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乡音乡韵:记评剧著名女小生洪影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息国玲     发布于:2025-04-09 15:59:16


151543010jf2.jpg

评剧诞生于冀东地区,在这块沃土上培育出几代著名评剧演员,评剧小生洪影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成长起来颇有成就的一位女小生。

在评剧舞台上,向来是以旦角演员挑班,小生虽然扮演的是重要人物,但却因艺术表现手段匮乏,而不得不处于从属地位。这种现象一直沿袭了几十年,严重地妨碍了生角唱腔和剧目的发展。洪影从事评剧表演艺术后,不安于这种现状,立志要发展创建小生行当,此后几十里,她呕心沥血、勇于创新,为小生行当铺砖开路,成功地演出了近80部剧目,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创建了一整套完美的演唱和表演体系,成为洪派艺术的创建者。

1930年,洪影出生于滦县,8岁开始学习京剧,先学小花脸,后改架子花。喜连成科班出身的教师刘玉林负责教授她“幼功”及“四功五法”。由于洪影学习刻苦、努力,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10岁时,父亲又把她送到北京学戏。教师赵月笙发现洪影有一好嗓子,让她改学老生,并严格向她传授吐字、发声、归韵、反切及技巧的使用。此时,她学会了《失·空·斩》《法门寺》等戏,12岁开始登台演出。

1950年,洪影回到滦县,参加了昌黎胜利剧社,后来,这个剧社改为“实验评剧团”(就是唐山评剧团)。于是,学京剧出身的洪影就改唱评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双百方针政策和戏曲繁荣的大好形势,为洪影的艺术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1951年,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傅全香、范瑞娟演出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1952年,这出戏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和优秀表演奖。1953年,由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摄制成彩色戏曲艺术片,轰动全国。于是实验评剧团就把《梁祝》移植成评剧,由洪影扮演梁山伯。当时团里没有专门唱腔设计,只好自己谱曲。洪影不满足于评剧生行原有的二六板上下句来回倒的简单曲调,就大胆为梁山伯设计了抒情唱段,巧妙地把京剧、越剧、梆子、曲艺的曲调和风格融化在评剧小生的唱腔之中,丰富了评剧生行唱腔表现力。洪影还吸收了京剧、越剧旋律丰富、字少腔多的曲调特点和以情带声、委婉细腻近似吟唱的抒情唱法,演唱得字清腔柔,声情并茂,充分表现了她嗓音甜脆、吐字真切、润腔深沉、表演潇洒的艺术风采,演出效果丰富新颖,与众不同,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如在《楼台会》一场中,洪影用慢板、二六板唱腔,成功地表现了梁山伯在得知祝英台是女子,并被许配给马家以后的悲痛、压抑及幡然醒悟以后,回忆起祝英台的确早就向自己表白过心意,更增加了内疚与自责。

在这出戏中,洪影又借鉴了京剧、越剧的表演程式与服装特色,这样,使剧情即高雅又生活化,使《梁祝》一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观众很爱看。此剧演出后,创连续40天客满的记录。《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成功,坚定了洪影完善小生行当的欲望,为此,她进行了艰难苦的探索,并付出了终生的辛劳。洪影有一副声音宽厚、音域广、高中低音俱佳的好嗓子,演唱时她非常注重四声调值,以字设腔,以情促唱,由于她的演唱技巧高超,唱腔中间不用小垫头或用短小的垫头,使唱腔连贯,音断情不断。她的每一个字都运用装饰音行腔,丰富了唱念的音色变化。她的每一个音都丰满而有力度,蕴含了人物丰富的内在情感。这些音裹字、字送音,音音是情,字字晶莹。她深沉多情的演唱,连接成完美的乐句,字字扣人心弦,腔腔迂回委婉,一个戏一个样,一个人物一个色彩,众多性格不同的新颖音乐形象,逐渐形成了洪派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

