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回眸寄情:胜林脱口颂兰亭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井伯庸     发布于:2022-04-27 16:20:00


政府网题字202110.jpg

乐亭县青春广场落成至今已有20年。这里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在这个人群中间,有一个10多人的老年群体,每天上下午他们如约而至。夏天在大树下乘凉,冬天在墙根下晒太阳。谈天说地,议古论今,家长里短。他们大多是退休职工,有时谈文说字,也有书法、诗文。其中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叫呼胜林,城北崔各庄人,小学毕业,终生务农。他憨厚朴实,记忆超群,谈吐不凡的特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相识、相知、交了朋友。

2019年夏,一天上午,我们相约在青春广场,我把练习书法临写的《兰亭序》送给他,以做纪念。

书法为浅黄色宣纸,黑字,左右盖有几个大小不同的红色古印章,临写虽无功底,但也有几分形似,稍带古气。胜林接过书法惊叹不已,喜形于色,爱不释手。并说,只听说过王羲之和《兰亭序》,但从未见过《兰亭序》文。

随后,我为他做了简单介绍。王羲之是东晋朝廷重臣,人称右将军,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写的《兰亭序》人称天下第一行书。两千年来,华夏儿女尊它为国宝。书法爱好者无不临习。《兰亭序》真迹只有一幅,后被唐太宗收入宫内,个人观赏,供太子、大臣临写。当今世上流传的《兰亭序》多是他们的临摹本。

《兰亭序》是一本诗文的序言。在东晋永和九年时,王羲之和谢安等人相约于绍兴兰亭,饮酒作诗。时正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景色优美。人们心情舒畅,谈古论今,感怀人生,酒足诗成,汇集成册。王羲之乘酒兴神爽,为诗集作序,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字美文茂,未有修改,这便是久负盛名,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兰亭序》。据说,次日王羲之试图再写一幅,已不及此文,《兰亭序》全文324字,28行。唐太宗死后,《兰亭序》真迹失踪,至今仍为一谜。

胜林把《兰亭序》书法拿回家后,悬挂厅堂,他静神凝望,久久不肯离开。他想,这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人先贤聪明才智的结晶,做为中华儿女应当承接和发扬祖国的灿烂文化。让国宝字字句句铭记于心,于是便产生了背诵《兰亭序》的想法。他本是小学毕业,现已70多岁,要背《兰亭序》谈何容易。但转念一想,如此一看而过,束之高阁,岂不有负于先人,崇古慕贤和个人爱好的情感趋使,他决心背诵《兰亭序》。背前他做了四步走的计划。即:熟读、解意、背诵,情感背诵。读前他统观全文,初感困难不小。《兰亭序》至今两千来年,古文字、繁体字充满全篇。字画是书法,书法是艺术,字体书写多是同字异形,不易分辨。《兰亭序》是古文体,句式与今不同。通篇没有标点停顿,读起来很难上口。于是他查阅字典,翻阅资料,查后注音标意,一日过后,深感难度大,进度慢。不能顺畅朗读,何以背诵,有的句子不解其意,机械记字,不能久远。终止吧,不甘心。于是求助于女儿,女儿送他一份电脑下载的现代版的《兰亭序》原文和译文。他如遇良师,如饥似渴地连篇阅读,一气读完两遍、三遍……直到读熟终止。读后解意,把译文和原文逐句对照,一下子心里豁然开朗,如同夜幕撤去见阳光。终于走出了迷宫。背诵开始,更是不易。毕竟70多岁,脑力远不及以前。他的背诵方法是循序渐进。按文意划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环境天气、人生哲理,几个阶段,逐步推进。白天忙于生活,到了晚上,一背就是一两个小时。“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背着背着不觉进入了梦乡,好像置身于山川秀美的仙境,奇山异水,云雾妖娆,不禁开怀大笑,笑语惊梦,梦醒继续背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晚上的专注背诵,终能通背全文。那一刻他激动不已,自发感言:“熟背兰亭,全身畅通,精神焕发,返老还童,烩灸爽口,胜饮‘刘伶’。”

胜林会背《兰亭序》兴奋不已,彻夜难眠,一日他约我到青春广场,要为我背诵《兰亭序》 算是对他背诵成果的验收,也是对我送他《兰亭序》书法的回敬。初夏的上午,阳光明媚,气爽宜人,我们来到青春广场大树荫下。为表达对先贤的尊重,他有备而来,一身盛装,满面春风,神采奕奕,微笑从容,一派郑重,挺胸抬头,脱口背起了《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整个背诵一字不差,停顿合理,情感充沛,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气呵成。围观的老友赞不绝口,钦佩不已。我听的如痴如呆,背诵结束后,我久久没有离开,我被他崇贤敬古的气质所打动,被他的超人记忆所折服,被他的背诵水平所吸引。随即赋诗一首,以示敬意:胜林脱口颂兰亭,犹如溪泉流淌声。崇古慕贤情真切,敢问当今几人能?快晌午了,我望着胜林回家远去的背影,一股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心想,这不就是新时代的农民吗?还要到哪里去找新时代的老人?

一时间胜林背诵《兰亭序》广为流传。“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精神被更多的人所赞誉,中华经典古文《兰亭序》书法被更多的人所知晓,乐亭县文化研究会主席徐兴信先生特邀他做了《兰亭序》专题背诵,并做了录像资料保存,乐亭县书法爱好者刘东成先生,以左笔章草书写《胜林脱口颂兰亭》诗句,并做了详细说明,发到微信头条栏目,点赞者多达数百人。

听胜林背诵《兰亭序》以后,一个问题曾多日萦绕于我的脑海,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一个小学毕业的农民,何以做到如此脱凡之举,后来在与胜林的交谈中终于找到了答案,悟出了缘由:

一、终生阅读,自学求知,呼胜林小学毕业,但远不是小学文化。他1960年小学毕业,本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特殊年代未能升入中学,终止了学业。但一颗爱读书、好学习的愿望却更加强烈。此后的60多年,无论农活多重,家务多忙,无论走到哪里,始终书不离身,读书看报已成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上流行的小说,如《青春之影》《红岩》《红旗谱》《苦菜花》《王若飞在狱中》《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20来部名著,都曾熟读。“文革”期间熟背《老三篇》《毛主席语录》《为人民服务》至今仍能脱口熟背。1971年去海河出工,与王国忠(即以后的县委领导)在一个工地,劳动之余,他们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著名小说,到了晚上,他俩为工友做小说讲述比赛,深受工友欢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历史名著都曾熟读,至今仍能讲述其中的故事情节,胜林的终生阅读使我深受启示:一个人的知识多少不能光看学历。学历是一个人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但不是唯一标志。一个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除了在校学习储备外,大量的知识还在于从社会中获得,是靠终生阅读中积淀。在无字句处读书,更能获得真知。“身在禾田终生读,怀敬古贤崇文心。”

二、人的脑力记忆是有区别的,但就个人而言则是“滞则衰,动则活。”呼胜林的超凡记忆与他终生阅读,经常用脑,越用越活有直接关系。读书看报,不辍学习,是老年人延缓衰老,娱乐身心,健康长寿的良方、秘诀。

呼胜林背诵《兰亭序》一事,实为老年阅读的不俗之举,也是敬古崇文的高雅之风。“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老年人的生活目标。为此,热情期盼老年朋友爱上阅读,不懈阅读。身边有书,每日必读。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在阅读中尽享欢乐,从阅读中收获健康。

  (作者井伯庸,乐亭职校原副校长)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