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情缘:俎志铎与姜椿芳的莫逆之交及其他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双存 发布于:2023-08-22 10:35:33
俎志铎(俎振铎)老师,乐亭县城东前庞河村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函授)本科学历。1960年代,任乐亭一中外语教研组组长十年,先后教授俄语、英语等课程,并担任班主任工作。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刻苦自学,术业精湛;杏坛育生,诲人不倦;团结同事,率先垂范,在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和同事、学生的积极配合下,为乐亭一中该时期外语教学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自强不息、孜孜向学的精神,诚挚朴实的情怀,严谨活泼、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得到了领导、同事、学子们的景仰、拥戴和欢迎,更赢得了国家俄语翻译界泰斗姜椿芳先生的青睐、赏识,并因之成为莫逆之交。
投书大师勤请教 精诚所至莫逆交
俎志铎老师的家人如今还保存着一封姜椿芳先生1985年12月写给祖老师的亲笔信。信中,姜先生回顾了与俎老师30年的相识和“神交”历程,对俎老师的晚年生活给予衷心关怀,提出中肯建议,并表达了对俎老师全家的良好祝愿。要知道,这封信可是姜先生在戴着1200多度的近视眼镜,又罹患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疾的痛苦下,用手“摸”着写成的啊!若非诤友挚朋,焉得可能!
提起姜椿芳先生,可说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他受李大钊同学楚图南的影响,先后加入了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自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姜先生为从事党的外文翻译工作、自学俄语终成大家的精神和事迹早已成业内传颂之佳话。先生曾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化组副组长、组长,是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创始人,第一、二届理事会会长;还是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学联合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中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人;亦是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长期领导马恩列斯著作、《毛泽东选集》和中央文献的外(中)文翻译工作。著名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的中文剧本即姜先生所译:“粮食会有的,面包会有的,房子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的经典台词已深深嵌入亿万观众心中……
那么,俎志铎老师又是怎么与这位身居高位、颇具神奇色彩的文化巨匠交往了30余年,且感情历久弥新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还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俎老师在乐亭二中任教期间。
那时候,新中国各项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迅猛疾速地发展着,这大好的形势亟需大批有抱负、有知识、懂俄语的年轻人投身其中。为适应形势需要,乐亭二中开设了俄语课,可从事此专业的老师却奇缺难寻。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原本教授地理课的俎志铎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毅然决然地自告奋勇,改行挑起了俄语教学这副重担!
自己原本对俄语一窍不通,怎么办?边学习边教课,边教课边提高——这就是答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自学俄语的过程中,只只“老虎”拦在路上,座座“高山”横在眼前。俎老师知道,要想消灭只只“老虎”,逾越座座“高山”,不屈的精神、坚韧的毅力固然重要,而得当的方法、高人的赐教亦不容小觑,如有名师指点迷津,岂不事半功倍!“高人”在哪儿?“高人”是谁?苦思冥想,忽然想起了看过几次的电影《列宁在十月》,它的台词翻译得漂亮上口,极有文采,译者肯定是精通俄语的行家里手呀!何不向其拜师请教?
老天辜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再次看《列宁在十月》时,俎志铎老师记住了剧本译者的名字——姜椿芳。于是,他怀着渴望、忐忑的心情,旋即给姜先生写了一封措辞恳切、但所请教的问题颇有代表性的长信。
令俎老师喜出望外的是,几天后,姜先生竟亲笔复信给予鼓励,传授方法,对所提问题一一作答,并表示,“可随时给我来信,切莫客气,因为我就是靠自学才走到今天,深知其艰难之状”云云。自此,俎老师向姜先生请教的次数日益增多,姜先生的指导总是不厌其烦。共同的志向,契合的人品,教两人惺惺相惜,遂成莫逆之交。
这两位“神交”近30年的挚友首次见面,是在1982年5月初的一天。当时,俎老师一进姜先生的家门,即刻受到了姜先生及家人的热烈欢迎,两位老朋友更是执手凝视,相见恨晚,异口同声地说:“您好啊……”从此以后,俎志铎老师的每次拜访,都会得到姜先生的挚诚迎送和热情款待。聆听着姜先生感人肺腑的激励话语,浸润着全家人浓情似火的无间蜜意,他如沐春风,思绪万千!
