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纪事:工 分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徐亮锦 发布于:2022-07-05 15:08:12
工分,这个词对于中老年人可谓并不陌生,但年轻人就说不清楚了。其实,工分是合作化(后来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生成的一种按劳分配的计酬方式,是农村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那时的经济管理模式是:队为基础,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生产队是农村最基本的核算单位。一个自然村按规模划分若干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按居住区域由三五十户农民组成,队里的人口统称为社员。
生产队生产经营活动比较单一,主要就是种地。靠所属自己的那片土地养活自己的社员。国家征购、集体提留、生产资料的购置、社员生活消费等等都须从地里产出。在生产成果分配上就自然生成了一种比较科学又切合实际的计酬方式——工分。
工分前提是“工”,然后才是“分”。“工”就是劳动力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的工作量,指工作日;“分”则是对共同生产创造的财富成果进行分配。可以说那个时期“工分”成为了农民变相的货币资产。“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儿”。虽说不太确切,却也有一定的道理,农民挣工分就是等于挣钱。
工分的形成过程:一个生产队就是一个大家庭,是社会中的一个细胞。组织成员中有生产队长、会计、记工员、保管员、饲养员等等。队部一般设在饲养处,一般都是一个大院,院里有办公室、仓库、车棚、耕畜棚、猪圈等设施。队委会年初制定种植计划,从春种、夏管到秋收,一年四季的生产活动主要由生产队长按照计划组织实施。
每天上工都要“当、当儿……”敲响一个似钟一样的鸣器,待劳力集会后开始派活儿,然后根据所派工作持农具干活。一天下来,由记分员将每个劳力的出勤情况分早、上午、下午工时计入考勤表公布上墙公开透明,以便大家互相监督,防止错记、漏记、多记。一个月汇总一次计入工帐。下一个阶段就是评工。评工每年一般分为麦秋、大秋两次。全队劳动力聚在一起开会,集思广益,根据每个劳动力的强弱及劳动表现逐个评定量化。最高设定评为10成,以下拉开档次,成数不等。根据出勤工时乘以评定成数,结果就核算出了工分,作为年终分红的依据。
工分成了那个时期的货币砝码,最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在物质利益的趋使下,激发了社员的积极性,都在为多挣工分而努力奋斗。
工分用于粮食分配。秋天是农作物收获季节,也是社员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地里的农作物纷纷收割后用大车运到村边场里,进行晾晒、脱粒、扬净,按国家政策该交的交、该分的分、该留的留(副产品如柴火、蔬菜、非饲草植物秸秆,直接分配到户)。首先是征购,就是向国家交售粮食。分为两部分:征的部分是国家农业税以核定交粮折算成款项,由粮食局(站)划转到财政账户;购的部分是国家按计划规定收购价格收购社员的粮食,款项直接转入生产队账户。其次就是口粮。口粮是按国家政策以实际人口限定的额度进行分配,分配方式两种:一是按“人头”分,全队社员不分老幼每人都能分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口粮,保证人人有饭吃;二是按“劳”分,“劳”就是工分,从总的应分粮额度内划出一定的比例,依每户所挣的工分进行分配,目的是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劳动,多劳多得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再次是队里留粮。为保障明年再生产,需根据生产所需留足种子、饲料、储备粮,应备消耗。
工分分红。工分的最大作用是体现在分红上。一年到头,生产队将全年财务收支经济情况进行全面核算,收入打足,支出记实,最终核算出利润,留出各项基金后的金额就是按工分分红了。首先生产队制定出分配方案,经大队审核,再到公社审批后,就可以分红了。分红
是对全年利润的合理分配,依据的是工分数额。利润+工分就是分值,人们常说的分红多少钱,指的一个工(10分)的分值。
分红的日子来了,社员们个个笑逐颜开,议论着自己能够分多少钱,那是一年辛苦劳动的成果,怎能不兴奋欣慰。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公社撤销,生产队解散,劳动挣工分的计酬方式也随之消亡。
人老了总是爱怀旧,回忆往事的点滴。虽离开乡村多年,但那种无忧无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挣工分的情景始终未能忘怀。趁闲暇无事匆忙整理记录下来,以飨读者。
(作者徐亮锦,乐亭县税务局退休干部)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