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回眸寄情:缅怀乐亭电力开拓者——吴凤忠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宁舍 吴仕文     发布于:2024-10-15 10:59:23


读乐亭.jpg

上世纪50年代后,在乐亭城乡提起吴凤忠,均享盛名。他毕生为乐亭电力事业呕心沥血,不辞劳瘁,做出了很大贡献。

吴凤忠系庞各庄乡甸子村人,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大学电力系,学制四年。1958年“大跃进”时期,县领导聘请他帮县里办电。吴凤忠为报答家乡,改变乐亭落后面貌,毅然放弃继续求学,决计为家乡电力发展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凝心聚力,献身电力事业

参加工作后,县里要在王庄上以西的长河上修建一座小型水利发电站。为了发电站早日建成投入运行,吴凤忠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他多次勘查筛选发电站合理位置,分析周围土质,调研水资源状况等。然后找参考资料,计算水位差,设计过闸流量,选用发电机,设计发电厂房等。经过细致缜密的考察和研究,设计了一座190瓦的小型水利发电站。因发电量小,仅供县委、人委(政府)机关大院夜间照明用电。当首次送电时,很多人不知“电”为何物,都成群结队去看新鲜。见电灯灯火儿朝下,又亮堂,又美观,又洁净,觉得新奇有趣,都乐得喜笑颜开。后来由于时常暗中增加用户,造成负荷加重,线路过长,线损超标,电压不稳,致使电灯忽明忽暗。后来,县里又让吴凤忠在城北救阵西侧二滦河上设计了一座“幸福发电站”。建成后,因上游水库不能正常供水,无法发电,因而没派上用场。

为解决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1960年乐亭县申请由国家电网供电。年初,为了培训电力技术人员以加强后备力量,县里在城南聂庄办电力培训班,学员百余人,教师5人。专业课由吴凤忠主讲。因学员文化水平低,学电力专业知识都很吃劲。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费不足,又缺少适用的电工书籍和教材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吴凤忠迎难而上,开动脑筋想办法,亲自编写学以致用的教材。同时,还用县里发给他的讲课费为学员购买急需的电工书籍。然后深入浅出,有的放矢反复讲解,好让学员们尽快掌握基础知识。由于吴老师教学认真,方法得当,学员们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热情高涨,进步很快。结业时经考试,大部分学员成绩优良。后来都成为电力战线上的主力军,有的还当上了局长,科室、所站的负责人。

是年春季,吴凤忠同唐山供电局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勘查设计了由唐山吕家坨贾庵子变电站至乐亭城西蔡各庄变电站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全长52公里,主变压器容量2800千伏安。此项工程施工时,电力培训班全体学员为家乡早日通电踊跃参战。

至仲秋,35千伏线路及变电站竣工后,首先为县城和大钊故里——大黑坨村供电(10千伏及低压线路已提前完工)。为扩大供电范围,吴凤忠带领勘查人员走遍全县,勘查各地地形及地质、地貌状况,为架设通往各镇的10千伏线路掌握第一手资料。之后,他不顾辛苦劳累,白天去野外测量,夜晚加班加点,精心设计每条线路。经吴凤忠设计的变电站,至各镇10千伏线路10多条,百余公里,安装变压器21台。上述工程完工后,他又陆续测量设计了通往各大队(村)的10千伏线路约120公里,安装变压器500多台,通电大队(村)480个。在此基础上,吴凤忠坚持不懈,积极为县领导出谋划策,解决当时电力材料短缺、施工人员不足等问题。

“文革”期间,吴凤中被视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受到批判和冲击,曾一度调离电力部门。但他意志不消沉,精神不衰退,坚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贡献家乡的初衷不改。他先后受聘帮县里设计、筹建了两座化肥厂变电站,为解决当时农村化肥紧缺问题起了很大作用。为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提高灌溉速度和灌溉质量,还帮县里在长河右岸防潮闸前建成一座永久性的电力扬水站。72卧式泵由55瓦电动机带动,提水能力每秒1.6立方米,是全县灌溉能力最大的扬水站。后来他又帮王庄子公社、古河公社、董庄公社、新开口公社等建扬水站多座,为沿海稻田适时灌溉起到保障作用。

1976年后期,吴凤忠不惮其烦,多次跑唐山供电局审批,又设计了大黑坨35千伏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3200千伏安,输电线路15公里。大黑坨变电站建成运行后,使东部地区供电范围扩大,供电质量提升。之后,他又先后设计了马头营、古河、王庄子、曹庄子等35千伏变电站多座,使南部、西部、东部沿海地区基本满足了电力需求。

1978年,为推动全县工农业生产大发展,吴凤忠同县领导几次去省、市电力主管部门申请,将吕家坨至蔡各庄变电站输电线路升压至110千伏,主变增容至31500千伏安。升压增容后,全县供电范围和供电质量大幅度扩大和提升。到1986年底,全线共架设10千伏线路200余公里,安装变压器约千台,通电村庄682个,实现了全县通电。自此,完全满足了全县生产、生活用电的需要。