1987年,姜先生驾鹤西游。越明年,其女姜妮娜特嘱祖志铎老师作文纪念姜先生。1990年,俎老师的《我的良师益友》一文,被收入全国政协编纂出版的纪念姜椿芳专辑中。这篇文章和上文提及的姜椿芳先生的那封亲笔信,已成为二人终生挚交佳话的绝证。
自学成才添双翼 破茧成蝶舞蹁跹
这一节,还得从俎志铎老师在乐亭二中工作时说起。
前文说过,俎老师原本是教授地理课的。由于学历低,底子薄,基础差,总感力不从心。如何才能尽快提升自己、更好地胜任教学任务呢?革命导师列宁“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教诲,猛然启迪了一向不甘平庸的俎志铎老师:继续学习,别无捷径!但脱产学习是不现实的了,他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边教边学的艰难之路。
1958年,俎志铎老师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学学院的函授本科学习。平日,他在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后,便秉烛夜读,做函授作业。10个寒、暑假,他一次、一节不落地坚持到北师大面授。5年的努力终成正果。1963年,俎老师以全优成绩修完学业,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学学院函授本科毕业证”收入囊中,实现了自己教学生涯乃至整个人生“质”的飞跃!要知道,这可是在自学俄语、英语、西班牙语同时获取的呀!俎志铎老师胸有大志、自强不息、勤勉奋进的精神多么教人感动和钦佩!
随着自己专业知识的充盈,俎志铎老师的地理教学水平日益提升,他能在课堂上纵横捭阖地讲析世界各国的地形地貌、政治经济、人文风土,还能把这些国家(无论大小)和地区以及我国各省(区)、市的地图当堂板书,且准确无误,规范美观;此时,学生们都会鸦雀无声、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俎老师的一笔一画,恰似在欣赏一件艺术珍品;板书声甫落,“啧啧”称绝声顿起。时至今日,俎老师的一位学生对此场景仍记忆犹新,津津乐道!
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如上节所书,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学校开设了俄语课。连一个俄语字母都不认识的俎志铎老师主动请缨,又担负起教授俄语课的重任,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自学俄语的艰辛之路!他与姜椿芳先生的交往即始于此时。
说话的矮子,行动的巨人,这是俎志铎老师做人做事的原则。决心已下,必得实施!他在拜姜先生为师、虚心请教的同时,又自费购买了学习资料,每天闻鸡起“读”;听广播,聆唱片,练发音,习听力,积词汇,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持之以恒的努力,大师的指导,认真的实践,使俎老师的俄语口语日臻地道,听力愈发精准,教学水平节节攀升,令同事刮目,教学生赞许,赢领导器重,在乐亭县俄语教师中声名鹊起。
学海无涯。俎老师不满足于仅仅做一名合格的俄语教师,还信心满满地向更高领域冲刺,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升华才是他的终极目标!为此,还在乐亭二中时,他就自费订阅苏共《真理报》(ПРАВДА)、俄文版的《北京周报》,并为全县之唯一,给当时县邮局的分拣员、投递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其惊羡不已。1961年一、二中合并后,鉴于俎志铎老师德艺双馨的口碑和教育教学的业绩,乐亭一中领导立即任命其为外语教研组组长。他欣然受命后,在上任的第一天即向学校提出给外语组订阅《真理报》(ПРАВДА)、俄文版的《北京周报》和《新华俄文电讯》,供老师和高中学生学习、参阅的建议,得到了王晓谦、赵延军、庄树屏等一中领导的全力支持。
经过多年的奋力打拼,俎志铎老师的俄文听、说、写、汉俄互译水平进步很快。俄语课堂教学中,他能即兴诵读《新华俄文电讯》,借助工具书迅速、准确地将其译成通畅的中文。他大胆借鉴王逸梅老师的做法,要求在自己所教班级(初中)的俄语课堂和日常生活中,师生须全程用俄语互动,获学生好评。俎老师这些成绩,在广大学生乃至部分群众中迅速扩散流传,因而经常有人慕名上门,请他翻译一些俄文资料。在其家人的记忆中,俎老师曾多次为嵩林一农民互译、代笔与在苏联伯力亲戚的来往书信,还给麻坨一人家翻译过进口药品说明书。特别令俎志铎老师念念不忘的是,恢复高考后,县教育局的一位老领导在审批阅卷人员名单时,曾极力主张加上“俎志铎”的名字。这些成就,也得到了姜椿芳先生的首肯和赏识,因而才在给俎老师的亲笔信中力主其从事俄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
与此同时,俎老师还坚持自学英语、西班牙语、法语、日语等,且均有所获,为他日后再挑重担、转教英语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俎志铎老师一向为人低调,不事张扬,生前从未对人稍作夸耀,更不允许家人在任何场合提及些许。
以身作则率垂范 团结同事共争先
俎志铎老师担任过乐亭二中史地教研组组长兼工会主席,积累了丰富的教研、工会工作经验,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一受访人员至今仍然记得,1960年时,在乐亭二中东校最北排房子前面的一座六边形橱窗里,俎老师的照片赫然在列,评价俎老师工作“兢兢业业”的这个成语如今还在脑海闪现呢!
