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回望:润物无声洒甘霖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张学新 发布于:2024-10-15 14:54:26
接编委老师电话,让我以特邀作者的身份写一篇纪念《读乐亭》创刊20周年的文章,我虽身体欠佳,且在术后恢复中,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并承诺如期交稿。我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基于自己是乐亭故乡人,因而对《读乐亭》有一种特殊感情,也可以说是受道义和责任的驱使吧!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读乐亭》这颗璀璨的冀东文化明珠,乐亭人民心中的文化骄子,己走过20年光辉历程。此时此刻,谨向为《读乐亭》辛勤付出的各届主编及新老编辑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辛苦了!
我平时比较喜欢读书,曾先后阅读过多种刊物,但唯独对《读乐亭》情有独钟。我之所以这样说,不仅仅是因为《读乐亭》是故乡的文化刊物,而最根本的在于其正确的办刊宗旨,精到的版面设计,凝练的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感人的故事情节,以及真挚的故乡情怀,深深地打动了和吸引了我,让我沉醉其中,爱不释手,每期必看,每篇必读,且成为我晚年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同时,我还是《读乐亭》的积极撰稿者,长期坚持为刊物投稿,并有多篇文章被采用,虽然水平不高,但能为家乡的文化发展贡献微薄之力,感到非常开心,一种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读乐亭》之所以能成为乐亭文化的一棵长青树,在艰难的情况下长盛不衰,历久弥新,越办越好,关键在于有一支淡泊名利,学识渊博,勤奋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编辑团队。他们为繁荣乐亭文化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不辞辛苦,忘我工作,为提高刊物质量,促进乐亭文化繁荣发展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并取得骄人的成绩,深受广大读者及天南地北乐亭人的尊敬和爱戴。
说起《读乐亭》,不能不提到乐亭文化研究的开拓者徐兴信先生,他虽是广西人,上世纪60年代末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便扎根乐亭,把乐亭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2004年3月,他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为发挥余热,为繁荣乐亭文化事业做点事情,在县委领导的支持下,牵头组织成立了乐亭文化研究会,随后他又召集几位擅长文化研究的退休老同志,为文化研究会搭建载体和平台,经过反复酝酿协商,几经周折,乐亭人民的文化刊物《读乐亭》便应运而生。为办好《读乐亭》,徐老积极谋划,深钻细研,反复推敲,不厌其烦,为确保稿件质量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并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带领一茬茬《读乐亭》人辛勤劳作,奋力拼搏,忘我工作,负重前行,终于让《读乐亭》这枝独特的文化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现在徐老虽年事己高,仍坚持为《读乐亭》出谋划策,拾遗补缺,传授经验,以老带新,为繁荣乐亭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有乐亭文化的“不老松”刘文秩老师,他是编委中干得时间最长,最受人尊敬的一位长者。他的人品和功力,他的执着和坦诚,以及他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心悦诚服。他自《读乐亭》创刊起就担任编委,20年如一日,勤恳敬业,废寑忘食,不求所取,只求奉献,无怨无悔。经他审阅修改的稿件成千上万,从未叫苦叫累,他像一头永不停歇的“老黄牛”,默默耕耘,永不停歇,《读乐亭》之所以能办到如此高的质量和水平,刘老师功不可没。
广大读者喜欢《读乐亭》,最根本的在于刊物的内在吸引力和磁性效应。《读乐亭》就像润物无声的甘霖,滴滴沁人心脾,滋润着读者心田,读后让人深受启示,受益匪浅。该书诸多栏目中,纪念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文章对我教育最大,受益最多。过去也曾读过不少有关大钊先生英雄事迹的文章,但都比较零散,且不完整。而《读乐亭》每期都刊登介绍大钊先烈的文章,从建党开始到英勇牺牲,介绍得非常全面和具体,每篇我都反复认真阅读,对一些重要情节还抄录下来,并经常讲给子女和孙辈们听,嘱咐他们要继承先烈遗志,传承大钊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先后几次带领孩子们去乐亭瞻仰李大钊故居和李大钊纪念馆,让他们亲身感受革命先驱李大钊的英雄事迹和为争取民族解放不怕牺牲的壮举,使他们深受教育和启发。在大钊精神的感召下,孩子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干得都很出色,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
还有对我触动最大的是“百年商史”栏目。原来只知道早年乐亭去关外做买卖的人很多,被人称为“盲流”,但不知道那就是呔商。自从看到每期《读乐亭》介绍呔商从起家、发展到兴盛的经商历程,才真正明白呔商原来是乐亭人的一张靓丽的商业名片,也是故乡人的骄傲和自豪。当刘新亭、张希孔、武百祥、孙秀三、刘临阁、杨焕亭、母海岳等呔商从历史深处走来,我方才知道他们和《乔家大院》中晋商代表乔致庸以家族或同乡为纽带,实行大规模商业集团运作不同,呔商大多白手起家,创业之初资金短缺,困难重重,他们凭着乐亭人吃苦耐劳、坚韧宽厚、勤奋务实的特性,从挑担推车走商家到坐贾成帮,一步步把买卖做大做强,最终在东北立足,并辐射全国。
总之,《读乐亭》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启迪了思想,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如今《读乐亭》已成为我晚年生活的良师益友,并要与她相伴终生。
预祝《读乐亭》越办越好!
(作者张学新,乐亭县闫各庄镇大家坨刘庄村人,唐山市政协原副秘书长)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