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红色记忆:发动冀东大暴动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吴德口述 吴江整理     发布于:2024-03-15 16:29:14


14105425xqmk.jpg

七七事变后,日本占领了点线的大小城市,这些地方的国民党跑了,广大农村日本人还顾不上占领。1938年,冀东爆发了十几万人的暴动,在敌后震动很大。当时的形势是,从1935年《何梅协定》之后,国民党溃退,冀东就成为沦陷区。冀东地处咽喉要道,敌伪在这里建立了防共自治政府,大汉奸殷汝耕出来任职,人民成了亡国奴,痛苦是很深重的。国民党溃退后,共产党、八路军则挺进到敌后。

那时的中共河北省委设在天津,借着租界地作掩护。省委书记是马辉之,我是组织部长,姚依林是宣传部长,林铁负责军事。河北省委当时的任务主要是动员学生、党员到农村,到平西、平北、冀东、津南去,开展游击战争,重点是冀东,同时管理平、津、唐敌后城市铁路的工作,开展统一战线工作。1938年后,冀中区党委书记是黄敬,副书记是鲁贲,冀中军区司令员是吕正操。冀南区归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开始是李菁玉以后是宋任穷,主要领导人还有刘志坚、张霖之、王从吾、王任重等。冀东有两个地委,一个是冀热边特委,一个是京东特委(北宁路以南)。冀热边特委书记原来是王平陆,他牺牲后由李运昌担任。京东特委书记是胡锡奎,还有阎达开、顾云亭、丁振军、夏维勋等领导人。此外还有一个唐山工委,工委书记是周文斌。

1938年5月,中央决定派晋察冀两个支队,一个邓华的,一个宋时轮的,合并成四纵队,挺进冀东,在雾灵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两个团合并后总共3000多人,宋时轮做纵队司令员,邓华做政治委员。中央决定,宋、邓纵队挺进冀东举行暴动,配合迎接。当时整个冀东有500多名党员,省委估计也就能够拉起一两千人。因为我是冀东人,跟冀东的联系经常是我去,像联系李运昌、胡锡奎、阎达开、王大中等。这时邓华的部队已经挺进到了平西的东斋堂,中央指定省委派人去接头,李楚离(时任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专职负责人—整理者注)曾经去过,最后省委决定我再去一次。

1938年5月,我找到负责地下党工作的葛琛,他爸爸是个“青帮”,跟平西一些村子的“青帮”有来往。通过他的关系,我们两人从石景山下车到了刘庄,找当地民团的一个团总,也是青帮的,他家的大院里开着赌棚。这人对抗日是同情、赞成的,也讲义气。他听说我们是八路军代表,说他也赞成抗日,为了站住脚跟,和日本人也有些关系。我们讲想到东斋堂,回到八路军部队。他说这一带他很熟悉,都有来往的关系,但我们的目标大,他指定一个弟兄,插着两把盒子枪送我们。他跟他那个弟兄讲,不能出岔,出了岔就不要活着回来见他。那人带着我们步行到潭柘寺,休息一下到了一个村子,在山上边,村里的人大都姓孙,村长也是他们的族长。村长说他很赞成抗战,要我们住一晚,第二天送我们去八路军的地界。他讲这个村子有地道,有百八十条枪,还有小炮,村西南的山里有个大洞,可以容一两千人。第二天,村长跟几个小伙子送我们到了一个山口,就有八路军的守卫了。八路军带我们到了东斋堂,邓华在那个地方。见了他谈了进军的日期、路线,冀东党的情况,准备起义迎接八路军的事情,主要谈这些问题,挂上地图来谈。

当天晚上还赶上一个鸿门宴,邓华请山沟里一个民团的团总,是个大地主,由国民党操纵的,跟日本人也有关系。我们就坐在那吃饭,事先也没告诉我们,邓华说有个事,你先进来一下,我就进去了,他们在外面就动手了,把地主的枪下了,把他队伍的枪也都缴了,愿意干八路军的留,不愿干的走。

我们两个回来后是5月份,回到天津向省委作了汇报。

暴动以前,河北省委主要做了三件事:一件是整顿冀东党的组织。为了准备暴动,省委把冀东的两个地委和一个工委合并了,称京东特委,胡锡奎任书记,李运昌专门负责军事。第二件事情是转变过去白区工作的路线,反对冒险主义、关门主义,开展抗日统一战线。重点争取的人有天津电报局局长王若僖,河北工学院的教授杨十三、洪麟阁,滦县民团的团总高志远,这些人都是华北人民自卫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以后杨十三、洪麟阁、高志远在冀东暴动中还掌握了武装队伍。当时的华北人民自卫委员会在省委领导下,党团书记是李楚离。第三件事情是开展冀东游击战争,培训游击战争的干部,准备起义、暴动,配合八路军挺进。