1961年,乐亭一、二中合并后,来到一中的俎志铎老师即被学校领导委以外语教研组组长之重任,挑起了团结全组同事、尽快把乐亭一中外语教学水平搞上去,争创全省先进的重担。
当时乐亭一中外语组的10余名老师中,只有俎老师一名共产党员。他牢记共产党员吃苦在前、勇挑重担的职责,上任伊始,便在认真备课、上课、处理作业。做好班主任工作之余,在孰悉了每位老师基本情况后,有针对性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此同时,还充分发挥自己勤勤恳恳、夙夜在公的精神,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打水扫地,升火抹桌,晚上下班,(冬天)他压炉锁门,最后一个离开。数年坚持,从无怨言。同事们都说,俎老师不仅是我们称职的组长,还是大家的贴心勤务员呀!在俎老师的带领下,乐亭一中外语组呈现出一派人人心情舒畅、生机盎然的大好局面,赢得了学校领导和兄弟教研组的首肯和赞羡!
为尽快提升乐亭一中外语教学水平,俎志铎老师与同事们可谓绞尽了脑汁。他大力支持王逸梅老师“在1963年秋季入学的高中新生中,编组两个俄语基础最好的班,使用北京市10年制俄语教材,(其他班用人教版的),保证其在1966年高考中每人俄语成绩超100分(有10分加分题)”的设想,并得到学校领导的同意并实施。
此举可谓大胆超前,效果很快显现!在北京版的课本中,有《克雷洛夫寓言》《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燕》《东郭先生和狼》等原著,俄语语法复杂丰富,学生受益匪浅。除课本知识外,王老师还教会了同学们大量的日常生活用语,学看学校订阅的俄文报刊是这两班同学的课下必修。唱俄文歌,演俄文剧,是他们的业余“消遣”……到高二时,这两班学生已大都能流利地诵读《新华俄文电讯》原稿,亦能借助工具书准确地译出中文内容。
在王逸梅老师三年的精雕细琢下,这两个班的学生果然不负众望,到1966年毕业时,俄语成绩整体优异喜人,口语、听力及俄汉互译水平已达一定高度。“《人民日报》今天发表社论指出,越南胡志明主席的谈话,是对美国约翰逊政府的当头棒喝!”这段话的俄文原稿,一名当年的学生至今还能流利地背诵出来。至于课本上的名篇名段(《海燕》、“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东方红”等)更是不在话下。1978年全国高考,王逸梅老师另一名学生,在俄语加试中,考取了67分、全唐山地区(含秦皇岛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可以肯定,若非特殊原因,这两个班1966年高考的俄语成绩,定会异军突起,一鸣惊人——可见,当时的决策多么英明果断!
经过全组老师的不懈努力,乐亭一中那5年(1961——1966)的外语(主要是俄语)教学水平提升迅猛,名声远播,先后跻身唐山地区、河北省重点中学先进行列。省、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在乐亭一中举办俄语公开课或俄语教学现场会给予肯定、推广。骄人的业绩,是学校领导英明决策、全体同事齐心努力的结果,其中也倾注了俎志铎老师的全部心血啊!为当好全组的带头人,他在坚持向姜椿芳先生求教的同时,还虚心向本组同事学习。王逸梅老师学养丰厚,方法老道;李树良老师才华横溢,口语上乘;高秉礼老师热情饱满,刻苦上进;祖延庆老师见多识广,基础扎实;(英语)郑质爽老师单纯无邪,业务精新……俎志铎老师用自强奋进、不耻下问的格局,博采众长,补己短板,从各位老师身上汲取着丰富营养,充盈着个人头脑里的知识。1965年,他临危受命改教英语并能胜任和自信,就来自于平时孜孜向学、一直充电的努力之中。他率先垂范所裂变出的正能量,感染着同事,润泽着全组。大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和衷共济,携手并进。这期间,乐亭一中外语组的工作日新月异,成绩斐然,受到了全校学生的欢迎、夸赞。俎志铎老师本人,也多次被王晓谦、赵延军、庄树屏等学校领导肯定、表彰,得到同事的拥护和其他学科老师的艳羡。王逸梅老师亲口对祖老师的后人说过:“俎老师与我合作共事,吃苦在先,处处让贤;推心置腹,诚挚热心,不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从不对人阿谀奉承的一中名师、乐亭县政协前委员王景祜老先生,生前一遇到祖老师家人,总是眼含泪水,反复唏嘘:“祖志铎道德品质没说的,俄文水平了得,是个大好人啊!”
