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寄情:乐亭挖煤组记忆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耿士生 发布于:2022-10-14 14:42:58
1970年,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号召县办“五小”工业,唐山专署根据河北省安排,从开滦矿划出部分边缘地段煤源给各县办小煤矿。乐亭县于唐家庄煤矿北侧新北村附近分得一处采煤小段。所采之煤用于工业燃料和群众烧煤。当时,生活中所需物资都相对匮乏,作为烧饭保暖的煤相当紧缺,城区居民是按人头凭票供应。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了第一位。有了小煤矿,也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千家万户百姓的燃“煤之急。
乐亭县革委会按地区指示,指令乐亭镇政府(当年称城关镇政府)组织了一支挖煤队,名称为“乐亭县挖煤组”。县派带队干部李增源、邓化歧(之后去的),乐亭县煤建公司职工郭百田负责运输兼作顾问。
挖煤组由120余名男性青壮年组成,实行军事化管理,连队建制,由八街孟庆成为连长(时任村里民兵连长),每个街为一个排,五街排长刘玉太,八街排长张凤雨……
3月8日,队伍正式出发,正值三八妇女节,人们告别家人,乘煤建公司大卡车抵达驻地。
挖煤工地在林西矿矿区,驻地在唐家庄矿,相距六七里路。第二天大家吃过早饭,连长整理队伍向林西矿进发。到达矿区后由北大门进入。我们进得大门一看,院内别是一番景象:高高耸起的大转盘吊塔,甚是壮观;纵横交错的铁路专线,穿梭于井上井下的运煤小火车来来往往一片繁忙,老式火车冒着浓烟喷着团团蒸气在阳光下呈现一片彩虹,一条条大大小小的管道管线令人眼花缭乱。映入眼帘的场景我们从来没见过。再看看我们挖煤组笨拙的体力劳作与煤矿先进的采煤方式对比,实乃天壤之别。
乐亭挖煤组的工地与丰润县挖煤组毗邻,面积约200平方余米,全是人工劳作。工具全是铁锹铁镐,运输用的是小推车、排子车,靠的是人工推拉,运到铁路边场待运。此次挖煤任务是挖矿区的次质煤。何谓次质煤?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日寇侵华时对中国资源惨无人道地抢掠,把中国的宝贵财富掠夺到日本,其中就包括开滦的煤炭。开滦的煤炭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鬼子把优质煤运走后,剩下的次煤、矿渣、矸子石等都被筛选出来,就地丢弃在矿区,或填坑、或铺路垫道,有的采煤后的塌陷区的次煤层可达10余米,有的只有两三米不等,历经几十年的沉积碾压形成了硬硬的次质煤层。我们就是开挖这些次质煤。
挖煤的工作很累,且枯燥单调乏味。大家轮换着挥舞镐头,劲头小的一镐下去只能见个镐印。虽然正值春季,天不太热,但人们也是累得汗流浃背,湿透衣衫。还好,矿上洗浴很方便。时近中午,人们体力渐渐疲惫,大家翘首期盼送午饭的肖师傅光临工地。肖师傅是三街人,在民工吃饭时,还与五街的郑君负责修理损坏的车辆,是队里的技术人才。
挖煤工地距运煤铁路200米,当煤堆到一定数量后,就时不可待地装上火车拉到滦县,然后再用大卡车从滦县运回乐亭煤建公司。装火车皮的活也很累人,50吨的车皮是高近3米、长约20米的庞然大物,8名壮汉,每人一把大铁锹,锹板如小簸箕一般,需埋头苦干两个多小时才能完成任务。因为是包活儿,一天的工作完成后,才能洗个热水澡开怀地消遣一下。那时根本没有文艺文化生活,甚至连一个小收音机也没有,工余后大家就兴致勃勃地去爬矿区北山欣赏一下矿区周边风景,却也觉得十分惬意。
在挖煤的那段日子里,难以忘怀的是支援煤矿高产日。矿上有规定,井上工作人员包括干部、家属乃至高年级学生都要在节假日下矿井挖煤劳动支援高产,当时有一句口号是“放卫星,创高产,不获全胜不收兵”,挖煤组也不例外,每到星期日就要到指定浴池,换上矿里发的工作服、安全帽、矿灯、防水高筒靴子,带着午饭,列队出发下井。我们也有幸参与了矿上的创高产活动。
当大队来到矿井口,只见鼓乐高奏,锣鼓喧天,身着白衣红道儿上衣的乐队乐手们吹奏着欢快的进行曲,由英姿飒爽的鼓手领队戴着红缨帽、手持指挥棒指挥着,热烈地欢送下井支援高产的队伍。我们行进在乐队中间,心中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光,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接下来我们就来到开放型电梯前,由老师傅带领依次坐上电梯(工人称大罐)下到井里。电梯徐徐下降。在电梯下降过程中,似乎置身于魔幻电影那般神奇,井下的世界一览无余,无从想象的是,矿井居然是这个样子,当电梯每降十几秒钟就出现一条巷道,巷道里灯火通明,就像一条街道,大型机械轰鸣,也有人员走动,令人目不暇接。下得300米深处后,电梯到位,老师傅带我们到小火车站台等车。坐上小火车大约行驶30里路就到了作业点。老师傅带领我们左拐右拐又步行了一段路,正式进入了巷道。此巷道很简陋,脚下坎坷难行,大小石块就在脚下,走路需格外小心注意。此时照明全靠自己头上的矿灯,有时巷道越来越窄,有的地方只能一个人一个人地通过,还有更小的通道只好爬过去。灯泡一晃,四周全是黑乎乎的岩石。头上滴着水,偶尔还有石块掉下来,安全帽则派上了用场,有惊无险。地上湿漉漉地,有一股刺鼻的硫磺味儿,走了一段后,终于到了劳动的地方,老师傅叫它“掌子面儿”。所谓“掌子面儿”,就是这片区域的煤层。煤层为斜坡分布,面积很大,由一头起步开始,逐渐移动位置,支撑用的柱子随即撤下,采过煤的地方已空空如也,虽然撤了顶柱,依然一大片空间,显得阴森恐怖,天长日久,一层层的空间叠加,经地质结构变化、地壳运动、地震活动,地表面就形成大面积塌陷区。唐山市风景如画、美丽怡人的南湖公园就是在采煤后的塌陷区改造而成的。
老师傅交给我们的任务是拿把铁锹往溜子里攉煤。原煤之前是非常坚硬的固体结构,通过放炸药崩碎,才能进一步开采。煤层斜面走向,用煤溜子一个接一个、从上到下,被攉进去的煤顺坡而下,到达下一个转运点。
通过下井支援高产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煤炭的形成开采有了认知与收获。试想,在远古时期,经过地壳变动或大地震的作用,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埋在地下,经过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变化,在漫长岁月里最终衍化成煤炭。
乐亭挖煤组历时近一年,之后又在唐山东矿区建了属于本县经营的小煤窑(其中一部分挖煤工融入到乐亭煤矿工作),他们为乐亭“五小工业”和群众生活做出了贡献。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挖煤组大会战的民工都已是古稀、耄耋之年,也有不少人已去世了,但我仍然在怀念那段难忘的日子,怀念逝去的民工战友。
(作者耿士生,乐安街道八街村民)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