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传说故事:倪都头智捉瓮中鳖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倪孟桐     发布于:2022-10-14 10:34:34


读乐亭标识.jpg

《读乐亭》73辑里笔者讲述了《倪大胆独闯沧州城》,破了轰动乐亭、惊动永平府的偷盗大案,从此倪都头成了乐亭一带家喻户晓的孤胆英雄,名号更加响亮。其实,倪都头不仅破大案有胆,在治理民间的小偷小摸上也更有智谋。这里就说一个“瓮中捉鳖”的故事。

倪都头儿时在自家学堂读书,邻村的一个小孩也来这里上学,俩人一来二去就成了好朋友。长大后外出习武回乡时,听到乡亲们议论:城南一带出现了小毛贼,不是张家被盗,就是王家被偷,连地里的庄稼也不放过,闹得乡间鸡犬不宁。而矛头却指向一个人,就是他的那位发小同学——“夜猫子”。

当年,倪大胆离开家乡后,这位同学父母先后病故,虽有族亲,但却无人收养,只是平日给他口饭吃而已,小小年纪无拘无束,到处流浪。谁知他回来时,却染上了坏习惯,成了小毛贼。俗语说:兔子不吃窝边草。而他却专在近处偷,为此,也没人对他称名道姓,就贬了“夜猫子”这个外号。

人们为什么说偷偷摸摸的事是他干的呢?据知情人说,每次案发前,都有他的身影出现,如有户人家当天收割的秫秸攒在地里,被他看见了,当第二天来取时竟然不见了一攒,仔细一想,准是他干的,结果从他邻居家一看,那攒秫秸就靠在他家二门洞旁。

他是如何弄到家去的呢?大伙儿都觉得奇怪,这也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后来还是自己道出了偷技:他是站在秫秸攒里顶着回家,如在路上看见有人来了,就马上停下来在里边猫着不动,给人的感觉就是地里的秫秸攒,等人走了他再走,所以从未被发现过。同样,他还有顶缸的技巧,就是人站在倒扣的缸里托顶着走路,可惜他有这身功夫却走上了邪路。

对于他的做案,前几任都头曾多次抓捕,但每次都以失手告终,有的还被免职。因而夜猫子的胆越发大了,根本不把官方放在眼里,并扬言:乐亭县衙还没出生逮我的人!把捕快们气得咬牙切齿:如再犯事,逮住他扔进东坑喂王八!

倪都头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出于职责考虑,不在乎他说什么大话,但也非常清楚,前有车后有辙,不等县令发话,就立下了军令状:破不了此案,卷铺盖走人!可县令却不想让倪都头走。师爷对倪都头的谋略是非常了解的,他在县令耳边小声说了一句:你就瞧好吧!

恰巧有一天,倪都头从县衙回家路过相邻的村庄,被一乡民拦住,向他说有不好兆头:今天上午“夜猫子”来过我村,但只进了我家的院,说是找丢失的狗,被我们轰出去了。

倪都头一听心里明白,这哪里是找狗,分明是借口,夜猫子进宅,准没好事,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即刻来这家查看,院子里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口花沿大缸。他略加思索,计上心来,暗想,天赐良机,就来它个“瓮中捉鳖”,然后就和院主耳语了一番。

果不其然,更深夜静之际,“夜猫子”就弄开了这家的寨子,潜入院子里。也正如倪都头所料,果真是奔缸而来。他静待片刻,四顾无人,就搬倒大缸钻进去顶起就走。谁知刚走几步,一只猫头鹰突然从头顶上飞过,并连连叫了两声。这真夜猫子的叫声倒把假夜猫子吓了一大跳,贼心一下子就虚了,慌忙把缸放下蹲在里边不敢再走了。如果此时有人出来逮他,他可真就成了瓮中鳖了。然而此时,这家人虽被夜猫子的叫声惊醒。只知有人进院,并不知他已在缸里,由此想起倪都头叮嘱提醒,就隔着窗户向外看着。

夜猫子毕竟艺高人胆大,只是受了一场虚惊,稍倾便冷静下来。他听了一会儿,见没什么动静,就又顶起了缸,继续往外走。

然而他却忘了“黄雀伺蝉”这一说,一家人都在瞪大眼睛盯着呢!虽然夜暗,但还是发现那顶缸影影绰绰地在移动。爷几个立即手拿棍棒冲出房门,大喊着:“捉贼”。这一阵喊声把左邻右舍都吵醒了,连庄里狗也叫起来,缸里的夜猫子知道被人发现万分惊恐。本能做出反应,扔掉大缸撒丫子就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跑出几步,就听“卟哧”一声,人即刻就不见了。

那夜猫子跑哪儿去了呢?当时连他自己也弄不清楚。原来是他只顾害怕瞎跑,一脚落空掉进了一人多深的白薯窖里,摔了个晕头转向,蒙蒙登登地在里面乱摸乱抓!

这爷几个追到近前,只见大缸倒在地上,而贼人却不见踪影。就四顾寻找,边找边说:这小子跑得太快了,难道他会土遁?众人正在疑惑,却听到白薯窖里传出了动静,立刻明白过来,这小子听见人喊,在慌乱中掉进了白薯窖里。院主赶紧拿了块门板把出口盖上,并弄了块大石头压好,随口骂了一句:“鳖犊子,这回看你往哪儿跑!”其实,夜猫子的歪心思早就被倪都头猜中,昨天就如此这般地交待给这家主人,但却没想到出现这样的闹戏。

这时,夜猫子在地窖里可就没辙了,闷在里面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就是长了翅膀也没飞不出去,只好对着窖口叫爷爷、叫奶奶一个劲的说好话,放他出去。可这家主人就是不放他出去,要等天亮后倪都头前来了断这桩事,还要招来众乡亲来看热闹寒碜寒碜他。

早饭后倪都头来到现场,让主人挪开门板,爬着窖口向下说:“老同学,上来吧!”在场的人也都戏谑地高喊:“夜猫子”,快上来见见阳光吧!“夜猫子”听到人们呼喊,小脑瓜慢慢地从地窖口探出,然后像王八一样爬出来。他浑身湿透,散发白薯的霉味儿,这一狼狈像轰得人们哈哈大笑!“夜猫子”抱着头蹲在地窖上,小脸儿一会儿白一会儿红,臊得都快扎到裤裆里去了。

逮住了“夜猫子”,为民除了害,当地民众无不拍手称快。事后,这事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这本是倪都头给“夜猫子”下的套儿,导演了一场戏——“瓮中捉鳖”。据传,当时还有人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乐亭大鼓让说书艺人演唱呢!

  (作者倪孟桐,独幽城倪庄人)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