俎志铎老师为人忠厚耿直,不设城府;讷于言,敏于行;对同事关怀备至,噓寒问暖,深得大家的信任和拥护,被同事昵称为“我们的娘家人”:有的老师因出身问题,包袱较重,俎老师就经常与之谈心,讲党的“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政策,助其轻装上阵;有的年轻老师恋爱、婚姻遇到挫折,他与双方沟通,化解矛盾,求同存异,促其终成眷属或破镜重圆……
蜡烛成灰学子赞 良师益友赢感怀
俎志铎老师从事党的教育事业逾40年,耗尽了毕生心血,可谓桃李夭夭,香溢四方。众弟子或供职党、政军、学、商、企,或海内外州、府、市、县,位列佼佼。由于俎老师呕心沥血,诚以待生,故历届学生对这位勤勉厚道、倾心育己的良师益友亦铭记于心,念念不忘。这次受访的一中1966届(初中)的几位学生,在时隔近一甲子之后,谈起当年班主任兼俄语的俎老师点点滴滴,仍滔滔不绝,敬佩有加。他们之中,有的得俎老师主动给自己申领助学金之惠,解困纾难,能继续学业;有的常“吃”俎老师补课“偏饭”,答疑解惑,促成绩速升;有的为俎老师所托之事,跑遍申沪,为终偿师愿而欣慰……述说时,或饱含深情,或眉飞色舞,感怀之态溢于言表,景仰之状发自肺腑,不禁引笔者共鸣动容!
对学生的来信,他必定回复,并坚持到病重卧床。信中,有谆谆开导,有诚心互勉,娓娓道来,如唠家常。从思想、学习、工作,到恋爱、婚姻、家庭,无所不涉。学生们也因此将俎老师当做忘年挚友,看成慈父兄长,方便时总要登门探望。俎老师的家人记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语播音员刘月樵女士,除回家时到俎老师家看望外,逢重大节日也定邮精致高档贺卡问候。会里一位留学日本的医学博士,在俎老师伉俪先后患病期间,曾多次拨冗来到家中给二老问诊把脉,悉心治疗,给老师的晚年生活送来了慰藉和快乐。还有嵩林一位“九评”写作班子成员,西高各庄一留苏人员,乐亭县政协前副主席贾宝义等,都曾至家中探望过俎老师。特别令俎老师家人感动的是,贾宝义副主席的探望直到老师去世也从未间断。
俎老师退休后,10几位在外地工作的弟子,自发组织给俎老师邮来路费,诚邀他到学生工作、生活的地方旅游叙旧。珍贵的师生情谊,由此可见一斑!
更令人感动的是:2013年清明节时,有位学生风尘仆仆,一路奔波,专程自北京驱车到俎志铎老师墓塚前祭拜,深示敬缅之意。俎老师与众生交往的情之深、面之广、时之久,多么教人叹服!
“俎老师德以配位,能胜其职,勤称竭虑,绩堪过人,是学生的世表,是一中的骄傲,堪称享誉一中内外的名师,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感怀!”一位担任过高级领导的学生对俎老师家人如是说。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俎志铎老师平凡而高尚的价值,就这样以他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熠熠生辉的业绩,在他所钟爱的党的教育事业中体现彰显,为乐亭一中百年发展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添写了精彩篇章!
(作者双存:俎壮存,毛庄镇前庞河村人,青海省乌兰县柯柯铁中退休教师;俎永存,毛庄镇前庞河村人,乐亭县水利局干部)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