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骄子:赓续百年的清廉家风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刘士裕 发布于:2022-07-05 17:24:38
疫情反弹,小区封控,无事整理资料,觅得一封旧信。信是受田映萱阿姨委托,由秘书洛首军代写的,其中附有一件李葆华同志的题字:“谦受益,满招损”,发出时间为1996年10月23日。面对熟悉的字迹和前辈的谆谆教悔,我思绪万千,26年前往访的情景顿时浮现眼前。
1996年1月20日上午,为征集纪念唐山抗震二十周年书画展题词,我和同事拜访了李葆华同志。当驱车来到北京西城三里河时,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位曾经位高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老革命竟然住在这样一栋老旧的楼房里。楼道狭窄,墙皮有些脱落。走进李老会客室,眼前的一幕更令我们惊讶:正面挂着李大钊的遗像,两边是人们熟悉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对联。屋里没有像样的陈设,茶几掉了几片油漆,沙发套是用粗布做的,扶手上还覆盖了条毛巾,这和普通家庭别无二致。李老身着一件深色旧毛衣,虽已86岁高龄,精神尚好,但话语不多。在我们驻足凝视对联时,李老解释说,1957年,家里已经把原件捐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这里挂的是回赠的复制件。在我们谈起这所不大宽绰的居室时,李老夫人田映萱阿姨说:“房子是七十年代建的机关宿舍,家俱也是进住时置办的,一直没换。现在看虽然陈旧一点,但住惯了,觉得挺好。”后来我听说,2000年,组织上想给他们调换稍大一些的房子,被谢绝了。直到病逝,两位老人始终住在这六七十平米的房间里。
写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李老的两位亲人:
一位是父亲李大钊。作为大学教授,他每月有三百多大洋的薪水,完全可以过上富裕生活并有相当积蓄。然而,他除留一小部分作为家人生活之需,其余全部用作党的经费和资助贫困者。被捕后,反动军阀搜查他的住所,发现仅有的几块大洋就是他全部财产。
另一位是儿子李宏塔。在安徽省民政厅领导岗位上工作20多年,他有一半时间下基层,先后骑坏4辆自行事,用坏5把雨伞,穿破7双胶鞋。2005年,李宏塔曾一度被人举报涉嫌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经济问题。经中纪委深入调查,发现李宏塔不仅不是贪官,而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家风,属于家庭文化,是家庭成员的精神足迹,是家族代代相传的精神风貌。由李大钊创立,赓续百年,三代人坚守的清正廉洁的家风,是公仆情怀的展现,是红色血脉的传承,是我们应该不断弘扬光大的民族精神。
(作者刘士裕,唐山市政协原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