,实在令人赞叹不已,人们都称他为“勇敢少年”。
二、在家乡播洒抗日火种
1941年8月,朱勇由北平回到自己家乡姜各庄周家营村,并按照组织指示,及时与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岳泽普取得了联系,安排他在岳泽普身边工作,并起了化名——高光。
在此期间,他按上级指示,深入冀东路南地区,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团结进步的上层人士,积极筹备建立“冀东抗日救国会”“知识救国会”“齐心会”等进步组织,并从中为我方搜集日伪在这一带活动的情报,采购我抗日根据地急缺物资和枪支弹药。 他人小胆大,有文化,又有胆略,工作出色,不久被党组织分配到姜各庄镇的完全小学,以教书为掩护进行抗日救亡工作。在此期间,他利用人熟、地熟,再加上家里有钱的方便条件,积极向学生宣传抗日救亡的革命思想,教学生们唱爱国、进步歌曲,启发学生树立爱国思想;又与活动在这个地区的几个秘密交通员取得联系,建立秘密交通站,及时接收上级秘密运送到这里的抗日救亡宣传品。这些宣传品都是宣传我晋察冀军民如何进行抗日斗争的英雄事迹,抗日政权宣传抗日的方针、政策等内容。然后,发动结交的学生、教师、进步青年朋友把这些宣传品及时带到各村,偷偷贴在大墙上,扔在厕所里、碾棚里,让人们争相传阅,扩大抗日救亡的宣传,人们在街谈巷议中,纷纷谈论抗日救国的事情,有些青年开始觉醒,偷偷参加抗日队伍,使沉寂的姜各庄地区空前活跃起来。与此同时,朱勇又通过内线联系,及时了解掌握驻扎在姜各庄镇上的伪警备队活动情况,按时向组织汇报。
这时,活动在铁道以北山区的八路军冀东军分区主力第十二团,也经常派武装部队和开辟地区的干部到这里来。每次来,都是与朱勇接头,然后由他派地下党交通员把外来的部队和地方干部安排到各村的抗日堡垒户家,为他们传递情报信息,保证他们的安全。当时,抗日部队在地方开展工作还没有财政经费,全靠支持抗日的社会各界人士赞助捐献。朱勇通过自己的父母,从自家买卖上支出了一大笔钱物,缺啥买啥,购置了一批物资,从而保证了这些抗日部队的食宿,甚至连部队、开辟地区干部所需的衣物、办公用品、药品,夜间开展工作需要照明的手电、马蹄灯等,都及时给予了提供,朱勇的家实际上成了当时这一地区抗日游击政权的后勤部,使姜各庄地区在武装、建党、建政方面得以顺利开展,很快成为冀东特别是滦东地区一块“后方”基地。
尤其可贵的是,这个时期,朱勇曾冒着生命危险,先后从北平到家乡 掩护了一批有志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将很多热血青年引导到革命队伍中来,先后有赵荣壁(建国后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后任海军学院政委)、秦兴汉(原中国军事博物馆馆长)、王冠山(原解放军总参事务管理局政委)、李旭阁(原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员)、孙志诚(原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周汝琴(后改名为高荣,原解放军政治学院营房部副部长)、赵涌(原太原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都是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走上革命道路的。
三、智取汉奸双枪
当时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突出的矛盾就是缺枪。岳泽普同志指示朱勇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在姜各庄镇上想法搞枪。朱勇思考再三,决定从驻姜各庄的伪警备队里搞枪,因为这里人多枪多,并且都是好枪,而且又驻扎在他家买卖的大院子里。这个伪警备队是日本人组织起来的,队长叫王树贵,外号“王二虎”。他原来参加过冀东抗日大暴动,还是个小队长,可环境一残酷就叛变投敌,当了日本人的伪警备大队长,经常下去“清乡”抓捕我抗日干部,罪恶累累。为此,日本人奖励了他两把新德造二号匣子枪(驳壳枪),王二虎从此更加耀武扬威,经常拿出他那两把新枪当众鸣放,唬得老百姓都说王二虎这两把匣子枪厉害,并传得神乎其神。
朱勇考虑再三,决定设法取走王二虎这两把新枪。他通过地下交通员李贵和找伪警备队做饭的王师傅了解,得知王二虎嗜赌如命,白天出去“讨伐”,晚上回来就玩麻将,玩起来就通宵达旦,每玩到半夜时,还要吃夜宵。在玩麻将时,他就将两把枪装在枪套里挂在墙上。掌握了这些情况后,他首先通过交朋友,给王师傅做工作,谈抗日救国的道理,使他提高抗日救国的认识。做通工作后的一天夜间,由王师傅带着,假称朱勇是王二虎的亲戚,混进了伪警备队大院里藏起来。当夜间11点多时,王二虎一伙玩麻将的人出去解手准备吃夜宵,王师傅就掩护朱勇冲进了王二虎住的屋子,上前就取走了挂在墙上的那两把短枪,然后疾步地走出大院,连夜渡过滦河。朱勇早已从自家中拿出了一笔钱,安排王师傅从昌黎上火车去了东北。他就只身来到昌黎荒佃庄,与活动在这里的昌卢抚抗日联合县大队接上了头,被安全掩护起来。
第二天,姜各庄镇乱成了一锅粥,全镇戒严,王二虎气急败坏地命令伪警备队四处搜查取枪人,但一无所获。这时,朱勇被掩护送到卢龙县李柳河圈,来到八路军冀东第十二团团部,亲手把智取来的两支枪交给了团长曾克林和政委吴宗鹏,受到了团长、政委高度赞扬,并吸收他参加八路军,朱勇从此脱产参加了革命。
(作者杜士林,乐亭县姜各庄镇杜东庄村人,《秦皇岛日报》原记者)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