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母校情缘:回忆在乐亭一中的学习生活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符云峰     发布于:2023-08-22 09:20:42


14105425xqmk.jpg

1949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冀东第三中学”大门,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我们入学时只有初中一、二两个年级,各100名学生,分甲、乙两班。我在一年级乙班。

学校占用原来“进修中学”的校园,东西两个院子有“月亮门”相通,都是平房,北边有一排面朝南的教室。东院四大间,由中间门洞隔开。门洞东两大间分属于二年级甲班、乙班;门洞西两大间分属于一年级甲班、乙班。各年级教室后边有一个小院,有东西对面厢房和两大间北房,是男生宿舍;西院两大间教室分属于短中甲班、乙班,由门洞隔开。教室后边是教师宿舍。女生宿舍在原来育英中学里。在东院前边还有两排面朝南的平房,中间一排东半段是学校领导办公室,西半段是各学科教学组办公室。在一乙班教室前,是校部会议室。教师办公室前是校医室。南边那排房自西向东是伙食科库房、办公室、厨房、食堂。西院南边有两大间教室,中间是门洞。门洞东单间是体育器材室,西单间是体育老师宿舍。

因校舍多年无人管理,需要清理修整改造的地方很多,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校领导号召同学们在不影响上课的前提下,参加劳动建校。最初是把教室和宿舍地面用砖覆盖起来。这虽是一项技术活儿,但却没从校外雇请瓦工,而是自力更生,自己动手。短中班几名岁数较大的男同学主动担当重任。他们操起瓦刀,双手麻利地平地铺沙砌砖,砖铺得挺平展,而且线条直溜。他们爱劳动、挑重担、以苦为乐的精神深受同学们称赞,后来得知他们都是共产党员。铺地砖的活计干了几天就完成了,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

开学之初,学校只有校园,没有操场。早操和下午课外活动只能在西院教室前广场上。当时时兴扭秧歌。教导主任曹枫衣虽已50多岁了,但精神矍铄,身子骨硬朗。他带领学生们扭大秧歌。他摆开两手,扯起棉袍大襟,进两步退一步,手脚协调有节奏地扭在队伍最前头。后边带着的蛇行长队,扭的人笑容难掩,场面热闹非凡。

后来,学校成立腰鼓队,各班同学自愿报名,最后选定身材适中的同学参加。接着,军乐队、歌咏队、乐器组、文艺组等相继成立。都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活动。课外活动搞得热火朝天。

教音乐的张秀亭老师负责指导乐器组、军乐队和歌咏队活动。他积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组建乐队,购置基本乐器。他为全校师生独奏二胡、小提琴,以高超的技艺水平演奏“二泉映月”声情并茂,相当感人。

刘瑞孚老师专职文艺组导演,负责剧本选定、演员挑选、组织指导排练和演出等。课外活动活跃了学校气氛,扩大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

为开展田径体育活动,张云阶校长亲自与县政府有关部门联系,设法解决大操场建设,征购了校舍南边几十亩农田。并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土地开辟平整为大操场。体育老师韩奕兴指导学生用砖砌出一个标准的400米椭圆形跑道。跑道圈里东半部用三合土轧成三个篮球场,在西半部安装了单杠、双杠、吊环,在北边西部挖了跳高、跳远用的沙坑,在北边东部安装了一套浪木,在西端不远处竖起一座高标准的钢架秋千。从此,学生们每天早起在大操场按班级列队,在军乐队国歌伴奏下,行注目礼,由两名轮值升旗的同学把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之后,由学生会体育部长陆峻岫指挥集体作早操。

1950年开春后不久,学校组织学生星期日义务劳动,把校舍西墙外边大面积的污水坑填平,连续干了六个星期日,直到清明节前完成任务。在开辟的土地上建了四大间教室,形成了三个院子相通的大校园和独具规模的大操场。

1950年4月,在大操场上成功地举行了春季运动会,激发了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校篮球队、班篮球队先后组建,比赛活动天天举行。体育老师韩奕兴热情指导。韩老师在上大学时曾是北平市青年篮球队中锋,技术不凡。在他精心教练下,校篮球队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县委篮球队几次来挑战比赛,每次都是失败而归。特别是我们班杨树桂、陆峻岫很受同学们赞赏。我们班篮球队的中锋是邹永盛、左右前锋杨树桂、陆峻岫,我和李俊峰为后卫,竞技水平居全校各班之冠。

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1950年暑假期间,把东院前排房子改造成一间标准的大阶梯教室,一间标准化可容纳一个班学生做试验的化学试验室。

我们升到二年级,恰好赶上在阶梯教室里上化学课,在化学试验室做试验。教化学的王鸣歧老师渊博的化学知识、功底深厚的实验操作技术、深入浅出的讲授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950年底,三年级毕业了。三甲班肖永庆、李永灵分配到河北省团校学习。此前,三乙班高贵尊被抽调走去做译电员,走了三名校篮球队员。校篮球队进行重组。韩老师把邹永盛、李俊峰和我吸收进来。

我们班主任蔺金声老师,教我们语文课。他讲课口齿清楚,快慢有度,声调协调而有韵味,配以潇洒飘逸的板书,使同学们既容易记笔记,又理解所讲授内容。

李云斋老师担任一年级甲班班主任,教语文课。他大高个,腰板挺直,平时很少说话,表情严肃,说话斯文,做事稳健周到。

教代数的王宗智老师也教我们英语课。他年轻干练,风流倜傥,聪明睿智,学识精通,惟口才欠佳。

教几何的张汝舟老师左腿有残疾,不善言语,但很坚强,他教课认真负责,是位内向型胸有城府之人。他的数学知识渊博,讲课慢条斯理,  能让同学们当堂课就能吸收掌握住定理。他虽然身有残疾,但同学们仍很尊敬他。

