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泛舟:故乡的水井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呼晓川 发布于:2023-06-20 09:07:05
凡有人烟处,大多有水井。据文献记载:水井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5700年的历史。水井最初用于生活取水,水井的出现改变了人们逐水而居的生活状态。井水后来用于生产灌溉,逐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活环境。井水滋养了生命,水井是故乡的象征。在故乡的记忆里,水井如同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我的老家地处乐亭县北部地区。在我的记忆里,村里原来有两口石井,村东头的是一口老井,谁也说不清这口井的年龄,据老年人听他们的祖辈讲,自有这个村子,就有了这口井。后来,为了方便用水,上世纪60年代在村西头又挖了一口井。
当时,挖井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因为没有机械设备,全是手工作业,十天半月才能完成。生产队选派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用铁锹挖开一个两房多深漏斗型的大坑,然后开始用石料砌井,边砌边在周围培土。直到高出地面一米左右,围井口用石板垒成两间屋子大小的井台。最后一道工序是淘井,当时没有水泵,只能用手摇水车淘净污泥浊水,以保证泉眼的畅通。
裸露的石井,卫生条件是无法保证的。刮起风来,柴梗草叶落到井里,夏季的蛤蟆会在井里游泳。人们挑水时,只能摇摆几下水桶,把杂物赶到一边,乘机提一桶水上来。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唯一方式,是公社卫生院医生和村里的赤脚医生往井水里撒漂白粉消毒。
石井除了供村民们担水饮用,还会用于浇地抗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田间用水方便,生产队统一规划,分地块用青砖砌成两米多深的土井,利用渗出的水浇地。由于深度不够,蓄水量也浅,旱年头很容易干涸。遇到旱情,很多时候要从村里的两口井里担水浇地。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站在井口处轮流提水,其他青年男女排成长长的队伍担着水走向村外。担水浇地实在是力气活儿,腰酸腿困肩膀疼,队长宣布歇一会儿,好干净的把扁担架在两个水桶上坐下来,有的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靠在树干上,斜躺在沟边上……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生产队有了机井,平整地面,修了水浇地,才免除了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时,社员们最感兴趣的是夏天的晚上围坐在井台上聊天。
夏日的井台,可谓村民的消夏胜地。白天农活结束了,吃过晚饭,人们自动来到井台聊天。有带坐物的,有不带坐物直接坐在石板上的,光滑的石板还带着余温。这里常常是男人的天地,女人们一般是左邻右舍的坐在各自家门口附近拉话。有时,个别中老年妇女也想来听听,这时,人群里就有按辈分是小叔子的故意讲个粗俗的故事,迫使她“啧啧”地拍拍屁股走开了,而身后便追上一阵哈哈的笑声。
围坐井台上,人们一边搓着身上的泥卷,一边尽情地谈天说地。有的讲评书,有的唱大鼓,有的哼小曲,白天的劳累郁闷一扫而光。最活跃的要算是孩子们了,他们在两个井台间跑来跑去通风报信,一会报告东边在说孙悟空,一会报告西边在讲瓦岗寨,持续到很晚,夜风驱散了酷热,人们才略带倦意地回家歇息。直到晚秋,有的人仍然愿意到井台上来坐坐。
后来有那么几年,井台上一度成了女人的天地。中老年妇女大多是听众,年轻的姑娘媳妇们异常活跃,纷纷学唱革命样板戏。有的学李铁梅,有的学阿庆嫂,也有人学杜鹃山上的党代表。有时唱破音或跑了调,人们会笑得前仰后合,扎成一团。
那是一个政治挂帅的年代,凡事讲究革命化。记得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因为提倡过革命化的春节,没人燃放鞭炮,甚至提着灯笼出来都是一种奢侈。村里一片漆黑,冷冷清清,没有一点节日的气氛。从家里悄悄跑出来看热闹的孩子们,也变得无精打采。一个寂寞难耐的中年人终于找到一个乐子。他召集孩子们围成一圈,约定打火机一亮大家就一起喊。随后,孩子们簇拥着手捧打火机的中年人,从西井台走到东井台,又从东井台回到西井台,围着唯一的一团晃动的光亮不停地喊叫。这开心的喊叫声算是给传统节日增添了一点喜庆的气氛吧。
1977年冬,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我有幸参加考试并被高校录取。到外地读书的第二年,父亲写信告诉我,在自家院里打了压水井,这下好了,既方便又卫生。感觉得到,信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幸福感。从那儿以后,我每次放假回家,不用再去井边挑水,而是用压水井帮家人浇园子。
上世纪90年代,由于村里建房规划,再者各家都有压水井,闲置的石井被拆除填平了。石井像寿终正寝的老人,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2006年春天,在政府支持下,老家又打了深水井,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一次周末回家时,父亲高兴地说,深水井打成后,水质化验过了,没问题。原先觉着压水井比大口井强的多,现在一比较,压水井还属于地表水,比自来水的水质差多了。农村人吃自来水,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可见社会进步多快吧。据了解,2008年底,乐亭农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解决了全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抚今追昔,让人百感交集。我想:故乡水井的嬗变,折射了社会发展的历程。故乡的水井,是故乡人世代奋斗前行的见证。故乡的水井,包含着苦涩的笑,欣慰的泪,也映照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呼晓川,中共乐亭县委党校原副校长)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