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回眸寄情:我亲历的罗荣桓元帅逝世吊唁活动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许洪福     发布于:2022-10-14 15:04:58


读乐亭标识.jpg

1963年12月16日,开国元帅罗荣桓逝世。我于17日清晨从新闻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时,感到非常突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此前,在总政工作的表哥曾对我讲过:“罗帅是位深受毛主席赞赏的得力战友和好友,是从秋收起义时就跟随毛主席的解放军政治思想战线的奠基人之一。在历次革命斗争中,毛主席与罗帅结下了深厚友谊,毛主席称赞他为最守纪律的党内‘圣人’,对罗帅有着格外的感情。中央很多领导都对罗帅的博大胸怀,宽厚正直,对党赤胆忠心,对部下有着深厚感情的高尚品德表示敬佩。”后来我还读了一些有关罗帅的文章,更加深了我对罗帅敬仰和爱戴。

虽然之前听说过罗帅身负重伤,一直重病缠身,但仍对罗帅在革命胜利不久的早逝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惋惜,甚至幻想自己在葬礼时能去吊唁。不过也知道,作为一个普通士兵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就在第二天,连长突然点名我和几个战友准备执行罗帅吊唁大会现场警卫任务,我听后的心情非常激动,竟然有幸能够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了。

12月19日早上,我们来到了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文化宫太庙享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祖大典的宗庙。罗帅的吊唁仪式设在享殿内。连长向我们介绍,党中央决定,罗帅的葬礼按国葬级举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仪式最隆重的葬礼,所以警卫工作要按国家礼仪级标准执行。

在连长带领我们在太庙院内察看地形时,我看到吊唁大殿门外两侧悬挂着的“天倾一柱三军挥泪”“地陷一方万民哀悼”的黑色巨大竖联,竖联完全表达了全国军民对罗帅逝世的沉痛和惋惜心情。此时,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太庙大院内一片庄严、肃穆。

连长首先命令我和另一同志担任太庙大院正门戟门吊唁礼兵岗位任务,要求既是吊唁礼兵又是警卫哨兵。我激动地立即跑步到戟门,严格按照最标准的礼兵军姿肃立在大门左侧的岗位上。

上午8点30分,享殿内哀乐声响起,这时我首先看到了第一批前来参加吊唁的队伍,他们由中央党政军的部长、将军、大校军官等200余人组成。队伍整齐地排列成四路纵队,个个表情严肃,缓缓走到大门前。此时我是最先见到前来参加吊唁队伍工作人员的第一人,我以标准的军姿,庄严的注目礼相迎,表达对前来吊唁的每位人员的敬意。而每一位走过来的吊唁人员,都会看到一个挺拔军姿的年轻战士,而且都用和蔼的目光看着我走入大门,我从这些目光中感受到了他们对警卫礼兵的尊重。

三天里,我在数万人的目光下,带着对罗帅的深情和怀念,庄严虔诚的执行着这次葬礼礼兵任务。

后来参加吊唁的人员大都是中央和北京市及外省市政府机关人员以及大批的北京市群众,还有外国使领馆人员及外国友人,他们都送来了花圈或挽联。

三天的吊唁活动,参加凭吊的人员有6万多人。每天我望着络绎不绝、满怀哀思的吊唁人群,深深感到人民对把一生奉献给党和军队的罗帅充满了诚挚的敬仰和缅怀。

三天中,我绝大多数时间站在这一岗位上,我认为这是自己对罗帅吊唁的最好表达,也激发了我今后更加努力学习和继承革命先辈们献身革命精神的决心。

12月21日下午3点半,吊唁仪式接近结束,大会领导最后安排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吊唁。当连长通知我时,我向连长表示,请其他同志先去,我要为罗帅站好最后一班岗!连长同意了。戟门内外只我一人,这是我为罗帅葬礼担任礼兵的最后一刻,我以更加庄重严肃,饱满的精神状态在岗位上表达了对罗帅的敬慕之情。