教历史的张惠东老师,温文尔雅,说话沉稳而不失幽默,授课诙谐而不失正宗。他历史知识渊博深邃,讲起历朝历代如数家珍,评论帝王将相有根有据,中庸客观。同学们都很赏识他、尊敬他,愿意接近他。

教地理的刘宝瑞老师,年轻耿直,脾气倔强,他只教我们一个学期就调到唐山市第六中学去了。

白向清老师接替刘宝瑞老师。白老师地理知识虽然渊博,熟悉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各省区的物产和特产,只是他讲课没有条理。

升到二年级,英语改学俄语。任俄语课的公锦禄老师,来自沈阳东北俄语专科学校。他俄语字母发音标准,特别是很难发的字母“P”,他能自如地上卷舌,发出地道的P颤音。同学们都很佩服他。因为他长相有点儿像俄罗斯人,俄语说得比汉语还好,同学们在私下戏谑他“二毛子”。

教美术的惠易唐老师,是县内外有名的画家,专长画风景、画人物。虽已花甲之年,仍坚持画笔不辍。在课堂上,他给我们出题作画,如他指出,画头像必要抓住的几个要点,中肯地鼓励我们学习何香凝一生学画作画的执着精神。

学校的政治气氛是很浓的,从入学第一天,我就体会到校园里充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这种氛围激励同学们积极向上,不仅努力学习,而且特别重视政治进步,靠近组织,要求加入青年团,我于1949年10月26日光荣地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

政治教育不是通过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现实社会和学校中活的事例进行教育。劳动就是最好的教育途径之一;当时开展的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也是提高同学们阶级觉悟的重要途径之一;文艺组排演的节目,紧密配合革命形势发展。演出后,对同学们思想进步起到潜移默化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例如,1950年春天排演的歌剧《土地还家》,同年初冬排演的大型歌剧《刘胡兰》,1951年初春排演的大型歌剧《王秀兰》,在大操场上公演了多场。不仅全校师生观看,城里及周围村庄的群众也纷纷前来观看,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直到如今,我对演出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学校里文艺活动一直开展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不只校文艺组排演节目,每个班也效仿着排练节目。我作为班团支部宣传委员,与班文艺委员闫福永紧密配合,请刘老师找合适的剧本,排练小节目。1951年秋冬,在刘老师建议下,我们班与一年级戊班(女生班)联合开展文艺活动。我在《传家宝》里演男主角,女主角由一戊班洪凤艳同学饰演,我俩演一对年轻夫妻;女配角是我们班宋素兰同学,饰演母亲婆婆角色。全剧只有三位演员出场,短小精干,便于排练,剧情也有教育意义。在校内演出后,还到附近农村演出过。

学校里的学习生活丰富,在学习和文体活动之余,我们还抽时间从图书室借阅文艺作品。我最早看的是《新儿女英雄传》《工作着是美丽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后来看的《卓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一千零一夜》《绞刑架下的报告》等。作品中主人公们高尚的品格给了我思想以积极影响和激励,他们成了我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在一年级那年,每学期都有两三名同学在大会上被突然宣布服从党召唤,到党所需要的岗位上去。其中短中班3名同学、二年级乙班1名同学先后被抽调去做译电员工作。我们班郝鸣峦、杨树德被抽调到地方上去工作。

1951年4月,在城里西街“神召会”礼堂召开全校师生员工大会,党支部书记张云阶宣读中共乐亭县委文件,公开学校党组织和党员身份。党支部组织委员杜庆文宣布党员名单。当党员从班级队伍里走出来,人们才知道平时劳动积极,在各方面起带头模范作用的同学,都是共产党员。

1951年三夏过后,头伏第六天,星期一。上午八点,全校师生在东院柳荫下集合。张云阶校长兴致勃勃地走上台阶,他的矮个子身材,师生们刚能看见他的黝黑背发和微笑的面孔,眼镜后面闪烁的明亮眼睛。他清了一下嗓子,高声说:“同学们!我昨天从省会为你们带回来特大的好消息!”

他的话音未落,人群中就沸腾起来,嗡嗡声一片。

张校长频频打手势才把秩序平静下来,更加提高了嗓门儿说:“为了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英明指示,我们伟大的祖国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空军和海军,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抗美援朝,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我国国防力量。为此,党和国家最近向青年学生发出伟大号召:参军,到军干校去!”

他话音刚落,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短中班史亮同学上台表态:决心响应党和国家的伟大召唤,报名参加军干校,学习杀敌报国本领,为建设强大的国防、为保卫可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散会以后,同学们回教室讨论校长的报告。同学们坐不住了,满腔热血沸腾了,教室里熙熙攘攘,群情鼎沸,纷纷表态报名。

星期三上午在东院教室前召开全校大会,张云阶校长宣布被批准参加军干校的39名同学名单,光荣参军的同学们穿上刚发的灰色军装,戴上了白蓝相间的西瓜瓣遮阳帽,显得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全校师生员工用一阵接一阵的热烈鼓掌向他们祝贺。

三年半的中学生活,我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我的思想与党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因此,对乐亭中学怀有深厚的感情。60年来,我常以自己是乐亭一中的学子而骄傲和自豪。

(作者符云峰,乐亭镇符庄人,河北省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选自《读乐亭》24期)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