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乐亭骄子:想您的365天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梁凯利     发布于:2024-10-15 11:16:29


读乐亭.jpg

2023年6月10日,原本是个阳光明媚的初夏,不曾想慈祥的父亲却在这一天永远离开了我们,使这一天成为我生命中最黑暗的日子。从此父女生死相隔,天各一方。

一年了,365天,思念无尽,往事历历在目……

1929年农历五月初三,父亲梁新如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党各庄一个世代农民家庭里,兄弟姊妹七人,父亲是家中老小。全家人年复一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耕作,生活依然十分清贫。祖父梁运恒想无论如何要供一个孩子读书,改变家族命运。于是,决定举全家之力供我父亲上学。

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开始开放东北,允许和鼓励内地民众迁徙东北开展农耕和经贸活动。以河北乐亭为代表的冀东农民,利用天时地利之便,率先肩挑手推关内土特产,去白山黑水的东北进行物品互换贸易。后又沿途开大车店,生意逐渐越做越大,遍及东北百货公司、银行、邮政等各行业,并辐射至全国。逐步形成了与晋商和徽商齐名的“呔商”。

那年月,父亲家乡党各庄在“呔商”的资助下,也办起了“洋学堂”,请来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教书,父亲进了“洋学堂”开始了他学生时代生活。父亲深知上学不容易,所以学习一直很努力,品学兼优,小学毕业后顺利地考取当时乐亭县最好的私立进修中学。

父亲离家到县城读初中去了,可这样的平静生活不久就被打破。1942年11月,华山1率领的游击队被日本鬼子包围在村中,我父亲的大哥梁兴带领武工队冲出包围圈后被鬼子抓住,严刑拷打追问武工队去处无果,将大伯活埋了。祖父的家定为“匪属”,房屋被拆,祖父和家人四处避难。父亲在学校有家不能归,也无人敢接济生活,学校放寒假了,同学老师都离校了,只有父亲独自一人在学校,寒冬腊月,父亲手脚冻烂,饥寒交迫。

父亲家中的变故,使他一夜间成长了许多,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再也不是那个安心于读好“圣贤书”的学生了,而开始思索国恨家仇、国家未来之出路等问题了。后来在学校受地下党老师的引导,开始接受进步思想。1946年参加革命,并于1947年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九纵,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后来随军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北平傅作义部队改编和衡宝战役等,见证了共和国的创立。

建国初期,父亲与母亲陈爱荣随46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相识在朝鲜。1955年4月,在朝鲜黄海北道兔山郡盆洞46军军部所在地结婚。父亲后调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工作。1958年,父亲随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分配到济南军区司令部军务部工作。婚后,我们姐妹三人相继出生,由于我体弱多病,父亲从小对我宠爱有加。

记得我四岁时,在济南军区司令部幼儿园小班染上急性黄胆性肝炎,和好几位小朋友一起被送到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半月后,其他小朋友都康复出院了,只有我还没恢复好。周末,父亲去医院看我,见我一个人在传染科病房里坐在小凳子上哭着,父亲非常心疼,立即给我穿好小斗篷,拿着住院的东西就往外走。这时护士闻讯赶来,不准我出院,性格儒雅的父亲与护士争论起来,那是我唯一一次看见父亲与人争吵。

我稍大点后,就显露出性格不像姐姐妹妹那样乖巧听话,很贪玩又任性,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的话也不听,母亲时常被我气得“怒火中烧”。这时父亲总像“及时雨”一般出来劝母亲消气,让我免受了许多“皮肉之苦”。在父亲眼里我是一个十分聪明、有想法的孩子,对我很是包容。我也“投桃报李”,上学后总是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父亲的厚爱,一张张“三好学生”奖状是我送给父亲的最好礼物。

