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史海钩沉:义和团运动波及乐亭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王占连     发布于:2022-07-05 16:34:57


政府网题字202110.jpg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地反帝爱国运动,即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的群众暴力农民运动。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者的嚣张气焰。

这场运动由山东朱红灯创的义和团为主力,他率领团队从故城、景县、东光、阜城进入直隶后,同当地的义和团和民众汇合成为一股革命洪流,开始向京津进军。同时,滦州境内也出现了义和团组织。1900年春老填仓二十五那天,滦州义和团张鸿在首阳山揭开举义大旗,并设立神坛,众人称之为大师兄,名为“津东义和神团”。他们在聚集地建立神坛,在坛下练拳使棒,高唱“仇洋灭教”歌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挑铁道,把线砍,旋又毁坏大轮船。直打得,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肖然。一概鬼子全杀尽,不杀鬼子誓不完!”他们夜里去掏“二毛子”,吓得那些为虎作伥的教堂恶霸们惶惶不可终日。

乐亭地属京畿,位居沿海,受其影响,这场运动发起后自然积极响应。当时,城北的关帝庙、城东的胡家坨、城南的芦葭河左庄都设有神坛。胡家坨的团民老商是大师兄,左庄左宝珠之父等都非常活跃。他们纠集乡众,练拳使棒,高呼“扶清灭洋”的口号,排着大队串街集会,公开在县内各地活动,声势浩大。

他们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目的是提高义和团的合法地位,而当时执掌满清大权的西太后则是别有用心,让义和团去和鬼子拼杀,无论是哪方失败,都对她有利。

在义和团掀起反帝活动的同时,还出现了妇女革命组织“红灯照”。这个组织还分为:年轻的姑娘叫“红灯照”,成年妇女叫“青灯照”,老年妇女叫“蓝灯照”。青年妇女唱:“红灯照,穿得好,红裤子红鞋红大袄,杀了洋鬼子,灭了天主教,拆了洋楼扒铁道,电线杆子全烧掉。”义和团在关帝庙设立神坛后,还唱起了:“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红灯照”的首领是黄莲圣母。义和团和“红灯照”互相联手配合打击洋鬼子。“红灯照”积极活动在村头、街面,精神抖擞,很有气派,并向洋人驻地发起冲击,给予帝国主义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后来,列强为应对义和团和“红灯照”,组织了八国联军,用洋枪洋炮攻击大清军队和义和团、“红灯照”。义和团势力发展到冀东后,滦州大师兄张鸿率队占领了横山山头,与法俄联军展开血战。两军对垒,义和团居高临下,将爬上山来的法俄联军打得狼嚎鬼哭,狼狈逃窜,取得了胜利。

八国联军休整后,矛头直向京津,一举打败清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吓得偕光绪皇帝逃往西安。她见洋人势大,就改变了策略,向帝国主义者(八国联军)妥协,并相互勾结,派庆亲王奕劻与帝国主义签订和约,共同镇压“津东义和团”。还传旨各地镇压义和团。

乐亭县衙执行西太后的策略,派兵进攻胡家坨,抓捕了义和团大师兄老商。然后将他五花大绑,命一帮衙役簇拥着游街示众,最后在大集上将其斩首。据故老相传,午时三刻斩首老商时,他怒目大骂满清崇洋,残害百姓,当刽子手将他的头颅砍下,血溅丈余,直到头颅落地还在咬牙切齿,两眼充满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在场之人观之无不毛骨悚然。

义和团的成分极为复杂,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人民,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后期也混杂进了不少流氓无赖。“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使得义和团组织极为松散,不利于集中力量打击敌人。

特别是清廷与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义和团最后失败。从此,义和团活动在乐亭销声匿迹,一场轰轰烈烈“反帝灭洋”的群众革命运动就这样被反动统治者镇压下去了。

义和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打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群众的觉醒。但因其运动具有笼统排外色彩和愚昧与残暴,加上本身农民运动的缺陷性和盲目性使其被清政府利用,后被抛弃并走向了失败,成为八国联军入侵导火索,造成继鸦片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华的屈辱史。

(作者王占连,乐亭二中离休教师)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