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红色记忆: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学校——乐亭中学(冀东二中)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发布于:2023-08-23 09:02:18


14105425xqmk.jpg

1945年抗战牲利后,抗日中学师生进入县城,与民主政府接收的县立中学、私立进修中学、私立育英中学合并,成立乐亭中学,设教学班30个,学生1500人。校址设在原进修中学(现在乐亭一中校院的东北角)和原育英中学院内。翌年春,因形势所迫,实行分散办学,校部设在城内,另开胡家坨、何新庄、李家寺3处分校。校长先后由县长钟克东、刘志一兼任,后由马骏任专职校长。

1946年夏,冀东行署在遵化召开中等教育座谈会。会议决定在冀东区大力创办干部学校,并将接收的14所旧中学改建为7所新型学校,按区属中学序列乐亭中学为冀东二中。这些普通中学都带有干部教育性质,学生毕业后可以当干部或小学教员,也可以回家务农。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为战争和生产服务,学校以培养革命人才为宗旨,坚持政治方向第一。会后,乐亭县委、县政府根据会议精神对乐亭中学(冀东二中)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通过整顿和改革,乐亭中学(冀东二中)出现了新气象:一是在学校进一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加强了对师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二是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在学制与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使学校转变成为以学政治为主的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四是深入开展宣传和文娱活动,活跃生活,鼓舞斗志。1946年秋,冀东第十三军分区宣传队刘大为、周方到乐亭中学(冀东二中)招收学员时,谱写了《乐亭中学校歌》。校歌歌词昂扬向上,曲调节奏活泼明快,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由于学校坚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坚持把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培养人才作为办学宗旨,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专业知识水平均有很大提高。1946年下半年,该校先后有4批学生近200人入冀东军区鲁迅艺术学校和冀东军区卫生学校学习或提前离校参加革命工作。这些学员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成为骨干。

同年12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乐亭解放区,乐亭中学(冀东二中)及其所属3处分校被迫停办。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