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情缘:模范教师——苗薪亭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庄树屏 发布于:2023-08-22 10:38:36
乐亭一中有位长者风范的老教师,他身材高大魁梧,白白的脸庞透着微红,两只大耳垂,嘴巴稍大,活像个菩萨脸。他就是为人老实憨厚的省模范教师、省劳模、省数学理事会理事,社会上传称为“数学大王”的苗薪亭老师。他于1913年出生在乐亭县王保仕村,父亲经商。他从北京辅仁大学辍学回家。后曾任小学教师、校长。1954年2月,调入乐亭初级中学任教,先教初中。由于课教得好,从1956年第一届高中班开始,一直教高中代数课,总教毕业班,直到退休。
在一中20多年的教学中,苗薪亭由于学识渊博、教法得当,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他的教学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业精于勤、教有特色、成绩斐然。
他只上了一年大学,所以为了适应高中教学的需要,他在工作之余,晚睡早起,十分刻苦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他全面复习了“代数”“初等函数”和“几何”。又学习了《大代数讲义》《高等数学讲义》《微分学》等等。并做了大量的数学题,极大的丰富了专业知识。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20多年的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也就是主要经验,就是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抓住关键,解决问题。教课语言清晰简练,从不罗嗦,多数学生听了解渴,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课讲完后,留下较多的时间让学生玩味、消化所学知识。并通过练习,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充分贯彻了“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与此同时对个别学习差的学生进行单独的耐心细微地辅导讲解,不浪费一分钟,不丢下一个差生。学生听了都说苗老师讲得好。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老校友返校时都先打听苗老师的情况,对其十分崇敬,足可见一斑。
他为了讲好每一节课,除白天熟悉教材、收集资料外,经常挑灯夜战,直到深夜,有时校领导看见劝慰他说:“苗老师您年纪大了,要注意身体。”他总是淡淡的一笑说:“一会儿回去。”但他是不把课备完决不罢体。他备课很细,通览教材时先分析哪些是重点要突出讲解,其它次要的一带而过,哪些是难点哪些是关键,如何抓住关键去攻破难点,都精心推敲周密设计,保证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对功课差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也都做充分估计,准备个别辅导时有针对性的解决。
除了保证上好每节课外,晚自习时间还到教室辅导,解决个别学生的疑难问题,回来后批改学生作业。学校要求重点批改,然后课堂订正,而他多数是全批全改,每天一百多份,尤其对差手作业,更加细微耐心的批改。有时还不定期的“开小灶”,利用课余时间一是给功课好的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较深的练习题,使其进一步提高;二是为差生补习功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就这样循环往复几十年,很少缺课。
由于他的辛勤劳动,他的教学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桃李芬芳,耀眼教坛。1959年,他和张汝舟老师所教的第一高中生中,高考数学成绩居全专区第一,全省上游,超过唐山一中。1960年,一中没有毕业生,1961、1962年高考数学成绩仍居全省上游。1962年秋,省教育厅在乐亭一中召开了全省重点中学数学汇报会,副厅长、教研所所长刘文哲主持会议。会上听了苗老师的代数课,孙敬华的解析几何课。众多行家里手称颂,省教育厅发了通报,《河北教育》刊登了他的经验。一直到“文革”前,乐亭一中高考数学成绩在全省位居榜首,不乏苗老师的一份功劳。由于他教学有方,效果好,深受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上的好评。因之“数学大王”的美称传遍社会各界。他教出的学生也英才辈出,1959年高考有4名学生考入清华,1963年孙石成以数学成绩全省唯一的100分考入科技大学,以后白子石考入清华大学,1964年有10名学生考入哈工大。还有早期毕业生李庆祥、公锡泰成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石成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十八名博士之一。政界省、市级领导有张景成、赵禄祥、钟清杰等等。
苗老师自己的课教得好还不算,他还非常愿意帮助青年教师上好课。对组内青年教师非常关心。无论是谁在知识上、备课上遇到问题向他请教,他都热心帮助解决,使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如对青年教师赵汝莲的帮助,从过教材关,到备课、讲课,一帮到底。五年的对口帮助,不仅使她胜任了初中课程,以后还教了高中数学。
苗老师除帮助校内青年教师外,还于1976年、1978年利用假期,为县文教局举行的数学教师培训班讲课,从对教材进行分析,到对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出提示,推动了全县的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978年,全国开始试用新教材,地区教育局组织初一年级教材分析会,请苗老师担任主讲,在没有参考资料和指导意见的情况下,他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讲课的材料发至全区,对全区教师使用好新教材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同年,他还与其他老师一起,共同编写了《高考数学复习题集》,印发全区,也为全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贡献了力量。
苗老师除了数学教学贡献大以外,他的为人也让人称颂。他为人忠厚老实,人品高尚,性格开朗豁达。我们相处了20多年,他与同事、学生都是和谐相处,从未闹过意见,有些事情发生争论,他也一笑了之,从不计较。
他热爱体育,直到60多岁,还每天和学生一样,坚持上早操和课外运动。特别擅长球类活动,每天课外运动都和老师或同学们玩一场。他个子高,篮球打前锋,总是在篮筐左右移动,球一到手,三步两步直到篮下,转身一投,球就投中。打排球他站前排,这样便于拦网,有好多次,球一过就被拦于网下,有时还机智风趣的打个“背溜”或“快抹”致球于死地,博得全场的掌声。正因为这样与师生打成一片,学生都喜欢他,称颂他。
苗老师可以说是德才兼备,体魄强健,所以他才能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辉煌的成绩。这足以使他含笑九泉了。
(作者庄树屏,丰润人,乐亭一中原校长、书记)
(选自《读乐亭》35期)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