勤恳敬业,加强安全管理

为使乐亭县的电力事业健康发展,吴凤忠始终配合局主管领导抓好安全工作。他知道,做好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增强全民安全意识,首先是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他向领导建议:每到周末下午,是职工必过的安全日。每到这一天,吴凤忠都是准时参加,帮大家总结一周的工作和安全情况。然后轮流发言,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最后,他还要连续讲解电力操作规程和安全工作规程。在吴凤忠的严格要求和指导下,乐亭电力所职工安全工作在唐山各县电力部门中名列前茅。

为严防出现安全事故,他从源头抓起。而电力线路,使用的原材料高质量是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吴凤忠一向严把材料质量关。对购进的各种材料都要进行严格检查、测试测试,凡是不合格产品,不问来路,一律拒收。他时常提醒大家,使用不合格材料等于“引狼入室”,是酿成事故的祸根。所以必须从源头严加防范,绝不能让它们混入线路。由于吴凤忠重视防微杜渐,因而很少因线路故障造成停电事故。

吴凤忠经常谆谆告诫大家:减少事故少停电,维修到位是关键。为此,每到春秋两季,电力所都要组织人员对线路进行大维修。登杆检查、擦拭所有部件。维修前,吴凤忠要向高压运行站(负责全县高压线路运行和检修)布置维修任务,提出安全要求。任务完成后,还要及时汇报有关情况。由于吴凤忠对维修工作抓得紧,抓得严,维修人员对缺陷发现及时,运行站对缺陷处理恰当。

保障线路安全运行,必须抓好巡视检查。每到关键时刻,吴凤忠都是身体力行。电力所每年仲夏,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在夜间和雨天进行“特殊性”巡视。因为夜间和雨天最容易发现线路缺陷、事故苗头。吴凤忠便掌握好时机,组织人员分头下去对各条线路进行巡视。发现因耐压不够产生电闪、电弧、冒蓝火儿等缺陷的瓷瓶、瓷担等部件都记录下来,以便及时更换处理,防止因短路故障造成停电事故。吴凤忠为了解掌握这方面的情况,经常亲自参加巡视。有一次月初,他和刘玉敏夜巡变电站至汤家河线路。当巡视到西桑园时已午夜时分了。此时天黑视野模糊不清,而巡线又必须在线路两侧5至10米仰视查看(规程规定),因而顾全不到脚下地面。他们正走着,影影绰绰看见前面不远处有座大坟圈子,旁边一座新坟上灵幡随风飘曳。走近时才发现,坟边被雨水冲塌了一个深坑。此时吴凤忠正观察电杆上有个瓷瓶呲喇喇地冒蓝火儿。而在这当口儿,碰巧夜猫子(猫头鹰)在头顶几声凄厉的怪叫,把他吓得一哆嗦。吴凤忠是近视眼,视力不佳,一分神,右脚迈入坑中,立时把脚脖子崴肿了,疼得他直冒冷汗。他俩赶紧坐下来又揉又搓。稍事休息,吴凤忠还强挺着一瘸一拐坚持把线路巡完。回到单位时,天已大亮了。因走路过多过累,脚脖子更加肿痛,无奈只好在床上休息了三四天。此后,他深有感触地提醒大家说:“夜巡可不是件容易事,半夜三更在旷野蹚大漫地,又越壕沟又过坟圈子,经常看见令人汗毛发的冒蓝光鬼火儿(磷火儿),有时还听见狐、獾、夜猫子瘆人的凄厉怪叫声。这还不算,最使人担惊受怕的是漫地里到处都有浇水用的砖石井和大口缸管井,一旦走进去就有生命危险。但夜巡对保障线路安全运行作用很大,故此下去巡视必须要多加小心,注意安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把夜巡工作抓好。”

洁身自律,为电力事业奉献真诚

“文革”结束后,因吴凤忠的工作能力与表现,被任命为电力局设计室主任。在此岗位上,他继续施展自己的才能,为乐亭的电力事业贡献力量。经常受邀到唐山供电局协助工作,多次协助外县电力部门搞工程设计、讲课或传授技术,每到一地,他都倾力将自己所具备的电力科技知识奉献出来,受到唐山地区各电力部门的崇敬,人们都尊称他吴工、吴老师。

多年来,吴凤忠坚守在自己钟爱的电力岗位上,坚持洁身自律,从不收礼纳贿,在为农村测量高压线路时,他一直都坚持吃派饭,从不搞特殊化。一次,去马头营公社石碑大队测量,因线路长,地面坎坷,完工后累得腰酸腿痛,气喘吁吁。大队干部特意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他。吃饭时,他见饭菜已做好了,也不好推辞,于是饭后将十多倍的派饭钱和粮票暗自压在了大碗底下。事后群众得知,在当地传为佳话。

1982年,根据吴凤忠的政治表现和对电力事业的贡献,当选为乐亭县第一届政协常委。

时光易逝,吴凤忠辞世转瞬已十多年了。他为乐亭电力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乐亭电力事业发展史上记录着光辉的一页,他的名字和功绩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作者宁舍,乐亭县电力局退休干部;吴仕文,乐亭县政府退休干部)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