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回眸寄情:缅怀岳父蒋锡铭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史德新     发布于:2022-10-14 14:58:20


读乐亭标识.jpg

我的岳父蒋锡铭,因病于2022年4月7日子时与世长辞,享年95岁。回顾老人的一生,感慨良多。于私,他是恩泽我们三代人的亲切长辈;于公,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为建设新中国洒热血、献青春,获得过数次战功的老革命,军功章、纪念章等身的老干部。老人家虽离开我们,但是作为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他们的事业永存,他们的精神永在!尤其是老人家的和蔼、谦逊、豁达、深邃、质朴、节俭的精神品格,必将作为懿德家风传于后辈,发扬光大。

一、忠厚传家 志存高远 

岳父是乐亭县毛庄镇蒋家营村人,与我是同乡。自幼我就对这一户人家充满敬仰。岳父家在村中名望很高,祖上开过面铺,时常接济穷苦人家,对赊账欠账的人家从不催要。岳父的父亲蒋秉仁年轻时,在东北锦州永益公钱号(银行)任二掌柜,与各地商号联系甚广,在家乡颇具影响力。老人乐善好施,关爱后辈,豁达坦荡,助人无数。尤其是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若想去关东经商或习商,锦州做事的祖父这里是必经之路,大家必过来托他作保人,顺便老人也会赠送川资路费以表心意。特别是祖父,当着众人面,将其父辈开面铺的所有欠账赊账账簿全都烧掉,此善举祖祖辈辈们传颂至今。

岳父蒋锡铭1928年正月十五出生,上有五个姐姐,五个姐姐所嫁人家都很鲜亮。岳父作为家中最小又是唯一的男孩,自然是掌上明珠。但他家教居正、家德家风厚重。加之岳父本身谦逊低调、行稳持重,自小被村里人称颂为“小大人”。

岳父自幼好学上进,八岁在本村和邻村念私塾。13岁独自离家到十几里外的县城崇实小学读书,后又转入县立高小。14岁考到唐山农业职业中专,一直品学兼优。

他从小就有志向、有主见,思想独立,爱憎分明。他读书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接受的都是奴化教育。寒暑假期回家,岳父真正接触到驻村的共产党员,深受共产党干部的影响和熏陶,十三四岁的他便下定决心协助抗日。当时的乐亭县城由日本人和汪伪政府把持,县城四门把守森严。特别是县城东门八路军打死一个站岗的伪军后,普通百姓根本进不了城里。共产党区政府接到县委指示,必须派人打通与县城相关人士的联系,将共产党县委的指示精神安全送到县城里。派过几次人员也没能进到城里去。在这种情况下,区委书记等共产党干部们想到了这个机灵的小男孩——蒋锡铭。利用他的学生身份,替共产党八路军区政府干部给县城的地下党组织传递绝密信件。其中有一些信件是传递给县警备队的军官和商会会长、士绅人物等高层人士的,属于规劝信,规劝他们别做伤害老百姓的坏事,支持八路军的抗日活动,为自己留后路等,这些信件都需要严格保密,危险性非常大。但十多岁的他毫不畏惧、敏捷睿智、光荣且圆满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巨的任务,受到八路军区干部的称赞。

1945年,不满十七岁的岳父就在区主要领导的亲自培养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组织,成为了一名脱产的共产党八路军区干部。之后,他又相继发展了本村两名15岁的少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信念的种子就这样深深地扎根在他心中,“对党忠诚,竭忠尽智,服务百姓”是他一生恪守的革命信条。

二、舍生忘死 信仰坚定

八路军的生活是相当苦的,“土八路”的名字非常贴切。正如岳父所讲:当时参加八路军,被人讥笑说“八路军瞎胡闹,一身虱子两脚泡”。有时敌情紧张,忍饥挨饿是常事。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服务群众,为老百姓做了大量好事,成为了老百姓的贴心人,深得老百姓爱戴。

