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先驱:参观“北大红楼”感怀大钊丰功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俎壮存 发布于:2023-03-09 14:39:27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的2022年10月29日,亦即李大钊同志133周年诞辰的那天上午,笔者同京城某单位的十几名共产党员一起,来到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的北大红楼参观瞻仰,过了一次有特殊意义的组织生活,再次亲身感受到了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无以伦比和家乡乐亭的至亲可爱!
那天,阳光灿灿,微风习习。北大红楼大门外,参观瞻仰的人员保持着安全距离,井然有序、络绎不绝地逐一扫码、测温、登记、安检后鱼贯入院。集体参观的队伍大都首先列队,敬展党旗,在“红楼”正门前的小广场上拍照留念,将门上方书有“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毛体大字的横幅摄入镜头;个体参观者或自拍、或请人帮忙来定格自己庄严、仰慕的刹那瞬间。之后,便依次步入“红楼”,瞻仰参观。
北大红楼没有讲解员(特殊情况除外),只是在各楼层设引导员若干,故参观者只能通过自己看图片、视频、说明文字等来理解、感受布展内涵。笔者所在的这一党小组,则因大家知道我是乐亭人,是李大钊同志的老乡,组长早就指定了我为“义务讲解员”:凡与李大钊同志有关的事件、人物,若仅凭展室中的说明文字尚有疑惑仍觉不足的,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我便义不容辞,当仁不让,给大家答疑解惑,详述所知。当然,为此,我也事先查阅了许多党史资料,做足了功课,把可能预料到的问题及答案要点,写在如主持人手中所握之类的提词卡片上,以备应急之需。结果,小组活动效果圆满,得到了本组同志(其中不乏拥有名校硕士、博士或“编审”头衔者)的肯定和赞许。
诚如前文所述,我发现,“北大红楼”各展室的内容,诸如文字、影像、图片、实物(复制品)等,几乎都和李大钊同志有着千丝万缕的交集,“李大钊”“乐亭县”6个亲切、醒目的字样屡被提及,频繁出现。因此,整个参观过程,笔者始终沉浸在对李大钊同志无比敬仰、对家乡乐亭无限热爱的浓情蜜意之中!以至情不自禁,数次轻轻抒喊:伟哉,李大钊;壮哉,乐亭县!
说心里话,做为李大钊先辈家乡的后生,笔者此行的最主要目的,还是要全方位地感受一下李大钊同志的学识、节操、气概、懿德、嘉行,而“图书馆主任室”可说是最能体现先驱完美人格魅力的“大本营”。因此,集体活动一结束,我便径直奔向一楼东南角的“主任室”,再来详细追寻大钊同志当年革命活动的轨迹,追念大钊同志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绩丰功。
我来回踱步在两间不算宽敞的办公室之间,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大钊先辈革命活动的幕幕场景不时活现在我的脑海,大钊先驱为共产主义事业慷慨赴死的不朽形象巍然矗立在我的心田——
我看到,办公桌上的几管毛笔、镇纸墨砚,《每周评论》《新青年》;我看到,大钊先驱坚毅、深邃的眼眸,书橱内的各类书籍,墙壁上的老式挂钟;我还看到,大钊先驱手书的那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名世楹联……
我想到,大钊先驱正是用他那如椽巨笔,撰写了战斗檄文一篇又一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火种撒遍中华大地,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一切反动派勇猛开战!我想到,正是在这里,大钊先驱用他那黄钟大吕般的訇鸣,发出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科学预言。我更想到,来自韶山冲的那位“新青年”,就是在这间办公室中,得以聆听自己“真正的老师”大钊先生宣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学说。老师讲得激昂生动,“新青年”学得志致心专;老师被这位“新青年”的睿智、大气吸引、赏赞,“新青年”为老师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观”折服、感染;师生惺惺相惜,共叹“相见恨晚”!在“真正的老师”深邃目光的激励下,在“滴答滴答”钟摆声的催征中,这位“新青年”“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力“主”“苍茫大地”“沉浮”之历史重任,树立了“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远大抱负。正是这位“新青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天才结合,自如娴熟地引领中国革命的航船乘风破浪,出神入化地指挥旨在消灭一切反动派、解放亿万劳苦大众的正义之战,势如破竹,捷报连连。最终,这位“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众望所归的伟大导师,中国人民衷心拥戴的英明领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挥巨手为中国人民擘画了共产主义的大业宏图,实现了自己引以为幸的“真正的老师”的临刑遗愿……
一批批参观“主任室”的人影遮住了我的视线,一句有关大钊同志家人辈分关系的谬语倏尔将我的遐思打乱。为正视听,防止讹传,我毅然表明了乐亭人的身份,果断地当众予以纠正,并借机讲起宏扬大钊精神、宣传家乡乐亭的感言,又当了一回“解说员”。遗憾的是,囿于条件所限,仅仅几分钟之后,我只好轻声、清晰、快速地读完墙壁上《张申府回忆》中“主任室设在东南角上的两大间。从此,那两间房子也就成了一时新思想运动的中心、大本营……谈到五四,谈到中国的革命,是绝不可以忘掉那个地方的”这段文字,在向大钊先辈的照片恭敬地三鞠躬后,心有不舍地结束了这次短暂的“解说员”角色的扮演。
“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冥冥中,大钊先驱《山中即景》的吟诵声轻轻回荡在我的耳畔。是幻听,乃或现实?无须再辨。我只觉得,李大钊同志就如那叮咚的泉水,就是那巍然的青山!他的“叮咚”,使当时沉闷的社会银屏炸裂,为之一振;他的“巍然”,教革命的人们坚韧不拔,昂首向天!——这,不正是李大钊同志生机勃发《青春》活力和壮阔博大山海胸襟的真实写照吗?
笔走至此,我突然又惦记起家乡乐亭了……
(作者俎壮存,毛庄镇前庞河村人,青海省乌兰县柯柯铁中退休教师)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