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乐亭教育:由求学滦师想到乐亭文化教育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刘荣兴     发布于:2022-10-14 11:01:07


读乐亭标识.jpg

1953年7月,我由乐亭中学(初中)毕业时,考入了河北滦县师范学校(简称滦师)学习。

9月初入学时,从乐亭至滦县尚无长途汽车通行,公路也不平坦。我们六位家在县城附近的滦师新生,每人花一元钱雇了一辆马车。早饭后由乐亭城出发,中午到长凝镇停留一会儿,买个烧饼吃喝点儿井水,马夫给马喂点料喝点儿水,自己也吃点儿食物,然后就继续北行。走了两三个小时,就清晰地看到了滦县城南被称为“岩山虎踞”的那座山,在山顶的虎头位置有一座宝塔指向云天。公路的东侧是向乐亭方向流去的滔滔滦河。

当我们到达滦县城北门外东侧的滦师时,受到了学校工作人员和高年级同学的热情迎接,帮助我们报到注册,安排食宿。初秋的滦师,宽大美丽的校园,花树夹道,果实挂枝,还有大礼堂、二层楼的实验室、放着大钢琴的音乐教室,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印象。

入学后逐渐得知,在学校的干部、教师、职工、学生中乐亭人很多,更增强了我们对滦师的亲切感、归属感。学校的副校长叫任景和,是乐亭人,负责教务工作,很有能力。主管教学的教导主任叫王占云,是乐亭城内五街人,懂得教学管理,负责安排各年级课程,指定任课教师,组织考试等。他微胖的身材,和善的面孔,同学们都爱戴他。我们入学不久,又调入一位副教导主任,叫陈郁周,也是乐亭人,是王占云的得力助手(他1956年暑期由滦师调入河北天津师范学院,任学生科科长。我正考入这所大学,与滦师的另一位校友与他相见,亲切而兴奋。)校工会主席兼语文课教师叫徐作庭,看上去已近50岁,听说也是乐亭人。我们入学后,在迎接新生大会上,他代表全校教师和职工致欢迎词,讲得热情而感人,同学们也就都认识了他。他后来又给我们上语文课,还指导过我练习书法。教我们代数的老师叫李鹏秋,又兼我班班主任,他是乐亭汀流河人。除了上课,还对我们全面管理,多方关照。物理老师是刚由乐亭中学调入滦师的乐亭人谷杏林,在乐亭中学时他教我们物理课,到了滦师又给我们上物理课,但内容提高了一个层次。化学老师叫殷润林,年轻有才华,对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公式很熟悉,听说他也是乐亭人。地理老师叫马也凡,约40岁,高高的个子,文质彬彬,又是乐亭人。他上课时只在手中拿一根粉笔,凭记忆能在黑板上熟练而准确地画出中国和各省的地图,对山脉、河流、物产、交通、人口都记得准确无误,随手而画,随口讲出。同学们都很赞扬。滦师的这些领导和教师在以后的政治运动中有的也受到了不公正的遭遇。

除了教职工,在滦师的同学中,乐亭同学占的比例也是很大的。滦师的生源主要来自唐山地区,当时唐山地委和行署设在昌黎县,管辖唐山市区也管理几个矿区的市民,还有丰润、丰南、玉田、遵化、迁安、迁西、滦县、滦南、乐亭等县。还管辖秦皇岛市(包括北戴河)及抚宁、昌黎、卢龙县。另外,共和国刚建立时,山海关归属辽宁省。与山海关相邻的是辽宁省绥中县,该县西南部一些乡镇和村庄的高小毕业生考取山海关中学,初中毕业后,有的又考入滦师。

据几位热心的滦师毕业生整理的校友录,我们班在滦师毕业时有45人,来自辽宁绥中的有5人之多,来自秦皇岛市区及抚宁、昌黎、卢龙三县的有9个人,来自唐山市区和各矿区的11人,其余来自丰润、丰南、玉田、遵化、迁安、迁西、滦县、滦南、乐亭9个县,共有20人。在这20人中,乐亭竟占了12人,其他县有的只有一两个人,有的连一个人也没有。乐亭的学生则超过了全班学生的四分之一。

当年经济还是相当落后的,以农耕为主,十几岁的孩子就是家中劳力了。多数人连初中也不上,能上到初中毕业,就算有知识有文化了,谋取一个职业也不难了。至于求得再高学历的人就更少了。滦师的乐亭人有很多,有人把滦师戏称为“乐亭大院”,尽管有所夸张,但足以说明乐亭人在滦师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乐亭文化教育发达的一个佐证。

1956年我们从滦师毕业时,同班的有四五个人回到了故乡乐亭县,有的在党政部门工作,有的在中小学任教。另外,比我们高一两级的和后来比我们低年级的同学也有很多乐亭人,他们毕业时,有的充实到乐亭的教师队伍和党政部门去,加强了师资力量和干部队伍。再早一些年以致共和国建立前,在乐亭中学和各乡镇的中小学都有一批滦师毕业生任教和任学校领导。

我们初中毕业时,除了报考滦师,还有以下学校可以报考:昌黎汇文中学(高中部,后称昌黎一中),昌黎女师,昌黎农校,唐山一中(高中部),唐山卫生学校,河北天津师院附中(即该校的附属中师和高中),石家庄铁路学校,张家口畜牧兽医学校。我们班考入如上学校的各有两三位同学,尤其是功课优秀、数理化都好的同学,有多人考入了昌黎汇文中学、唐山一中、石家庄铁路学校。

当年社会很需要科技人才,也流传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谚语,认为谁家出一位工程师比当教师更光彩,对国家工业化建设贡献更大,个人收入也更高。我在乐亭中学的同班同学刘志昌、鄂江、张维志,都是昌黎汇文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工业学院的,该所大学是军事工程院校,保密性强,除了录取分数高,政治审查也很严格。乐亭中学确实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毕业生,与县里的文化教育发达、学校的办学质量高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

我在写此文时,看到了李荣亭、王占云二位老先生在《读乐亭》第70辑发表的《徐作庭在抗日时期的贡献》一文写道,抗日战争爆发后,徐作庭在党组织的指引下,在唐山市建立了秘密联络站,并掩护过老革命家李运昌同志家属,令我震惊,我们的徐老师当年还有这样的革命事迹和光荣历史啊!文章的作者之一王占云,就是我们在滦师学习时的教导主任,文章中并未写到徐老师在滦师工作的事,本文就算是一点补充吧!

在此我还想到这样一件事:1955年4月,滦师的师生有三天换季假,这时由滦县到乐亭已有长途汽车,但用的是大卡车,乘客都坐在卡车的车斗中。我与滦师的两位同学乘此车回乐亭,恰巧在汽车站遇到徐作庭老师,也回乐亭。他上车时,我们三人搀扶着他登梯而上,在车上坐在一起,也有了谈话机会。他嘱咐我们修养品性,多读好书,学好本领,将来大有用途。我们也知道了他是新寨人。当汽车到达终点乐亭汽车站后,我们把徐老师扶下车,也都绕了一些路,与徐老师一起走到西大桥。我们要送他一段路,他说:“我就拿了这么一个小包,身体也好,走两个小时就到家了,不用送了。”这样,我们与徐老师分了手。

岁月沧桑,今朝更美好。这些近70年前的往事,回忆起来,像昨天的事情一样。让我更加怀念乐亭中学和滦师教育过我们的老师、同窗共读的同学。更加爱恋崇尚文化人杰地灵的故乡。

  (作者刘荣兴,乐安街道八街人,河北大学教授)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