洪影的小生戏确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她从演出剧目到唱、念、做、舞、服装、道具等都巧妙融入了京剧的艺术风格,丰富了评剧小生表现力,提高了评剧艺术的总体品位,令人耳目一新,也为她艺术才能的施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剧目建设是创建一个流派的重要标志,是演员艺术技能表现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行当的发展,流派风格的形成。洪影的天赋条件好,声音洪亮,音域宽广,扮相大方,做功潇洒,幼年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剧目的影响,使她的演出剧目与众不同。从《梁祝》到《周仁献嫂》《六国封相》《孙庞斗智》《张羽煮海》《刘伶醉酒》《十五贯》《御河桥》《红龙传》《吕布》《杨乃武与小白菜》等戏,这些剧目绝大多数是专门为她创作的剧本,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主题生动积极,人物个性鲜明,艺术令人陶醉,梁山伯、周仁、苏秦、孙膑、张羽、刘伶、况钟、杨乃武……一系列有血有肉的刚强男儿,烈性须眉活跃在评剧舞台上,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而剧中精湛的演唱艺术和繁难的吊毛、抢背、甩发等做功表演与深刻的思想内涵融为一体,从中可以看出洪影在艺术上的追求,这也正是洪派艺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刘伶醉酒》是一出唱做并重的小生重头戏,也是洪影的保留剧目之一。故事是说,才子刘伶愤世嫉俗,放荡不羁,好酒成性,酒仙杜康变幻成酒家,致使刘伶一醉三年不醒。多年来洪影对这出戏刻意求精,不断加工,使它在唱念做等方面更加完美统一。洪影在这出戏中主要突出了一个“狂”字,高腔挺拔,低腔奇巧,再加上节奏和韵律十分和谐的念白,别具一番风韵,较好地勾画出一个轻狂名士的形象。

洪影的艺术魅力来自何处?来自她在塑造人物时投入的一片真情。2000年11月25日,洪影、张俊玲师徒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评剧芳华》节目直播间,清唱了评剧《珍珠衫》里“罗德探楼”一段唱。《珍珠衫》是评剧传统剧目,写商人罗德与妻子王三巧曲折的爱情故事。一般演出没有“罗德探楼”这出折子戏,而洪影的演出本却增加了小生的戏,所以繁衍出“探楼”一折,写罗德在休弃王三巧以后的思念和追悔之情。这段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罗德在内心深处对妻子的留恋与怀念,为他们夫妻后来的团圆做了铺垫。

洪影排了许多以生角为主演的剧目,每出戏她都抓住要领,塑造人物从不雷同。如《周仁献嫂》中的周仁为救好友杜文学的妻子,将自己的妻子假扮杜夫人,刺杀严嵩的总管严年。周妻因事败而丧命,周仁反遭邻里和杜文学的怀疑而遭到责打。洪影在这出戏里着重突出了一个“冤”字,很好地发挥了中低音区凄楚苍凉的音色,用“四公”叫板,接着一句“兄嫂——”以凄凉悲痛的的哭腔起调,从“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开始。情深义长地抒发发周仁的悲愤情绪“天爷呀——”一句,借鉴了京剧小生用丹田气提脑后音的唱法,声音哀怨悲惨,把周仁的悲愤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洪影善于抓住人物特点,把握住基调,使人物音乐形象个性化、立体化,通过富于变化的唱腔,塑出富有个性的人物。

在评剧《红龙传》中,她扮演的向尚是个忘恩负义、口蜜腹剑。趋炎附势的小人,向尚为了能做驸马,用花言巧语哄骗在患难中与他结为夫妻的红龙仙子为他拔掉鳞片。在向尚这个人物的唱腔中,洪影抓住了一个“假”字,在娓娓动听的唱腔里,虚情假意地哄骗公主,当唱到“娘子啊——”这句唱腔时,用了不大不小的恰到好处的装饰性滑音,即透着奸诈又不过于外露,刻画人物入木三分。

洪影戏路较宽,她不但能演小生,也能演老生,她在扮演《十五贯》况钟这一角色时,大胆地吸收了京剧老生的润腔方法,字正腔圆,古朴苍劲,加上板式运用十分得体,使况钟这一沉稳持重的人物形象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在况钟唱“深夜里,冷风吹,烛光闪闪”时,起板深沉,第一个“闪”字从眼上唱出,音颤声轻;第二个“闪”字从板上唱起,一气5拍,并在“闪”字尾加“an”的音,把“闪”字唱到了家,一波三折,韵味无穷。“这一个家住无锡县,那一个家住在淮安”从闪板唱起,不断地分析判断,表现出况钟对案件严肃认真,与县令过于执草菅人命形成鲜明对比。

