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父亲和两个叔叔的从军之旅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齐平 发布于:2022-04-27 16:35:53
《乐亭县志》(1994年版)第二章烈士英名录记载:齐玉年,姜各庄乡后程庄村人,1919年生,1948年4月参加革命,四十八军一四二师四二四团班长,中共党员,1950年1月在江西省南康县唐江镇作战时牺牲(见该书817页)。齐玉年是我的三叔父。据笔者父亲齐彭年生前回忆,父亲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在三弟兄中,父亲齐彭年排行老大,齐万年排行第二,齐玉年排行第三。我父亲生于1911年12月。1947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三军,194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父亲在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中光荣负伤,伤愈后回乡务农,系二等荣军。二叔父生于1915年,1948年4月与三叔父同时入伍,被编入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七军,历任战士,副班长,1950年3月在参加一次阻击战,打扫战场过程中因一次意外事件而光荣牺牲。因爷爷奶奶过世较早,三叔父和二叔父都是由我父亲养大成人的。故三叔父和二叔父牺牲后,父亲即是二等荣军,又是扶养烈属。正因为这一缘故,我和姐姐、两个弟弟均享受革命烈士及残废军人子女待遇,从小学读到高中或初中毕业(三弟初中毕业,其余均为高中毕业),除书费外,其余学杂费及冬天烤火费等均未花过一分钱,国家全免。
生活艰难,经历坎坷
我奶奶是1923年病故的。在奶奶病故刚满两年,爷爷又因给地主干活过累伤汗,不幸患上重感冒,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又引发了大叶型肺炎病逝。当时父亲只有14岁,二叔父10岁,三叔父6岁。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比我父亲大两岁的姑姑,经东北的一个亲戚介绍离开乐亭嫁给了一个在哈尔滨做买卖的小商人。姑姑离家后,还未成年的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就在几位好心长辈的撮合下与邻村一位姓赵的姑娘结了婚。俗话说“有父从父,无父从兄”。从此我父亲便开始担起了照养两个年幼弟弟的重担,去给地主打短工。
几年过后,父亲相继有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然而祸不单行,1942年,在儿子16岁那年,这个本来可以给家里帮点儿忙的新劳力又不幸因病去世。更令人没想到的是,母亲也因思儿伤心过度突发急病而亡,家中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父亲,只好忍痛将两个女儿相继托付给别人当了童养媳,于1943年初携带两个叔父一起到东北长春谋生。经乐亭的乡亲引荐,弟兄三人在“涌发合”烧锅打工。这家酒厂是乐亭县汀流河“京东第一家”的当家人之一刘应彤创办的,当时名闻东三省。因父亲曾在老家上过两年私塾,加之天资聪明,不久便深得刘经理喜爱。刘经理有一双儿女。他儿子小名开喜子,女儿小名刘姐子。由于时常到他家请示汇报工作,加之父亲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平时下班后两个孩子非常喜欢跟父亲在一起玩,父亲也很喜欢逗他们开心。三个月过后的一天下午,刘经理突然把我父亲叫到他的办公室,特意安排他跟着一位老账房先生学习打算盘,有意培养他将来能成为一名主管帐房的掌柜。由于父亲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又会来事儿,很快便深得这位老账房先生的喜爱。这位老先生是东北人,心地善良,非常乐于助人,全心全意地向父亲传授技术。除了不厌其烦地教父亲学打算盘的基本功外,还特意传授给他了不少速算秘诀。就这样,不到一年功夫,父亲就较好地掌握了打算盘的各种技巧,可独立经管两三个烧锅作坊的收支账目业务了。由于工作出色,父亲经常得到刘经理的“份子”奖励(相当于现在的红包)。为此,父亲对老先生十分感恩。
贵人引导,弃商从戎
