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回眸寄情:蔡各庄“铁姑娘”突击队战海挡日志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张文     发布于:2024-10-15 11:09:54


读乐亭.jpg

1972年,渤海海域发生了特大海啸,给乐亭沿海地区造成重大损失。为了预防再次发生这样的海洋灾害,乐亭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围海造田规划》。规划分两项工程,第一项工程是建设拦海防潮大堤(简称海挡),全长54公里。第二项工程是造田,即开发沿海30多万亩盐碱荒滩和改造2O万亩中低产田。

1974年冬季,县委、县政府一声令下,全县上下总动员,上万名民工云集在南部沿海的滩涂上,拉开了围海造田的第一项工程(建海挡)序幕。我们蔡各庄大队是由民兵连副连长张志新于19741210日早上率领着民工奔赴建海挡会战前线的。

1975年春季,继续进行建海挡战役。当时,城关工作站要求所属各公社组织建立“铁姑娘”连,以连为单位投入海挡建设。

蔡各庄大队党支部对此非常重视,决定改变以往出外勤只是大队向小队分配名额,由小队定人员的做法,于35日下午召开支委会,研究拟定了参加春季海挡建设的“铁姑娘”突击队人员。我作为时任大队书记,见证并记录了当时蔡各庄大队“铁姑娘”参与全县海挡建设的过程,把当时的日记摘录呈现,作为历史见证。

314日(农历二月二),牛建敏、门岱茜二位“铁姑娘”与双庙公社的吴炳厚、李明等人前往大苗庄村东北8里处搭建民工生活住宿工棚,专门为公社“铁姑娘”连搭建了4个大棚,每个大棚住20多人。

320日,早上,蔡各庄大队“铁姑娘”突击队队长、党支部副书记李荣芬,副队长、党支部委员贾仲花率领着高秀英、贾桂青、王洪珍、张英伟等“铁姑娘”们迎着凛冽的寒风,昂首奔赴沿海滩涂海挡建设前线。

我在村头目送迎着晨曦踏上新征程的姑娘们,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是担忧、是佩服、还是……感触颇深,她们勇挑革命重担,真正顶起了半边天,是为乐亭人民创造财富的好青年啊!她们的思想,她们的精神,她们的行动,应该记入史册,被历史所铭记。我坚信,只要她们闯过了这一关,在今后的人生征程中,就再也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了。

326日,队长李荣芬给党支部寄来一封信,详细汇报了“铁姑娘”们分班、分段及挖沟建海挡等具体情况。

42日,副队长贾仲花给党支部寄来一封信,汇报了“铁姑娘”们吃、住、劳动、学习及思想教育等情况。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的这两封信,通过以上两封信,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她们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劳动强度极大。但是,她们有坚定的必胜信念,有顽强的战斗毅力,决心空前,干劲满满,誓以胜利的实际行动向党支部汇报。

427日,上午,刘宝侠、张艳芝、赵铁茹、贾仲兰、张会花、周淑玲等“铁姑娘”们整装奔赴海挡建设前线增援,并给贾仲花带去支部决定:回村继续任4队指导员。

56日至9日,最初投入建海挡战役的“铁姑娘”们放假回村休息3天。我依次去看望她们,人黑了,瘦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憔悴时不时地流露在脸上。但是,她们的脚步更沉稳了,目光更坚定了,笑声更爽朗了,面容更自信了,我不由从心里敬佩,她们无愧是新时代的革命青年,无愧于战天斗地“铁姑娘”的称号。7日晚,党支部为她们召开了盛大的座谈会。民兵连、团支部、妇联的干部都参加了。“铁姑娘”们的发言,质朴、真实、亲切、感人,言谈中彰显着半边天战天斗地的飒爽英姿,展示出决心为蔡各庄大队争荣誉的抱负与担当。

510日,陈景新、高焕章二位民兵连副连长受党支部委托奔赴建海挡前线,名为慰问,实为增援。男同志的参战,给欢闹的海挡战场注入了新的生机,也为早日完成任务做出了贡献。