天有不测风云,十五岁时患上肾炎,1981年和1984年父亲分别两次送我去北京军区北戴河281疗养院治疗,并多次去医院看我,给我许多鼓励。姐姐1973年当兵后,为了让我留城工作,妹妹14岁就被送入部队。我参加工作后,每当工作中遇到挫折时,父亲知道后就会来安慰我;当我工作中取得成绩时,父亲好像比我还高兴,写信给亲朋好友广而告之。

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时家中还没有暖气,冬天我住的房间里点着蜂窝煤炉子,每晚父亲睡前都会亲手封好炉火,并看了又看,生怕我煤气中毒。早上通常我睁开眼,就看见父亲坐在床边看着我,见我醒了会用手轻轻拍拍我的面颊,起身拉开我屋的窗帘……结婚后每次回家,父亲总是亲吻一下我的额头,让我在他身边坐一会儿;而每次走时父亲都要送我到大门外,父亲一生也不曾打骂或训斥过我一次。

父亲对爷爷奶奶来讲是个孝子,爷爷那时送父亲读书,他学习非常刻苦;参加革命后,父亲不负祖父的希望,南征北战,把青春献给祖国,从而改变了家族的命运,使爷爷奶奶晚年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成为他们的骄傲。

父亲对母亲来讲是个好丈夫,与母亲相濡以沫、风雨同舟近70年。我姥姥出身不好,“文革”中领导几次找父亲谈话,让他将姥姥送回老家,划清界限,否则,影响其前程,父亲总是沉默不语。当姥姥知道此事时,难过的对父亲说:“我对不起你,连累了你!”父亲掷地有声说:“妈,没什么,人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日子长着呐!”。后来,父亲给我说,结婚时,他答应我母亲要照顾姥姥一辈子。父亲说到做到,践行了他当年的承诺,给姥姥养老送终。

父亲是个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和修养极高的人,工作中不求名利。父亲差几个月就可以享受抗战的待遇,有人动员他去找一找。父亲说,出来革命没想过这些,比起牺牲的战友,我是幸运的。“文革”中,他身边的同事“蒙难”,父亲没有人云亦云,落井下石,总是客观公正对人对事进行评价。父亲后来担任领导职务,非常体贴下级,记得父亲在司令部装备部任部长期间,有一位转业干部安排到地方后,因为房子问题不满意,其家属来我家说了一大堆难听的话。可是,父亲耐心地听着,没有露出一丝的不快或反感,并一直在安慰、解劝,还在检讨自己。我当时感觉就是无理取闹,事后我问父亲她的困难是地方上造成的,为什么跑我们家来闹?父亲说,要理解人家的心情,人家有怨气要倾听,要有度量。父亲在担任青岛警备区副司令员时,经常深入海岛边防慰问守岛官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父亲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母亲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多次写入党申请书都没有批准,母亲非常难过,也想不通。父亲一直鼓励母亲努力工作,相信党相信组织。直到改革开放后,母亲的入党问题终于解决了,父亲比母亲还显得高兴。

2023年6月10日,亲爱的父亲走完了他95年的生命之旅,溘然长逝,安葬在山东福寿园。这里有许多父亲生前的战友和同事,他们相互陪伴,父亲不会感到孤单。

一更更,一声声,

千呼万唤无人应。

故园再无慈父影,

泣泣悲离情。

思无尽,意难平,

青山翠柏起父茔。

再见音容梦几更,

凄凄心碎声。

父亲的去世,让我痛彻心扉!想您的365天,那是刻骨铭心、血脉里的眷恋。亲爱的父亲,今生能做您的女儿有幸之至,往后的日子春风是您,夏雨是您,秋叶是您,冬雪也是您……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父亲是我心中仰视的永久丰碑、是我一生永远读不完的书卷!

爸爸我爱您!来世我还做您的女儿!

注:1华山,原名高连生,滦县(现滦州)大高庄村人。

(作者梁凯利,祖籍乐亭县大相各庄镇党各庄村,山东省地震局网站管理部主任)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