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红色记忆:渤海之滨的红色摇篮——海滨中学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发布于:2023-08-23 08:57:07


14105425xqmk.jpg

1948年夏,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大反攻,冀东地区斗争形势大为好转。6月,中共冀东区委、冀东区行署决定在路南创办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校址在乐亭城南徐各庄(后迁至何新庄),因校址地处沿海,因而命名为海滨中学(待条件成熟后改冀东建国学院路南分院)。李晓光任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

学校以连队建制的形式建立了政治、师范、初中三个部,共有学员400人。其中,政治部和师范部大多来自解放区农村干部和小学教师,有300余人,约占学员总数的90%;初中部40人,约占学员总数的10%。

海滨中学的办学宗旨,是为解放战争及解放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培养干部。在教学方面,初中部按照普通初中设置文化课,政治部和师范部的课程主要是政治课和专业课。各部均讲授《社会发展简史》《新民主主义论》及时事政策。此外,政治部还开设了《实业经营管理》《统一累进税》等课程,师范部则增设了《教学教法》课。学校多采取集中上大课,然后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海滨中学在努力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如利用课余深入社会,深入农村,书写和张贴革命标语,进行街头演说,教唱革命歌曲等。

海滨中学是红色学府、革命摇篮。学校存在的时间虽然只有半年,但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革命干部。1948年底,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部队和地方均需要大批干部。海滨中学根据上级指示,决定政治班和师范班的300余名学员提前结束课程,分配到部队和地方工作,中学班的大龄学生也随之参加工作。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