520日,早上,我坐着4队拉沙子的马车,代表党支部前往建海挡前线看望“铁姑娘”们。疾行的马车于下午4点多到达了目的地。我飞身下车放眼望去,尽是“铁姑娘”们战天斗地的动人场面,我立即丢下书包投入到战斗中。晚饭后,我和“铁姑娘”们工棚外座谈,并代表大队党支部对她们进行了表扬,预祝她们早日完成这极其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铁姑娘”们围坐在我身边,听了我的话后,感到了大队领导关怀的温暖,显得无比激动,仿佛回到了自己快乐幸福的村庄,回到了自己亲人的身旁……

渤海湾边的晚风带着寒意吹来,皎洁的月光洒在广阔的海滩上,一群青年人围坐在一起,忘记一天紧张战斗带来的疲惫,没有一丝倦意……蔡各庄“铁姑娘”突击队队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李荣芬,强掩饰内心的激动,将“铁姑娘”们战海挡60天的生活、学习、战斗情况一一道来……

21日至22日,我留在工地上,继续和“铁姑娘”们并肩战斗。21日晚,我找到战地报道员李华芹、公社领队刘淑娥,了解姑娘在工地的劳动、生活情况。她们一致赞扬:蔡各庄“铁姑娘”突击队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22日晚,双庙公社“铁姑娘”连举办联欢晚会,“铁姑娘”们欢聚一起,又说、又唱,非常热闹,笑语声不断,场面极其感人。我望着这些年青的姑娘们,想了很多,想的很远……青春、青年,青年、青春……

23日,上午,我继续同“铁姑娘”并肩战斗。中午饭后,我带着满满的感动,满满的欣慰,坐车返回了村中。

62日,“铁姑娘”们提前胜利完成春季建海挡任务。大队派两辆马车把她们接回。路上,海滩的风带着凉意欢送姑娘们回家,歌声此起彼伏,笑语不断。此时,凯旋的“铁姑娘”们,心里有一种从未感觉过的幸福与自豪,各个因多日风吹日晒而黝黑的脸上,散发着迷人的青春光芒……

此后,围海造田战役又连续打了几次硬仗,每次都有女青年参战。我大队的“铁姑娘”任淑芬、张艳荣、任建华、赵安茹、晁淑侠、赵志芬、李淑英、田淑芹、田文志妹子小玲等女青年都曾参加过建海挡、开发荒滩的战斗。

当年,乐亭人就凭着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54公里长的乐亭渤海沿线建起了一条顶高5米,顶宽4米,底宽70米,迎水坡3.8米高度以上为18,以下为115120,并设有3米高防浪平台,在3.8米高度上有6米宽平台并做成道路,内侧有一条随海挡排水边沟与各排水河渠相通的既能防潮,又能行路蓄水的近60公里长的海挡,这是乐亭有史以来一项前所未有的特大综合性水利工程。全县各大队承担了建海挡所有人工的费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如果没有昔日全县社员群众的汗水与无私奉献,就没有造福至今的乐亭海挡。尤其是战斗在1975年春季建海挡战役中的“铁姑娘”们,每天担负的劳动任务和其他男民工一样,两个人一根扁担一个抬筐,抬着走很远的路,爬很高的坡,右肩磨出血了换左肩抬,手脚净是血泡。超负荷的劳动使那一双双细嫩的手攥不上,张不开。腰和腿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精神,使她们谁也不愿落后。巾帼不让须眉,当时的口号是:“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就这样,她们那原本柔弱的身体凭借对党对毛主席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热爱,硬是干出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在乐亭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49年过去了,不但现在的年青人对当年的围海造田不甚了解,就是当年的我们,也渐渐淡忘了那段感人的历史。如今,“铁姑娘”年龄小的也已70岁了。无情的岁月改变了她们的容颜,可改变不了她们的心志。过去的记忆失去了不少,可“铁姑娘”战海挡的动人事迹却没有忘记,70多岁的当年“铁姑娘”仍是笑对人生,笑对未来,以自然、平和、乐观、向上的心态投入生活,依然秉承当年的拼搏奉献精神,用自己的余热服务社会,服务家人。

(作者张文,李大钊书画院秘书长,曾任蔡各庄大队支部书记)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