当其他工作人员全部吊唁完后,我遵照连长命令走下了岗位。这时的我,只一个人,以快速的脚步走过了两旁摆满花圈那条通往吊唁大殿的大道。当我迈上大殿前三层汉白玉台阶就要进入吊唁大殿时,我用余光看了左右两旁,太庙院内没有任何人员,两耳听着大殿内演奏的哀乐声,我的心突然狂跳起来,我想,这是举国致哀的国葬礼啊!这样顶级的规格,这样空前的吊唁仪式,这个时候吊唁大殿内就等我一人?这是我一个小兵能承受得起的吗?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我想到了亲自吊唁罗帅的强烈心愿,鼓起勇气迈进了向往三天的吊唁大殿。进入大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名字的花圈。我仰头看到了灵堂正中白色布幔上悬挂着罗帅的遗像,遗像两旁垂着黑纱,下面布满了常青盆松。罗帅遗像前灵台上安置着罗帅的骨灰匣,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灵台前高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横幅上写着:“中国人民伟大的战士罗荣桓同志永垂不朽!”

我迈着轻轻的步伐走到灵堂前,仰望罗帅遗像,沉痛地敬着军礼,含着泪努力默念着:“敬爱的罗帅,我代表全军战士表达对您的崇敬和爱戴,我们将永远继承你为革命献身的崇高品德,接好革命的班……”然后,在骨灰匣前默哀。默哀后,向左转身时看到了大殿左后侧军乐队员在演奏着哀乐,紧接着,我看到的是十几位身穿将军大礼服,左手侧端着军帽,以标准的礼兵军姿立正站立,上身略向前,严肃,庄重,威武,躬身陪吊的一排将军!先前我虽有思想准备,但此时,我惊呆了,心中慌乱,不知所措!慌乱中我从将军们的神态上看到他们对罗帅的逝世的悲痛和敬仰,然而同时也感觉到将军们对我这个小兵的慈祥和尊重,他们同样把我当成吊唁来宾看待,并没半分轻视的意思,这让我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兵感动地有些晕头转向,茫然中不知道怎么走出的吊唁大殿……

当我走下大殿三层台阶时,哀乐声戛然而止,此时,我才意识到整个吊唁仪式以“接待”我最后这个小兵而结束了!我立刻跑步来到在太庙戟门等候我的连长和同志们面前。连长冲着我喊道:“许洪福!你可通天了!你知道吗?那么多将军首长就为你一个小兵陪吊呀!全世界也没有像你这样的奇遇呀!”并不由地拍了拍我的肩。

这时我才意识到:“是啊!我怎样也不敢想象,我竟然能遇到这样千载难逢的奇遇呢?!”

罗帅逝世后过了一段时间,我读了一些有关纪念罗帅的文章得知,毛主席在罗荣桓元帅逝世后非常悲痛,一连几天夜不能寐。一天深夜,多日焦虑的毛主席挥笔写下了七律诗《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鹦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飞。

今君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毛主席对他的战友罗荣桓元帅的高度评价和痛惜之情。

叶剑英元帅在悼念罗帅的诗中称罗帅为“人类庄严一典型”,准确概括了党和人民对罗帅的高度评价。

现在回忆起来,当年担任罗帅国葬礼兵任务和将军们为我陪吊的幸运经历,使我所受到的教育、鼓舞和启发,是自己人生路上最值得回忆和思考如何成长进步的重要节点。因此多年来,我经常对照被毛主席称为“圣人”的罗帅的崇高品德和将军们为我陪吊高风亮节的崇高修养进行自省自查,自我督促,自觉发奋。并以此为动力,不断激励自己践行当年入伍时立下的继承大钊先驱遗志的誓言,以罗帅的高尚品德为榜样,把自己锻造成在国家最需要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勇于献身,不负军人使命的革命前辈接班人。因此,在后来每当遇有重大艰巨任务时,我做到了率先请缨,力争在前。几次执行处理突发事件和面临危机的任务中,能够站在最前,敢于面对,勇于担当,不惧险恶,不计个人安危,机智处理,圆满完成了任务,数次避免了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受到了上级领导奖励和各方群众的赞扬。

(作者许洪福,闫各庄镇大家坨村人,北京武警总队直政处原主任)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