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泛舟:儿时的冰上乐园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张艳荣 发布于:2023-06-20 09:05:18
故乡是用来回忆的。虽然如今习惯了城里人的生活,但始终磨灭不掉铭刻内心的乡野的印记。许多的人和事随着时间的冲刷大多渐渐淡去,唯有农村老家那儿时的岁月时常浮现。尽管当年的日子是那样的穷困艰难,仍在苦涩中油然而生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极度匮乏,玉米、高粱、红薯是主食,青黄不接时,烂菜叶子、白菜帮子、米糠、野菜也上过很多人家的饭桌。穿的呢,除了过年能穿件新衣服,一年四季很少添置新衣,孩子多的人家,衣服是哥哥姐姐穿完缝缝补补弟弟妹妹接着穿。夏天还好说,到了冬天,人口多的人家,孩子们穿着又瘦又短的棉衣,露着手腕脚腕,手脚生了黑皴,长了冻疮,裂了口子。好动的男孩子棉衣划破蹭破露出棉花,大脚趾也从棉鞋里探出头来。手揣在袄袖里,在寒风中缩脖端胛。住的更不用说了,好几户人家同住一个院子,老人住正房,其他人都住厢房,一铺大炕上挤着一家人,五口、六口、七口,头挨头,人挤人。没有取暖设备,仅靠一日三餐烧些柴草取暖,到了后半夜,土炕冰凉。真真是“布衾如铁冷,冬夜抵年长”。
那时物质上虽然贫穷,孩子们并不缺少快乐。即使是冬天,寒风鞭肌入骨,哈气成冰,孩子们也不愿待在家里,更愿在田野里,大街上,在冰天雪地里疯跑玩闹,把欢笑,把快乐撒向寒风、冰雪、大地。那时,村子四周有许多水坑,雨水特别勤,一年四季坑里都有水,冬天结一层厚厚的冰,那里,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那时的冬天真冷呀,洗完衣服晾在外面还没抻平,衣服就冻成了板儿,下端挂起一串冰棍。孩子们穿着单薄的棉衣,棉衣大多是家织布做的,棉花不知道穿了多少年,棉袄直接贴肉穿,没有秋衣,也没有帽子围巾,寒风肆无忌惮地钻进衣服里,脖子中。然而孩子们却毫不在意,喜欢在呼啸的寒风中呼朋引伴玩耍打闹。最喜欢的去处当然是冰上,滑冰车、甩冰猴(陀螺)、擦光光儿(有的村子也叫打出溜滑),这些最简单的冰上运动,给孩子们贫乏的物质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给苍白的童年涂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滑冰车主要是男孩子的运动。冰车是自制的,高级一点的是选一块一尺见方的木板,一面坐人,另一面钉上两根平行的铁条,与冰面接触时便于减少摩擦力。简陋一点的冰车是选两根一般粗细顺溜的木棍作底,相距半尺左右,上面横着排列扎牢一层木棍,像微型的爬犁。坐在自做的冰车上,在冰上快乐穿梭,一会比赛,一会你撞我我撞你,把冰车玩成了碰碰车,欢笑声、喊叫声在寒风中回荡。不时还传来一阵尖锐的哭声,不用说,那是因为孩子们在飞速滑动或冲撞中有人翻车了,冰车拐成了弧线,人滚落在冰面,或四脚朝天,或五体投地,手破了,流血了,大男孩龇牙咧嘴,半天才站起身来,小男孩则哇哇大哭,哭完,用衣袖抹一把鼻涕和眼泪,又坐上了冰车。女孩子偶尔央求哥哥或熟人滑几下冰车,动作吃力笨拙,冰车缓慢滑动,甚至在原地打转转,不一会便被赶下冰车。那时,我和同学也是好伙伴文青、小健经常去冰上玩,几乎就一种玩法,姑且叫拉大车吧。准备半截砖头(整块的找不到)、一根小木棍或秫秸秆,一人坐在砖头上双手紧紧攥住小棍,一人在前面抓住小棍往前拉,另一人在后面推,慢悠悠走就没意思了,要跑起来,砖头与冰面摩擦,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虽不悦耳,但很惬意。突然,坐着的人屁股和砖头分了家,咚的一声坐在冰面上,随之松了木棍,前面拉着跑的人突然没了阻力,身体猛得向前一仆,三个人笑成一团,然后互换位置继续玩。
甩冰猴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冰上活动。冰猴一般灯泡大小,木头做的,从供销社或推车走村的货郎处买得到。机器镟的圆肚的冰猴不够轻盈,大都被革新,用铅笔刀削平肚子,变成“瘦猴”,用鞭子一抽,可以跳跃。为了省下买冰猴的钱,有的家长或手巧的男孩子用木棍自做冰猴,各色各样。在冰猴的锥尖处钉上钢珠,既耐磨又光滑,可以大大增加转速和时长。在顶部平面上点上颜色,旋转起来便炫出了彩虹圈,甚是好看。手里拿着线绳绑成的小鞭子,不时抽打一下冰猴,冰猴不知疲倦地不停旋转,有时用力打一下,“啪”一声,冰猴像受了惊吓一般,跳起来,躲开主人,在远处蹦落在冰面上,更快地旋转。现在想想,冰猴这个名字太形象了,小小的陀螺在冰面上轻快地旋转腾挪跳跃,可不就像一只调皮机敏可爱的小猴子吗。
擦光光儿是最简单也是最刺激的冰上运动,不需要任何工具,只需一块光滑的冰面。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前奔跑,速度到达顶峰时,双脚叉开稳稳停在冰面上,侧身站着,靠惯性,身体在冰面上迅速滑行,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神气而淡定地享受飞一般的感觉。我们村村南有一个大水坑,坑西岸很高,从岸边到坑底至少有50米。在岸边助跑10几米,双脚轻轻踏在冰面上,“嗖”地一下,从高处滑向坑底,风在耳边呼呼刮过,又爽又酷又刺激。男孩女孩排成队,一个挨一个从岸边飞向坑底,尖叫声欢笑声不绝于耳。如果其中有一人掌握不好平衡突然摔倒,就会四脚朝天来个自由落体运动,并脱离队伍。有时前后两个人距离太近或后面的人助跑速度快,后面的人就会撞上前面的人,那就两人一起躺在冰面上大呼小叫冲向坑底。
到了来年春天,天气渐暖,冰也开始融化,大人嘱咐孩子,以后不能到冰上去玩了,小心掉水里。孩子们嘴上答应着,还是会去冰上玩,仿佛那儿有魔力。在冰上奔跑,有时会听到嘎啦嘎啦的响声,那是冰开裂的声音,孩子们惊叫着跑向岸边。不一会,经不住冰的诱惑,又试探着走向冰面。渐渐地,深水处表面化了一层水,不敢到坑中央玩了,在岸边还要小心翼翼地走走。一天不到冰上去,脚都痒痒。一天早晨,我还在睡梦中,听到母亲惊呼:“咋地了?”哥哥嗫嚅着说:“掉坑里了。”“总嘱咐你,不让你去冰上玩,冰化了,薄,架不住人了,你就不听。”“我没到冰上玩,是羊跑到冰上去了,我去赶羊。”“快进屋上炕,不冻死你!”哥哥进了屋,棉裤湿了半截,棉鞋湿漉漉的。后来有人告密,羊并没有跑到冰上,那里没食儿,他是拍挨骂,撒了谎。
又是一年冬来到,此时此刻,阳光透过玻璃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分不清是冬天还是春天,敲着键盘,儿时的一幕幕电影般浮现在眼前,欢快的笑声犹响在耳畔……
(作者张艳荣,中共乐亭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