岳父的八路军岁月可谓“惊心动魄”。特别是1946到1947年,日本鬼子刚刚投降,国民党部队“下山摘桃”,占领乐亭县。纠集大批反动地主和地痞流氓,这些人物对共产党干部知道底细,四处搜捕捉拿。对干部家属监视恐吓,强迫乐亭的大批共产党干部自首脱党。据岳父回忆,为了不给百姓找麻烦,他们大冬天只能住在昌黎边上滦河套(老百姓的打雁铺里),三天吃一个土豆。几次遇险,但都能在老百姓的舍命护救下成功脱险。一次是在中堡镇田庄,他被反动地主还乡团围在李云翔家。李云翔母亲机智斗敌,用水弄湿被和衣服,谎称是自己儿子闹传染病发疟子,正在闷大汗。敌人恐怕疫情传染,撒腿就往门外跑,保住了我岳父性命。还有一次是在毛庄镇蔺家营吴庄,被敌人马队围住搜庄。由国共两面的保长谎称“有八路军大部队在南边,他们跟着走了”。敌人一听有大部队在,便不敢再继续追查了。他躲在柴禾垛里一天一夜,才保住了性命。

1947年底,我岳父转入正规的人民解放军。先在冀东军区十三军分区担任联络干事,政治指导员。后到201师601团政治部任保卫股长(副营职)。岳父腿部有二级伤残(二等乙级战伤),那是他24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遭遇了美国飞机的大轰炸,整个团指挥所被全部掩埋,岳父腿部中弹且被重物砸断昏迷过去,在埋压了18个小时后被战友救出。但仅他一人活了下来,其他人全部遇难。朝鲜战场医疗条件有限,伤腿被简单处理后,岳父便被送回国内疗伤。疗伤期间,岳父又干起了他的指导员老本行,帮着院方做好伤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一些爱闹情绪、不配合治疗、高傲蛮横的伤员做疏导教育。岳父说话有技巧又幽默,矛盾化解了,还让同志们心悦诚服。因表现突出,在荣军疗养院荣获二等功。因他有文化基础,康复后,岳父被保送到北京政法学院,成为新中国国家政法学院的学生。学成毕业(颁发有正式毕业证书),被安排到最高人民法院。怀着建设家乡的情怀,毅然选择转业回到了家乡乐亭。

三、有功不傲 低调谦逊

岳父戎马一生,数次立功,从不居功自傲,时刻听从党召唤,服从命令听指挥。他转业时是副营职,组织上安排他回到毛庄乡任驻乡指导员。岳父毫无怨言,欣然接受。岳父很善于做百姓工作,从百姓切身利益出发,求真务实,对待工作有技巧,有热情,善沟通,脚踏实地,很快便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深受老百姓爱戴。后调到县委任县委党校副校长、宣传部副部长,又任教育局副局长,乐亭县第一中学书记。转业工作20多年,无论在那个岗位都践行他的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坚守“轻个人进退,重社稷民生,无我利他”的理念,做正做直,任劳任怨。

直到“文革”后,岳父的行政级别得到落实,担任组织部副部长兼任县直党工委书记,后又担任县委统战部长,县政协副主席,由县政协顾问职位离休。

岳父在家里很少提及他的从政经历,最爱说的除了部队的生活就是学校的日子。因为女儿大学毕业后做了教师,岳父就经常和外孙女谈论起他在乐亭一中时的经历,教导女儿虚心求教,勤奋务实,用良心教书,用爱心育人。岳父在乐亭一中当书记时,拎着马扎,听遍全校所有教师的课。对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老教师的引路课、校级优质课评比等也次次不落,适时能做些指导。教学教研氛围浓厚,齐整和谐,并提出“树立一流校风,建设一流环境,创办一流学校,保持一流成绩”的办学理念。在任几年时间,每年高考乐亭一中都创有佳绩。1980年的优秀毕业生袁劲松考出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任统战部长期间,《人民日报》曾重点报道乐亭县统战部的典型经验,河北省全省统战部长经验交流会在乐亭召开,乐亭做典型发言。这些业绩岳父都没有提过,是我在外听一些离退休的老人议论时偶尔记下的。

