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回望:教我如何不爱她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俎壮存 发布于:2024-10-15 14:50:57
倏尔一瞬,《读乐亭》已经问世20周年!
初识她,是在胞弟永存的宿舍。开本虽不大,装帧具亮点;页码百余,内涵丰厚。顿时,我如获至宝,逐篇赏看,时过子夜,亦爱不释卷,甚或闻鸡,仍恋阅无眠!
自那以后,得暇辄常览,睡前置枕边;越读越爱读,愈看愈喜看!《读乐亭》,便成了笔者学习生活中的“伴侣”,须臾不舍,形影不离,期期皆读,篇篇俱览。
天下爱有故,世上恋自缘。《读乐亭》究竟有何魅力,共鸣了笔者的心弦,挚爱在愚某的膺间?
《读乐亭》的诞生,盖起于乐亭文化研究会诸位“大佬”对乐亭文化的热爱,对大钊故乡的钟情。20年前,在乐亭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这本小小的刊物背负着挖掘、丰富乐亭悠久文化历史,传承、发扬大钊革命精神,提升、扩大乐亭站位、影响的初衷使命,经屡次阵痛,终一朝分娩,“呱呱”坠地,闪亮面世,很快就以独特的风格和优质的内容赢得了乐亭县(但不限于)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的支持与青睐!《读乐亭》者,亦稳步成长为宣介、推广乐亭文化的重要平台,鼓舞、激励乐亭人民弘扬大钊精神,砥砺奋发的精神大餐!《读乐亭》的肩负大道,《读乐亭》的天赋异禀,怎不教我心底油然生爱,情意浓浓?
20年来,《读乐亭》一直坚持高标准的选稿原则。无论是政论、散文,掌故、随笔,还是线索、考证,每篇作品都倾注着编辑诸公对其史学价值、文字水平的高标追求,把关的一丝不苟。政治正确,文美涵丰;封面封底,装帧不俗;插图得当,画龙点睛;高端大气,拍案称赞!《读乐亭》已成为享誉冀东、辐射燕赵、波及全国乃至美、澳的县级业内名刊。(就以上表述,容笔者赘言证之:愚某身无长物,惟弟子不寡;有联系者至200余众,且居全国各地,亦有欧美、澳洲。自有微信后,我便把《读乐亭》电子版发给弟子们,他们亦主动索求)此荣誉,实至名归,当之无愧!《读乐亭》,这么靓,这么美,我不爱她又爱谁?
《读乐亭》,不仅是乐亭文化研究会成员间研究乐亭文化成果的展示、交流平台,也是乐亭赤子及热爱大钊故乡的各地、各界人士了解乐亭、助力乐亭、表达爱意的窗口和阵地。每打开一期刚出版的《读乐亭》,几乎总会有一二位新作者的大名映入眼帘!此时,我便欣喜不已,心动怦然:作者的队伍在扩大,我们的朋友在增添!这样兴旺发达的趋势,怎不教我拍手叫好,雀跃连连!
作为《读乐亭》的忠实读者,我祝贺的话语无尽,忝为一名在《读乐亭》上发表过几篇文字的作者,愚某感谢的情意更绵!
2010年,那是一个秋天。我试着学写了一篇习作,手抄(当时我还不会用电脑)寄给了《读乐亭》编辑部。没想到两天后就接到了刘文秩先生打来的电话。先生首先对我给予了肯定和鼓励,然后耐心、细致地指出了稿件的不足之处,不厌其烦地指导我如何修改……如是者几个通话往返,首稿终得登刊!
以后刊发的几篇东西,从题目的拟定,到题材的取舍,从主旨的考量,到体裁的确认,从标点符号的使用,到词语的增删……桩桩件件都浸润着各位编辑的心血,彰显着“为他人作嫁衣裳”者的无私奉献!有这样的先生传道,有这样的师者解惑,有这样的贤者为范,《读乐亭》焉不成典?每念及此,笔者对《读乐亭》亦愈发爱恋!
时光荏苒,《读乐亭》已经走过了充满挑战和荣耀的20年;前程似锦,她也定会坚持初衷,砥砺前行,继续为广大读者及乐亭(但不限于)人民献上更加丰厚的精神食粮,奉上愈发醇香的玉液琼浆!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笔者虽愚钝粗陋,但也勉强算读过几本书罢。可是,能教我暗生情愫、爱恋不舍的,目前止,惟《读乐亭》耳!行文至此,已情不自禁,请允我冒天下之大不韪,化用大师们的一句歌词,用嘶哑的声音倾情唱出:
《读乐亭》啊,教我如何不爱她!
(作者俎壮存,乐亭县毛庄镇前庞河村人,青海省乌兰县柯柯铁中退休教师)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