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纪念李大钊英勇就义95周年:“京师看守所”旧址墙外祭大钊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俎壮存     发布于:2022-07-06 15:24:16


图标.jpg

到李大钊同志英勇就义的京师看守所旧址凭吊先烈,祭奠大钊,是我寓居京城后的宿愿。

机会终于来啦!2022226日上午,李大钊同志殉难九十五周年前夕,疫情平缓,天晴气朗,便于出行。一大早,我带好拟就的《祭大钊文》和一束菊花,乘公交车至前门大街,再步行去寻觅京师看守所旧址。

从前门站折返西北向,人民大会堂西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即人民大会堂西路。沿该路北行约150米,左边最标配的建筑就是国家大剧院,右边则是一段段延至长安街的灰色高墙,京城诸多不便标明单位名称的“禁地”即隐匿其间。好在周围的群众——就连国家大剧院东南门口来自豫、皖农村的保安——亦都谙熟、敬佩李大钊同志,知晓当年李大钊同志就义处“京师看守所”现实的所在,故寻觅过程非常顺利,景仰之情亦层层递升。经反复确认,我径直来到一座嵌有人民大会堂西路2号门牌院落的灰色大门外。

伫立在紧闭的大门前,我顿时感慨万千!这就是幅幅旧照片深留在我脑海中的京师看守所?这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当年绞杀革命志士的刑场?这就是九十五年前大钊同志喋血牺牲的“战场”?“不要以为绞杀了我,就绞杀了共产主义!我们的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革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李大钊纪念馆版)的铿锵檄文言犹在耳,视死如归、第一个登上绞刑架的壮怀激烈之景历历在目!可是,九十五年前的那天下午,在这里演出的那部感天动地、永垂青史历史大剧的一幕幕竟荡然无存……

触景生情,情不自已。我的心“咚咚”狂跳,拿相机的手瑟瑟发抖,一时沉浸在迷幻的眩晕中。突然,“不得逗留、拍照!”的断喝将我震醒——原来是两名黑衣人指着墙上的警示牌向我发出的告诫声。

我定了定神,股股思绪心头喷涌!难道就这样无功而返,宿愿落空?不!祭奠大钊先烈的痴心怎能说改就改,宣传大钊精神、弘扬家乡乐亭的责任、义务焉可遇挫而退,继承大钊遗志、绘就美好宏图的誓言更不得立而不终!成功往往就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穿过山重水复,方得柳暗花明!这些信条,皆是乐亭人的特质所赐,也是笔者多年坚持弘扬大钊精神的由衷体会,又是乡曲小民不懈传颂名邑乐亭之举回馈给自己的境界升腾!

锲而不舍,心诚则灵。我平复了一下情绪,赶快主动上前向二位打招呼:“二位好!我眼神不行,没看见,实在对不起,请多包涵!请问二位同志,这墙内院子是李大钊同志当年就义的京师看守所旧址吗?”二位口气缓和了许多:“是。你问这个干什么?”我急忙双手把身份证递给二位:“我是李大钊同志老家乐亭的一名共产党员,趁这几天疫情平稳之机,昨天专程从乐亭到北京(善意的谎言)寻此故址,来祭奠李大钊同志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的话音刚落,原来冷若冰霜的二位,露出了些许笑容:“哦!乐亭来的呀。乐亭出了个李大钊,了不起!这是乐亭的骄傲,也足够你们乐亭人自豪啊!您(不是你了)这位老同志专程来北京祭奠李大钊同志,精神可嘉,值得我们佩服、学习!那您打算用什么方式祭奠呢?”“我想敬献一束菊花,诵读一篇祭文并现场录像,可以吗?”“这个嘛——让我们商量一下。”说罢,二位离开了我。

2分钟后,二位把我叫到他们身旁:“老同志,您是李大钊同志的老乡,又专程来北京祭奠,对先烈的崇敬、挚爱之情难能可贵,也深深打动了我们!但,小道理还得服从大道理不是。这样吧,录像绝对不允许,花也别献了。您只能在墙外默诵祭文,且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否则,引起围观,造成麻烦,您和我们都担待不起呀!职责所在,请您理解!”

我还能说什么呢?真是喜出望外!这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我知足了!便忙不迭地连声说着:“谢谢!谢谢!”二位却背对我,往北踱步而去……

事不宜迟,要雷厉风行!我立即脱帽、整装,再对着灰墙连鞠了三个躬,拿出“祭文”,小声(不是“默”)地诵读起来:公元2022226日,乐亭县乡曲小民俎壮存,以桑梓晚辈恭敬之仪,致祭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

  吾党肇造,赫赫大钊。   厥功至伟,日月光韶。

  军阀反动,蒋氏张徒;  戴天不共,镇压赤潮。

  众望领袖,遂列墨魁;  呲牙舞爪,隳突叫嚣。

  风险暂避,同志恳请;  主义笃信,岂可摇夭!

  工作不辍,旰食宵衣;  宣传马列,大纛续飘。

  外内主仆,沆瀣一气;  擅闯使馆,播火(者)入牢。

  毒刑用遍,利诱威逼;  钢铁战士,胆壮节豪。

  黔驴无计,屠夫形出;  二十八日,“京师”天滔。

  绞刑架下,慷慨演讲;  红花怒放,燎原腾烧。

  余遭尔戮,“守心”更真; 万众赓续,不屈不挠!

  言毕自若,从容就绳;  贼子兽类,古今鲜少。

  蛇蝎手段,折磨摧残;  至死不惧,义薄天高。

  燕山呜咽,濡水呼号;  同志缟素,“国际”震讨。

  书诵此处,痛彻心扉;  肝肠寸断,齿切牙咬。

  敌匪血债,以血偿还;  握瑜怀瑾,神州傲骄。

  回眸笑慰,遗愿宏图;  秀林自立,风景妖娆。

  创党历岁,壹佰零壹;  队伍强健,生机骁骁。

  海隅小县,河晏水清;  民丰物阜,瑶池非迢。

  昭告先烈,九泉安息;  晚辈不才,冰心可表。

  零涕血泣,双目潸潸;  飞雨作酒,还酹大钊!

  尚飨!

  ……

诵罢祭文,我再朝大墙三叩,却总觉意犹未尽,如鲠在喉,仍沉浸在无尽的压抑之中。

我步履蹒跚地上了返程公交,到站后信步至一公园,希冀酣畅淋漓地一吐这“颇不宁静”的心情。

时近中午,游客廖廖;小柏树林中更是绝无人迹。真乃天赐良机!我无拘无束地大声吟诵着大钊同志“斯人气尚雄,江流自千古。碧血几春花,零泪一抔土。不闻叱咤声,但听呜咽水。夜夜空江头,似有蛟龙起”(《题蒋卫平遗像》)的诗句,借用大钊诗中所抒发的悲悼感叹之况味,所释放的英雄气概之势能,尽情渲泄刚刚祭奠大钊时的未了之绪、未呐之声!

情浓极处,我不禁仰天长啸,再次呼告:亲爱的同志,至爱的乡亲父老,让我们将倾盆飞雨作酒,一樽还酹大钊!!!

(作者俎壮存,毛庄镇前庞河村人,青海省乌兰县柯柯铁中退休教师)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