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门当户对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呼景山 发布于:2024-03-15 15:37:13
现在人们提起“门当户对”,就是以为生活中的谈婚论嫁、交友攀亲要找肩膀头一般齐的人家,彼此的财产、学历、声望、工作等诸方面都差不多,也就是门当户对、条件对等的意思。其实在过去“门当”“户对”是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
“门当”,原是大门门坎镶嵌的石质装饰,它在中间有凹槽,对门坎起固定作用。在门外突出部分有的刻成狮兽或各种吉祥的花饰图案,以示华丽,这就是“门当”。
“户对”,就是大门门楣上镶的两块方形或六棱形的装饰品。有的刻成花纹,也有的刻上“吉祥”字样,也表示华丽尊贵。
我县画家张佳友、刘兆明画的《乐亭民俗画册》里的古建筑中,在崔、刘、张、史乐亭四大家族宅院的建筑上都有“门当”“户对”。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乐亭民间建筑上还保留不少这样的形式。我曾见过的名家宅院,有汤家河南街的二区区公所是大家赵玉德的大院,四区新寨区公所是大户常家大院,王滩乡公所是大户朱绍文的宅院,以及姜各庄六区区公所、大黑坨乡公所等都是过去大户人家的宅院,大门口都有“门当”“户对”。最为华丽的要数王滩乡原朱绍文家的大院,不仅门外有精雕的“门当”“户对”,门内还有一个华丽的翠花门楼,并配有四根漆红的圆柱子,柱子周围还镶嵌着五颜六色的透花雕纹图饰。
1946年,我曾在城北井坨小学读书,和宋家宋世齐(宋仲斌族人)是同桌同学。在一个星期日,他约我到他家玩耍,我应约来到他家门前时,见宋家的门楼甚是壮观,有东、西两个大门,东门的两扇门有四个斗大的红底黑字,上写“紫气东来”,门里是一条宽广的大道,直通西门,西门上书“皇恩西至”四个大字。道北面是一个高大的石砌阶台,台前有拴马桩、上马石,阶台上有两扇同样的大门,两边没有阶台处有进车门。大门两旁有石狮,可能就是“门当”“户对”一类的建筑。大道南面是花园和女眷住的地方。这是我见到的最壮观的“门当”“户对”。
1991年,我下乡到于坨秦庄还见过一户晚清时的建筑。这户的户主叫宁作贤,是救阵小学校长,他家宅院的大门前就有石阶,门左右有石雕的“门当”,门上有木刻的“户对”。院里是三间高大的起脊瓦房。宁作贤非常好客,他把我让到屋内,说起了这套建筑的来历。他说,是他爷爷闯关东时在长春给刘石各庄刘家“合”字号买卖当掌柜,由于经营有方买卖赚钱了,刘家为了报答,就由刘家出工、出料给宁家在哱坨秦庄建了六间大瓦房。宏伟的农家建筑规模,墙院是石砌的台阶,墙体磨砖对缝。院子里有对面的厢房、马棚、猪圈等农家所需一应俱全,在哱坨一带也算是数一数二。门前一对“门当”“户对”保存完好。近年,宁作贤去世,其子宁为华也当了小学校长,儿媳刘会杰(颜庄人)也是校长,真可谓是“门当”“户对”了。宁家非常珍惜祖上留下来的这座老建筑,直到现在还年年修缮。有人曾出高价要买,但宁为华就是不卖。可惜的是在2019年,被人偷走了一个“门当”,为慎重起见,剩下的那个就被家人拆下保管起来了,还用水泥重修了一对“户对”,仍然完好。
(作者呼景山,中共乐亭县委原农工部长)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