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从“跑敌情”说起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田玉安 发布于:2025-04-10 09:44:34
我家在冀东地区昌黎县城南60华里,乐亭县城东20华里的马庄子村。
1935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傀儡政权“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不久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从此,冀东人民在日寇的统治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痛苦生活。冀东人民忍无可忍,1938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地方武装、民团举行武装起义,以我军力量为核心形成声势浩大的多达十万余众的武装大暴动(当时老百姓称之谓“闹红军”)。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攻占除铁路线以外的7座县城,沉重的打击了日寇在冀东的嚣张气焰。后来在日军围攻下,加上我方在指挥上的战略失误(决定撤往平西),起义队伍在向京西转移时发生溃散,但仍有万余人保留下来,这批抗日的火种熊熊燃烧,开创了冀察热辽抗日根据地,壮大了抗日力量,为后来收复和建设东北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敌人后方去、建立抗敌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这是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方针。我的家正好属于这类地区,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出生地的大黑坨在我家东南五华里,领导冀东大暴动、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的李运昌出生地木瓜口在我家南边五华里,同李运昌共事的还有岳泽普、田自修,两人经常住我村从事党的地下抗日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鬼子从城镇出来“清乡”就成常态了,“跑敌情”就是不能避免的情景了。
“跑敌情”对建国后出生的人来说只是前人的一种故事,但对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出生在解放区和半解放区(游击区)的人来说却是一种抹不掉的恐怖记忆。
“跑敌情”,即躲避敌人的“三光政策”,即抢光、杀光、烧光的恐怖行径。1941年1月25日拂晓(春节前两天早晨),日本鬼子3000余人包围冀东抗日根据地潘家峪。平时,这个村大部分百姓“跑敌情”躲在山里,马上过年了,就从山上下来想过个团圆年,正当他们熟睡时,日军进了村,挨门挨户地强迫群众聚拢在一座大院里,烧杀老百姓达1320人,其中多一半是妇女和儿童,见妇女则先奸后杀,无一幸免。烧毁房屋1100多间,所有财物被洗劫一空。全村只有400余人在和日军拼命中逃了出来。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就是在日军潘家峪惨案现场指挥官佐佐木二郎高喊着“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的口号下进行的!这个惨案在解放区无人不晓,但日军在敌占区则封锁消息,掩盖其罪行。
我本人从1942年到1947年参军前这6年时间里,就一直处在“跑敌情”状态中。我的家乡基本处于半解放区(游击区),日伪军驻县城、重镇,抗日武装在乡村。抗日武装不时地攻城消灭其有生力量,日伪军则不断地出来“扫荡”杀害我方人员。1946年6月,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1946年初冬,大举向华北解放区进攻,它收拢的“还乡团”(被抗日武装打击过的地主、汉奸及其代理人)屠杀的地方干部和人民群众人数之多超过抗战八年!抓捕抗日军民枪杀不过瘾就倒挂吊死、活埋或浇上汽油掌“天灯”活活烧死,进行报复无所不用其极!我自己虽然未被杀伤,但也是死里逃生。1946年12月,我在乐亭中学学习,国民党大军从京山线(西从唐山东至山海关)由北向南像梳子般地横排压向大海,妄图将抗日军民一扫而光。当时学校组织转移,开始组织集体向校东边转移,后听说东边也有敌人,集体活动风险太大,学校领导决定分散转移,各自为战。当时四面都是枪声,我和临村李从福同学朝西北方的高粱茬地奔跑,敌人的子弹在前后左右噗噗冒烟作响,要想不死,只能拼命奔跑,大约跑了一个多小时,慌慌张张地跑到一个叫孙马庄的村子最东头一户人家里,迎面是一位表情惊慌的老大娘,小声地问,你们……?我立马说,我们是跑散的学生,她惊奇地说,快进来,国军(国民党军队)正在村西头向南开呢,如他们来,我就说你是我儿子,他是我侄子,并说你们别动,我去看看。不一会大娘回来说:过完了,你们赶紧走,这里不安全,你们向北走吧。天下起雪来,我们俩摸黑向同学家木瓜口村走去。到同学家时已经是深夜,了解到敌人都压向海边去了,往北可能已没有敌人。在同学家呆了一晚,一大早顶着大雪朝北5华里的家乡走去。到了家,爹妈又惊又喜,但惊慌的神情一直难以消退。因为人们仍在恐怖气氛中度日。
“跑敌情”这种事虽然过了几十年,但“跑敌情”这种恐怖情景常常在梦中重演,它说明这对于一个少年的心理和精神的创伤是多么深重,是一种抹不掉的创伤!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再没跑过敌情。人们是多么安详,多么幸福,多么舒心!我们的人民再也没有人敢来任意宰割、屠杀,我们的江山再没有人敢来侵犯,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幸福安宁的生活来之不易。现代的中国历史反复证明,只有自己的国,才有自己的家,只有一心为民、一心为公的共产党的领导才是民富国强的保障,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人民期盼的更加美好、更加自由、更加安宁的“中国梦”。
(作者田玉安,乐亭县姜各庄镇马庄子村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党委书记)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