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泛舟:滦河少年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程才实 发布于:2023-03-08 16:38:22
二十一世纪伊始,终于来到向往多年的遥远而神秘之地,来到了那个弯曲狭窄、漂落在塞外森林草原,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与河北省围场县的界河。站在一块竖有“滦河源头”(汉蒙双语)的石碑前,突然想起一个人来——一个距此千里之外、家住滦河岸边的少年。
那个昔日的少年,与我的年龄相仿。许多年前他所说的话,在我的心头时有震颤。他说,长大后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到滦河的源头。或许见我心不在焉,他使劲地攥起了拳头,又接着说:无论如何,我也要找到那儿,留个影,让爷奶爸妈、老师同学,看到我站在那儿的照片。
他的青壮年形象,是无法猜测得出的。依稀记得他少年的容貌。那时,我们虽然几次见面,留下的印象却只有一个:长得瘦弱黝黑,衣服上满是补丁,臂弯处总是挎着一只挑菜的篮子。在冬日里,却没有见过他。冬日无菜可挑。可是,他的姥姥却说,冬日里他见过我。个中理由,后来才知晓。
与那少年相遇,是在滦河岸边。确切地说,是在滦河的右岸。滦河流到我们那里,河的东侧是昌黎县,西侧是乐亭县。东侧河岸即有村庄,西侧河岸则是一片旷野之地。年少时,我从未到过东岸。东岸的昌黎县人,在西岸有些土地需打理,也常过河挑菜、割草、拾柴什么的。
有一天,我便与那少年邂逅相遇。至于少年的学名,我却从未问过。他的乳名呢,落在文中则显不雅(这么些年,只在心里念叨过他的乳名)。那么,本文就称他为“滦河少年”吧。
滦河少年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春日里一个晴朗的上午。滦河水波光粼粼有些耀眼。
他的胳膊上挎着一只挑菜的篮子。他是一个人来这儿的,当时我正在写字,在河边潮湿的沙土上用树枝写。见他向我微笑,停下了奇葩大字的书写。他腼腆地说,我们能一起玩吗?我就递给他一个树枝。于是,两个人玩着写大字。那时的男孩子,大都好打群架,但他只身一人,不必担忧太多。天至午时,两人恋恋不舍分手告别。自那之后,相互间有了些念想。
滦河少年的第二次出现,是在夏日里一个酷热的下午。滦河水气息温润倍感清爽。
依然只是他一个人。他的胳膊上挎着一只挑菜的篮子。就是这一次,他讲了长大后寻觅滦河源头的话。他还讲了自己的许多梦想,包括当运动员,当工程师,当解放军,等等。说着,他竟将耳朵靠近我,说猜他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此刻,有飞机在天空拖了一条长长的白线,他注视了许久才羡慕地说,其实我最想当一名空军飞行员了……话毕,泪水在他的眼眶不停地转悠。
滦河少年的第三次出现,是在秋日里一个渐凉的傍晚。滦河水波涛汹涌令人目眩。
还是只有他一个人。他的胳膊上挎着一只挑菜的篮子。然而这次,他竟是出奇地悲观沮丧,嘴里连连念叨着:到底该咋办呢……?到底……见我莫名其妙,才慢慢镇静下来。他告诉我,他家成分高,将来上高中都够呛,当飞行员更没指望了;还有我的亲戚,你是知道的……我一时懵了,你的亲戚在哪儿?我又能知道人家什么呢?他猛然醒悟,哽咽着把话收了回去。生来“根红苗壮”的我,一时也不知怎样劝慰她。
自那以后,再也没有见过他。正月里,有个被人称为“地主婆”的老妇人,神神秘秘地在街上跟随我转一圈儿,趁无人之际突然拉住我的手,说是昌黎的外甥刚来过,还在她家住了一宿。他说你们是好朋友,可是不让我讲他来过。初二晚上,他去过你家门口了,看见你在前院玩“摔炮”呢……闻听此言,站在街上,我怔征地,一时无语。
犹如那源源不尽的、不停地流淌着的滦河之水,几十年的光阴一晃就流到别处去了。在那些日夜流逝的时光里,我一刻都没有丢掉对滦河少年的念想。滦河少年,今日的你,是否依然拥有自己的梦想呢?
站在“滦河源头”的石碑前,抬头望天,天宇晴朗,白云悠悠;俯视大地,滦水流淌,奔我故乡。哦,滦河少年,我的兄弟,倘若此刻同在这里,我们之间将会述说多少难忘的故事啊!
(作者程才实,毛庄镇北常坨村人,散文作家,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二级巡视员)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