就在父亲财会业务蒸蒸日上,深得刘经理赏识之时,一位常找刘经理打牌,一副商人打扮,年龄40多岁,操着东北口音的男人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把我父亲叫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确认周围没有其他人跟踪后,便大胆向我父亲说明了来意。他说县大队眼下正缺少一个管账的会计,问父亲愿不愿意到县大队工作,挣钱保证比这里多,云云……相互寒喧了几句之后,他见父亲人挺机灵,特别是能打一手好算盘,且通晓账理,就明确告诉他,你还可以到部队当兵。他说,驻在长春的国民党军队马上就要完蛋了,你是穷苦出身的人,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到部队当兵,才最有出息,最有发展前途。后来父亲才知道,这位好心人姓王,是一位地下党员,正是在他的反复开导和劝说下,我父亲才当了兵。父亲参军后,刘经理虽然嘴上没提出什么异议,但从话言话语和外部表情上可以看出,他内心是不高兴的。当然,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自己有意栽培的一个管账人才就这样一下子被人挖走了。考虑到这一缘故,两个叔父便自然无法继续留烧锅做杂活了,于是两人在父亲的帮助下,于1948年4月同时参加了解放军。说来也巧,在他们当兵的第二个月,也就是1948年5月23日,我东北野战军开始围困长春,形势日趋吃紧。6月25日,我东北野战军在长春城外方圆25公里的广阔地域上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封锁区,正式揭开了“久困长围”长春全城的战幕,对长春国民党守军实施军事包围,经济封锁和政治瓦解,东北野战军对外明确宣布:不论何人只准进,不能出。部队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出的,须持有军政治部以上证明,两个叔父刚好躲过了这一困境。两个叔父参军后,父亲以兄长的身份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咱们家是苦大仇深的贫农,共产党和毛主席是咱们的大救星。在部队里要坚决听毛主席的话,听党的话,要好好向有文化的战友学习,向上级领导学习,要尊敬首长,团结同志,要求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尽快入党。要苦练杀敌本领,在战场上多杀敌人,为人民立功。两位叔父在部队牢记父亲的嘱咐,工作踏实,积极上进,都较好地完成了部队首长交接的各项任务。尤其是三叔父,由于在部队表现出色,多次参加各种大小战斗而立功受奖,当兵不到一年就当了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二叔父当兵第二年也入了党,并当了一名副班长。
勇敢参战,为国捐躯
父亲参军后,先后参加过著名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父亲常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参加攻打锦州的战斗。
1948年10月9日,我第四野战军开始对锦州进行外围作战,仅用了4天时间就全部扫清了国民党守军的所有外围据点,并控制了有利地带。14日10时,首长下达了向锦州城发起总攻的命令:500门大炮一起向敌城墙和主要工事进行了集中火力轰击。打开缺口后,主力部队于11时开始从多个方向向锦州城发起冲击,很快便突破城墙进入市区展开巷战。前沿突击部队发扬勇敢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以爆破筒、炸药包和手榴弹作为主要武器,摧毁了国民党守军用于顽抗的所有碉堡和街垒。15日拂晓,攻城部队摧毁敌守军指挥部,在白云公园和中央银行会师。攻占新城后,继续向老城进攻,于当日18时结束战斗。值得一提的是,当我军在攻取城西北向第二道工事发起冲击时,突然遭遇一个意外的阻力,即突击部队冲过路基西侧的铁桥时,桥旁边一座暗火力点里突然伸出两挺重机枪,从侧后开始向我军开火,把突击部队压在了路基下面。驻附近的国民党守军趁机反扑,城内的敌人也开始向我进行炮击,企图封锁突破口,突击部队处境非常危急。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二纵五师十五团八连战士梁士英奉命前去实施爆破,他脱下棉衣,抓起爆破筒,腰挂两颗手榴弹,匍匐着快速爬向敌火力点。当他接近到距敌火力点约10米远的一个小土坎时,以此为掩护甩出两枚手榴弹,趁着爆炸的烟雾,迅速将爆破筒塞进敌暗堡射击孔里。当他正要转身撤离时,暗堡内的敌人却把爆破筒推了出来,在地上呲呲地冒着白烟。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梁士英拾起爆破筒,一个健步又猛地塞进暗堡里,但他刚一松手,狡猾的敌人又把爆破筒推出了一尺多。见此情景,梁士英又再次把爆破筒强行塞进暗堡,用尽全身力气顶住了爆破筒。排长在后面大声喊着让他快回来。梁士英坚定地喊:“我不能回去!”立时“轰”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这位年轻的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驱为突击部队向纵深战斗扫清了障碍。梁士英壮烈牺牲极大地鼓舞了攻城部队的斗志,他的英雄事迹一时在全东北野战军传为佳话。此役,还活捉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