预定是在1938年7月7日前后暴动。在这之前,5月开始了开滦矿五矿的同盟罢工。这个罢工是利用英帝国主义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由经济斗争引导到政治斗争,一直发展到开滦总罢工、农村暴动,中间日本人想插手,最后是英日妥协,镇压工人。开滦矿是英帝国主义的,这里边阶级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大小资本家的矛盾很复杂。开滦工人的暴动是冀东暴动的先声,坚持50多天到胜利。工人在赵各庄矿、唐庄子矿暴动,占领了煤矿,后来又拉出来,当时有两三千工人参加暴动。冀东的暴动是工人罢工在先,也体现了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另外也有里应外合,农民起来之后去接应矿工暴动。

参与领导罢工和暴动的有唐山工委书记周文斌(代理过冀东区党委书记,以后牺牲了),还有一个叫胡志发(游击区区长,后来牺牲了)。工人运动史说我两次参与开滦罢工,1934年一次,这是第二次。

那时赵各庄矿罢工纠查队的队长叫节振国,这个人样子像个白面书生,但武术很好。日本人带着矿保安队的矿警去家里抓他,他不在。他回来后矿警问:你是什么人,他说我就是节振国,从日本人身上拔出东洋刀,砍了日本人也砍了矿警,跳墙跑了,到丰润县腰带山的亲戚家躲起来。他成了传奇式的人物,当地群众管他叫“节青天”,日本人管他叫“白脸狼”。后来组织找到他,把他又派回去,进行起义。他在工人中很有威望,带着3000多名工人打了唐庄子警察局,缴了矿主的枪。

冀东暴动原计划是7月12日(一说为7月16日—整理者注),后来提前了几天。李运昌召集自卫委员会冀东分会开会,要求统战这方面的人配合八路军挺进,要举行起义。参加会的人有高志远、洪麟阁等,这都是以后起义的一路军了。八路军打得很艰苦,从兴隆、热河打过来的,打到了长城的将军关(蓟县)。参谋长叫李钟奇,打扫战场时被一个受伤的日本兵从后面给了一枪,差点牺牲了。这时冀东开始暴动了,北部是以丰润、遵化为重点,南部以滦县、丰润的南部为重点。一开始是小规模的,以后就起来了,卢龙、蓟县、遵化、乐亭、丰润、玉田、迁安,一下子都起来了,有十几万人。冀东沦陷得比较久了,受日本欺负很厉害。冀东那个地方长期军阀混战,民间遗留下来各种枪。那时部队一起来,有些地主家里有枪的都往这送,赶个大车,骑着牲口就来了。部队攻下了几座县城后,有近30万支枪。

暴动起来以后怎么办,没有经验。8月,李运昌的部队,高志远这一路,洪麟阁这一路,还有几路队伍跟八路军第四纵队会合,8月27日在会师的遵化铁厂开了个会,共同推举宋时轮做抗日联军的司令员,邓华做政治委员,高志远、李运昌、洪麟阁为副司令员。

暴动起来之后,1938年9月,北方局撤销河北省委,成立冀热察区党委,还是河北省委那个班子,马辉之是书记,姚依林是宣传部长,我是组织部长。区党委的驻地在平西野三坡的山里头。还成立了领导平津唐三市的点线工作委员会,书记是葛琛。

暴动起来之后,马辉之到延安去汇报工作了,省委就剩下姚依林我们两个。我们商量,我去找晋察冀军区和分局。当时北方局下面华北一片叫晋察冀分局,管着晋察冀区、冀中区和冀热察区,分局书记是彭真。晋察冀军区的司令员是聂荣臻。我知道晋察冀军区在山西五台。

我大概八九月从天津启程,要穿过河北到山西,一路上敌人都没有占,包括很多县城,顾不过来,国民党的部队也跑了,各路势力一股一股地都打着抗日旗号。主要还是八路军在那控制,八路军的人也不多,聂老总带的部队开始也是几千人。

我经过秘密交通—清县的关系到了冀南,冀南区党委在河间,正赶上他们开干部会议,我还在会上作了冀东暴动的报告。李菁玉是区党委书记,我们在1937年延安白区工作会议时就熟识,他给我弄了一匹马,从河间到了冀中的任丘。冀中是黄敬和吕正操他们。任丘县城在我们手里,在冀中住了一两天,他们告诉我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县的金岗库。

我到了金岗库,那时彭真已经去延安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了。我首先向聂荣臻同志汇报了,汇报以后他向延安去电报,彭真回电要我等他回来再说。我一直等到1938年底、1939年初,就在那住着,到处去看,看日本人进攻,看自己的部队。

彭真回来之前,冀东暴动遭受挫折,也可以说是失败了。抗日联军的领导人缺少平原游击战争的经验,冀东的公路四通八达,认为在这个地方建立根据地很困难;暴动起来的部队东一股,西一股,认为很松散,没有作战经验,就决定先把队伍撤到平西,整顿后再回到冀东。这就忽略了一个群众基础,那时我们党能够掌握的暴动起来的部队大约有5万人,而且冀东北部也有山,长城以外都是山。从冀东撤到平西很远,宋、邓支队的主力加上高志远的这一路,撤到平西了;洪麟阁一路在撤退作战中被打散了,他也牺牲了;李运昌这一路几万人没过来,半路被敌人打散了,只剩了100多人。撤退以后整个冀东暴动就平息下去了。敌人把县城都占了,杀了很多人。

(文章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官网。原文载《百年潮》2022年第3期,有删节)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