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史海钩沉:民国时期乐亭都有哪些古迹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周同年     发布于:2025-04-09 16:04:45


151543010jf2.jpg

在浩瀚的书海中,每一本书都它自身的价值,读书人应该对作者表达敬意。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河北省乐亭县事情调查》一书。

此书是陈佩先生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七月编辑整理成书,出版发行单位是新民会中央指导部出版部,由天津印刷厂负责印刷,印刷厂地址:北京市西单手帕胡同三十二号。

该书为一册,每册定价国币八角,装订方式为旧制线装,并使用旧铅字印刷,采用仿宋繁体字体,排版由右向左竖向排列版面,书长270mm、宽190mm,此书共182页。

《河北省乐亭县事情调查》这本书共分为十一章,它们分别是:总论、地志风俗、地方制度、财政、治安警察、产业、商业及金融、交通、教育及宗教、卫生、新闻。此书是一部全面介绍当时乐亭县方方面面的志书,似《乐亭县志》一样,资料全面详实,较为珍贵。

读者翻开此书可以看到,第一章总论部分的第一节介绍了如下内容:“乐亭禹贡为冀州之域,星分箕尾地,属幽营。以言沿革,商汤为孤竹国,周秦曰辽西郡,汉魏曰乐安亭,晋辽曰乐安镇,金则始设乐亭县。以言疆域,则东接昌黎,西邻滦县,北界滦县,南临渤海,幅员不满百里,稠居实已林林。以言形胜,则天马骊城,绿洋绝岛,吉迹名胜实罗列而环拱,诚冀北之神皋,燕东之天府也。若夫县建于金,城自明始由土而砖,树楼设堞,因历被水患冲浸,今已颓圯无存矣。至若历代相承坊楔坛庙铺舍学校,规模宏敞,亦颇极一时之盛,他如按户编丁,计丁定役,户口则有力役之征。壤称绣错,册造鱼鳞,地亩则有等差之别。夫以则壤定赋,则公款存留之制备,卤沟皂地而盐官盐场之制详。风俗则朴野谨约,礼让是尚。物产则豆粱黍谷鱼盐为最。海口要冲设兵防守,元明屹为重镇,墩台了望,傅烽急递,自昔视为要图……”。

该书在第一章第四节县政及县史部分中介绍:“县治城垣建筑部分为县建于金,而心筑城自明始。明初因县而城之,城围三里,旧垣为土,至成化元年,知县元弘始易以砖,高两丈八尺五寸,基厚二丈二尺,上阔一丈五尺。至十七年,知县李瀚增修,并建筑四门,设有铺舍,东曰寅宾,南曰镇海,西曰望宸,北曰控远,四门各有月城。弘治十二年,知县田登设有城楼八座,门楼俱两层三间,四角楼俱两间,有敌台十座,有雉堞一千三百六十垛。嘉靖三十八年,知县侯庶增修。隆庆三年,巡按郝少泉,调知县李邦佐增修。至万历十三年,知县于永清,修筑圯坏处二十二丈五尺,戊子岁补修水冲处一百三丈,更于四门月城之外,增筑护城垣一道。清康熙二十四年,知县金足瑞重修水冲处七十九丈,并修月城一座,今以历年己久,屡被水何颓圯,除东南角奎光阁,历经修建,今尚完好外,西南角一带,城垣遗址,及角楼地基尚存,西面及西北面城垣高处尚有二丈以上,东门门洞尚存,其他部分均无迹可寻矣。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以后,土匪攻城,西面及西北面赖有旧城垣掩护,防守多为得力。会于西门至西南角,以旧城砖督饬警团,修筑碉堡五处,于南门内程庄东口东门共修砖炮台三处,由西南角绕东南角至东北角,修筑土垣一道,以资防守。于是年十月间,经友军恢复县城后,又将土垣增高,现又在西北大桥内,修筑炮台一座,用资防守云……”。

该书在第二章“地志风俗”中最有参考价值的是第六项,民国时期乐亭名胜古迹的介绍。

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民国时期乐亭县都有哪些古迹。

一、二李公祠  在县治北月城内,明万历间阁邑士民建祀前知县沁水李公瀚,陈留李公邦佐,久废。

二、福严寺  在县西南隅,元至元中建。

三、普照寺  在县东北三里旧镇庄,嘉庆七年重修。

四、隆回寺  在县西南四十里,唐贞观中建。

五、胜严寺  在县东八里冯家哨庄。

六、鹤天寺  在县东南二十里胡家坨。

七、宝塔寺  在县东南二十里胡家坨。

八、灵泽寺  在县西二十五里,金明昌中建,康熙乾隆间重修。

九、隆兴宝峰寺  在县东十八里杜家小口。

十、兴国寺  在县东十里夏庄,中统二年重建,今寺中有古柏数株,相传为元代故亭,亭如盖直凌云汉。

十一、正觉寺  在县南十里独幽城。

十二、兴龙寺  在县西南三十里,韭菜沟齐家庄。

对比清末《乐亭县志》的地图上看,当时乐亭的古迹远比这十二处要多的多。可惜的是,即使这些民国时期尚存的十二处古迹,如今恐怕一个也难觅其踪了。

(作者周同年,唐山市历史学会会员)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