四、优良家风 恩泽后人 

老人一生穿戴简朴,总是穿着岳母手工做的衣服,头发也是岳母亲自修剪,戴着老农民的草帽(酱蓬篓),一辆骑了几十年的加重自行车,保持着党的艰苦朴素优良传统。

老人家有两个正式的大学学历毕业证书,一个是北京政法学院的,一个是河北省高级党校马克思理论研究生班的。但就其老人一生填表档案里,老人只是填写的最初的初中学历。为此我曾问及老人家:你这两个大学毕业证书都有正式公章,为啥不填写呢。老人家说:“那都是参加工作后得的,虽然都是脱产系统地学习考试获得,应为在职进修。组织上都掌握,不写也知道,不显摆为好。”“那在河北省高级党校马克思理论研究生班系统学习三年,颁有证书也不注明一下呀。”老人家仍然一笑了之,从不张扬。

在我很小时候就知道蒋锡铭在县里当干部,但他每次骑自行车进庄,准是在村头下车推着车走着过庄。见到村里人无论大人小孩,准是笑脸相迎,宾礼相待。至今每每谈起他老人家,全村人都敬重他。究其原因,就是老人身上一身正气,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用村里人的话说“正派”!

我岳父岳母于1945年结婚成家立业。因岳父长年当八路军在外边跑,全靠岳母持家。岳父转业回到乐亭工作也是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结婚十年后才于1956年8月1日建军节当日得以唯一女儿蒋国英。当时我岳父任县委党校校长,正赶上培训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经县里批准,学校杀了头猪犒劳参会人员。起早报喜的家人来党校告知他得了个女儿,他高兴得不得了。其他同事说:正好赶上好饭,让老乡在这吃吧。岳父却推说不合适,他又不是参加培训会的人。他给送信儿人几块钱,安排他去外边餐馆吃顿饭。傍晚回到家,他从商店买了点营养品带回家,当时,外边是买不到猪肉的,那么稀缺,又正赶上会上杀猪,自己还能做主,但他不沾公家一分。

担任县教育局副局长期间,国家政策保送上大学,他推荐了无数的大学生,自己唯一的女儿高中毕业却务了农。他对自己唯一的女儿从来不娇惯,要她吃苦耐劳,艰苦朴素,教导她吃亏是福。直到1988年岳父离休享受国家政策老伴进城,身边要有子女陪伴,才将女儿办理了待业青年,在县城谋了个小工做。

岳父离休在家的空闲,都用来教育我的一双儿女,对其外孙子史力猛、外孙女史丽月疼爱有加。要求他们学习上进,忠厚善良。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外孙子考入县医院信息科。因我们四世同堂一起生活,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外孙向姥爷汇报工作情况。老人叮嘱他:“你的工作是靠技术的,现在电脑这么先进,你得不断更新学习,掌握日新月异的技术知识”。当外孙说医院培养他入党,要他承担科室负责人的职务。老人更是严加教导,要他做事勤勉严谨,做人真诚良善,精进业务,学无止境,严于律己,修身养性。孩子们每取得点滴进步,老人都感到欣喜。外孙女史丽月是老师,她的一节优质课荣获全国最高奖“特等奖”,老人非常高兴,询问她课程设计的内容,听后很是满意,拿出一万元作为奖励,并要求外孙女务必感恩那些一路上帮助的人,告诉孩子谦虚使人进步,戒骄戒躁才能取得好成绩。

在我们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岳父是轴心。我岳母活到93岁,二老相濡以沫73载,从来没有吵闹争辩过。我们在一起生活几十年里,也是和睦相处。因我的孙辈一起玩耍闹点不愉快,老人的幽默就会立刻把紧张气氛化解。

传承是最好的缅怀。我们一定继承好老人家的家德家风,世代传承,向上向善。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努力成为一个宽厚善良的人,一个正直无私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谨言慎行的人。我们一直在努力践行……

  (作者史德新,乐亭县文联原主席,主任科员)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