洪影不仅传统戏唱得好,现代戏演得也很精彩,而且突破生行,兼演过十几种行当。在《英雄列车》中,她扮演列车长,是正旦,能准确无误地记住那复杂的台词、时间、地点、车次、人数、货运物资、气象变化……在《焦裕隶》中,她演瞎老太婆,是老旦,一句唱中就能有三个“好”,一个喝粥的动作,也能引来观众的掌声;《闹碾房》戏里她演小辣椒,彩旦应工。有的现代戏中,她仍演生行,并且丝毫不露女性的痕迹。如在《一桶炸药》中,她演地下党员,在《台湾解放前夜》中,她演男记者。可以说,在评剧舞台上,各个行当她都能演,这样的担纲女小生真是少见。洪影的突出成就,使她在评剧团挂起了头牌,生行挂头牌,这在评剧史上还是首位。

洪影有强烈的事业心,酷爱评剧艺术使她如醉如痴。“文化大革命”中,她受到冲击,不仅被迫退出了评剧舞台,而且没有固定的住处,过了十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她和爱人王荣良先是背各个朝代的剧名,从“春秋”到“三国”,从“红楼”到“西厢”,从“三言”到“二拍”,游遍了各个历史时期,他们看谁背的多,以定胜负。后来背唱词、哼唱腔,温故而且“更新”,使唱段更加完美,对她的艺术成果进行一次回顾,为“文革”以后重新登台作了准备。12年以后,当她重新登上评剧舞台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她的技艺不仅没有被搁浅,而是更加成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恶劣的环境对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不同的是,坚强的人抓紧时间又取得了新成绩。在经过十年磨难以后,洪影对评剧艺术更加珍爱,她抓紧时间整理剧目,对原有的唱腔再一次加工提高,使作品更增添了艺术魅力。1977年秋,新成立的乐亭县评剧团从唐山请来了洪影做艺术指导,并由洪影主演传统戏《十五贯》中的况钟,所排剧目在县礼堂演出,群众争相观看,连续演出达十余场,场场爆满,轰动了全县。

为了传播评剧生行艺术,洪影一方面在舞台上不间断地塑造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培养后备人才。从1954年开始,广泛收徒传艺,且来者不拒,先后共收徒50名。其中,乐亭的女小生周惠兰1959年拜洪影为师,成为当时洪影最得意的门生。在严师的培育下,周惠兰的演唱艺术有了长足进步,演唱时发出的声音甜美柔润,节奏明快流畅,表演细腻传神,可谓声情并茂,深受观众的喜爱,在唐山地区享有“二洪影”的美誉。后来,这些弟子遍布唐山市、秦皇岛市 、廊坊市、石家庄市、天津市和冀东13县,百分之八十是各剧团的担纲主演和领导干部,使洪派艺术在冀东大地上深深扎根,在首届评剧艺术节上,洪影有4个徒弟参赛,全都获了奖。

洪影认真从事教学工作。她对每一位学生都非常热情,逐字逐句不厌其烦地保教保学。她不只收专业学员,还收业余学员,为了评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她倾其所有,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洪影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她要求学生们努力掌握“唱在刀刃上,做在分寸上,念在戏眼上,打在情节上”的表演原则,牢记洪派艺术“忙而不乱,动而不匆,节奏强烈,层次分明”的表演要领。

洪影的身体有多种疾病,但只要有徒弟来找她说戏,她的精神就来了。

洪影虽然年事已高,但精力却非常旺盛,经常带着学生参加演出及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在河北省票友大赛和评剧票友大赛上当评委。在京剧票友活动中,酣畅活泼地演唱京剧《淮河营》唱段“此时间休要闹笑话”和京剧《红灯记》选段“临行喝妈一碗酒”,那精气神,你真看不出她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

洪影从演唱、创腔、表演等方面全面丰富完善了评剧小生艺术,且做出了突出贡献。党和人民给她很高的荣誉。洪影曾连续三届任河北省政协委员,唐山市民革成员。唐山市电视台曾为她拍摄了《春催桃李共芳菲》的电视专题片。1987年,由她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李白进宫》在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播放。

洪影用毕生心血丰富和完善了评剧小生行当,影响深远,在评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息国玲,天津文艺广播电台原戏曲编辑;文章来源:《评坛春秋广播纪行》,内容有改动)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