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红色记忆:播撒火种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发布于:2023-08-23 09:34:46


14105425xqmk.jpg

乐亭一中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名校。一百年来,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乐亭一中的广大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百折不挠、英勇奋斗,走过了不平凡的风雨历程,创造了一系列辉煌业绩,在一中校史上留下了永久的红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乐亭县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乡。李大钊十分关注家乡党组织的创建工作。乐亭县党、团组织就是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建立的。

1923年秋,乐亭县开办中学。翌年初,李大钊利用校长变更之际,先后介绍共产党员王岑伯(又名王俊)、王德周(又名王佩环)任乐亭中学校长和英语教师。

王岑伯、王德周到乐亭中学任职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大力改革陈旧教学方法,剔除教材中封建愚昧的内容,选用鲁迅的《呐喊》《狂人日记》,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青春》和陈独秀、郑振铎以及高尔基的作品共二十多篇做为语文课本。为扩大学生视野,学校设立了图书阅览室,并订阅了大量进步书籍和报刊。如《晨报》、《觉悟》、《向导》周报、《新青年》、《社会主义讨论集》、《社会主义浅说》、《列宁主义年鉴》等。同时,组织学生办墙报,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和讨论会,结合社会形势和师生的思想实际,就“妇女解放”“破除迷信”“改造社会从何入手”等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师生们的思想觉悟,激发了广大师生改造旧社会、建设新中华的革命热情。一批热血青年,如李运昌、徐凌汉、葛玉田、宋匡我、孙洪祥、贾焕生等迅速成长起来,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乐亭早期的革命骨干。5月1日,乐亭中学第一次举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四爱国运动大会。共产党员王德周向全校师生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有关知识和五四爱国运动的情况。会后,师生们编写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壁报并在校外广泛张贴。同时,李运昌、徐凌汉等一批进步学生纷纷走向社会,深入农村,通过各种途径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乐亭的影响不断扩大,为乐亭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

同年五六月间,王德周按照北京区委指示,在乐亭中学着手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先后吸收李运昌、徐凌汉、葛玉田、宋匡我、孙洪祥、贾焕生、王成奎7名进步学生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乐亭县中学支部,王德周任支部书记。

乐亭中学团支部的建立,为中共乐亭地方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8月,王德周在暑假期间向北京区委汇报了乐亭中学开展革命活动和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情况,得到区委领导的肯定,同时北京区委负责人根据李大钊的意见(此时李大钊已去苏联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指示王德周回乐亭县抓紧建党,以迎接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9月到12月,王德周陆续将贾焕生、徐凌汉、葛玉田、王成奎4名年满18周岁的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这是乐亭历史上最早发展的一批共产党员。

同年寒假期间,王德周再赴北京,向李大钊和北京区委汇报了乐亭筹建党组织情况,李大钊给予充分肯定。之后,经中共北京区委批准,中共乐亭县中学支部正式成立,王德周任书记,贾焕生任组织委员,徐凌汉任宣传委员,支部直接由中共北京区委领导。这是京东各县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中共乐亭中学支部的建立,是乐亭现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给灾难深重的乐亭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乐亭人民革命斗争从此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