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父亲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为前线大军运送给养遭遇敌机轰炸的经过。
1950年4月的一天早上,连续刮了几天的大风突然停了下来。波涛汹涌的海面也一下子随之变得风平浪静。接着,转瞬间又下起了浓浓的迷雾。大雾笼罩着海面,能见度最多只有七八米,什么都看不清楚。我南下东北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部队首长认为:这样的天气对我军后勤部队为先前参加海南岛战役的大军运送给养真可谓“天赐良机”。一是可以避开敌机的侦察、轰炸,二是可以弥补我军没有专用运输飞机的缺陷。于是,后勤部队首长根据军首长指示,下令正在待命的12艘帆船(80余人)立即组成一只运输船队从广东省徐闻县海安港启航,横穿琼州海峡给先前参加海南岛战役的前线大军运输给养。
当时,父亲正在南下部队某师后勤部队任司务长,协助副连长负责该船队的指挥工作。起初,他们趁着迷雾朝海南岛方向航行,似乎一切都显得非常平静。船队周围除了有几只白色的海鸥飞来飞去,时而发出“嗷嗷”的叫声外,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船队驶到海峡中心,大雾竟一下子神秘消失得无影无踪,能见度突然转好,运输船队从很远的地方即可看得清清楚楚,这意味着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敌机的袭扰。然而,船队已没有任何选择,只有继续向前航行。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有七八海里就要靠岸,谁都以为不会再发生什么意外,船员们都露出非常兴奋的表情。突然,从海南岛方向飞来一架白色的国民党侦察机,目标显然是朝着船队来的,大家立即紧张起来。这架飞机飞得很低,在船队上空进行较详细的侦察,然后又在整个船队上空盘旋了五六圈后,就起升掉头沿原航线飞走了。指战员们马上意识到敌人很快便会派轰炸机来轰炸,副连长立即命令船队迅速散开,充分利用船上配备的轻武器全力做好反空袭准备。同志们按指令很快进入了各自的预定阵位。果然不到五分钟便传来了低沉刺耳的飞机轰鸣声,五架飞机呼啸而至。船队利用船上配备的所有机枪进行防空自卫。然而,后勤船队的几件轻武器自卫火力怎能敌得过五架敌机的狂轰滥炸?尽管竭尽全力进行抗击,但船队仍遭受了重大损失。不到半小时功夫,就连续炸沉了10艘。剩下的两艘,一艘桅杆被折断,并出现严重倾斜;另一艘人员全部牺牲,只有少部分船体尚露出水面,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父亲所在那艘船上只剩下一位姓马的排长、奄奄一息的副连长和我的父亲三个人。副连长命令马排长先用衣被堵住船舱底部的弹洞,再用水桶不停地向外面淘水。指示马排长全力这艘船靠上了岸。马排长立即上岸去找游击队,并与海南岛琼崖纵队游击队接上头,把船上的物品交给主力部队。身负重伤的父亲在医院里昏迷了四天四夜,经过抢救,终于脱离了危险。而副连长却牺牲了。牺牲前,还把一只挎包送给了我父亲,并成为我家的传家宝。
三叔父没有上过学,不会写字,当兵后几乎没有给家里写过信,他光荣牺牲的消息还是我们邻村一位跟他在一起当兵的战友告诉我父亲的。据他这位战友讲,三叔父生前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大小战斗、战役,表现非常勇敢,多次立功受奖,一年后他就火线入党了。父亲听说三叔父在部队牺牲后,立即给他所在的部队写了一封信,询问三叔父在部队的基本情况及其牺牲的经过。部队收到信后,立马给我父亲回了信,并寄来了一份烈士证明书。信是这样写的:“齐玉年是我部四二四团的一名班长,优秀共产党员。该同志思想上进,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受奖。先后立大功一次,小功两次。在剿匪战前动员时他身为一名党员,带兵班长,主动要求参战,多杀土匪,为人民立功。1950年1月,在江西省南康县唐江镇剿匪作战中光荣牺牲”。父亲收到部队寄来的烈士证明,三叔父的生前遗物以及这封短信,立即到乐亭县民政局作了汇报。当时的工作人员立即为他办理了登录。后来三叔父的简要事迹被《乐亭县志》1994年版收入。
二叔父牺牲的情况不详。据我们村里一位跟他在一起当兵的姓傅战友说,他在部队作战勇敢,可惜在他入党的那年,所在的连队奉命刚刚打完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在打扫战场时,一位战士验枪操作失误,他不幸中弹牺牲。因父亲没有来得及写信追问,部队便按家中已无亲人处置,也没有寄发烈士证明。
(齐彭年口述,齐平整理。齐平,京唐港退休干部)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