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情缘:感谢一中三年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韩若宇 发布于:2023-08-22 08:42:54
2019年8月31日,我正式踏入乐亭一中。我很多的朋友并没有来到这个学校,所以初来乍到的我感到的还是彷徨与不安。
我害怕我没有办法适应住宿生活,我害怕我会没有社交,我害怕会因不常联系失去以往的朋友……
然而这些顾虑都在时间的洗涤中烟消云散了。
我是在一中学习了三年。但,三年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呢?
三年时间很短吧,短的和三秒似的,不过一个懒散的胖子,考了个烂成绩,上了一所破二本而已。总感觉啊,眨眼就过去了。
三年时间又很长吧,长到你要用三年后的这段人生来仔细品味。
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我总喜欢回忆往事。我会想这三年究竟带给了我什么。
高一的班主任崔志信老师可真没少给我操心呢,后来的班主任张炜老师也没少找我呢,但想想我的所作所为,带给我的该是愧疚吧;向来是寡谈的我逐渐被我的同桌和我的前桌感化,而愿意踏出舒适区去接受身边的人,迈向社交的一步,带给我的该是感激吧;梁静老师举办的读书会,能够让我第一次向全班人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带给我的该是荣幸吧;40里远足,一步未曾停歇,乐此不疲,带给我的该是满满成就感吧;三两个虽说接触不久的友人突然转学,带给我的该是莫名的失落吧;因疫情逼迫,不得离校带来的压迫使我痛哭流涕,而友人却在身旁安抚,带给我的该是无比的慰藉吧;三年间,我写了三部小小说,这带给我的该是文学素养的成长吧;我总说三年疫情让我不会学习了,不然分数不会这么低,而这带给我的又该是遗憾吧。
我在我的小说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大雨过后,虽不是彩彻区明,却依然融化了些许积雪。”
我们在一中历经三年的求学生涯,即便最后我们并没有功成名就,但我们在这三年历经的事情已足以抚平过往的一些遗憾。
总之是要感谢这三年的。
我在上学前的一天晚上,在社交平台对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活着呢?”然而这个问题我在三年后得到了答案。
在乐亭一中的三年来,我慢慢明白:活着是在不断与人交往中或者在不断被人交往中逐渐学会去爱别人,同时逐渐学会被别人爱;活着是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下逐渐去包容别人,同时逐渐被别人包容;活着是诉说与被倾听;活着是批评与被批评;活着是接受活着也是拒绝;活着是你是喜悦时的笑亦是你伤心时的泪;活着是在古树红墙中赏花悦目;活着是与三两好友在操场上的打滚;活着是与他们约定好要等到的星星;活着是即便下暴雨也要在亭子中观赏尚善池的水;活着还是宿舍熄灯后还喋喋不休的嘴。
毕业后,与朋友在学校附近转悠,我的目光久久在乐亭一中不曾转移。
友人问我“瞅啥呢?”
“我在看我的一位故人。”
只可惜早入学了一年,不然也能赶上这百年校庆,那就以此篇代表我对一中百年的祝贺吧。
红墙古树百岁花,百年悠悠也一霎。
不过乐亭无浪海,才有一中便起风。
(作者韩若宇,乐亭一中2019级学子)
(乐亭一中供稿)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