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乡音乡韵:影戏泰斗王华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刘文秩     发布于:2022-04-27 16:18:15


政府网题字202110.jpg

乐亭影,源远流长。清中叶后,随着乐亭人上关东做买卖开创辉煌,带动了家乡经济文化的发展,到清末民初,影事活动在邑内达到高潮。不仅各种题材的影戏卷本繁多,从影的艺人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诸多艺人中,最知名者当属时称“影戏泰斗”的王华。当时,若提起王华的大名,不只是在乐亭,就是在昌(黎)滦(县)一带,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缘由是他的唱腔高亢亮丽,浓厚的地域韵味儿在影界堪称翘楚,特别是那独具风采的白口(道白),不管是韵白还是滚白更是字字珠玑,脍炙人口,百听不厌,深受观众的喜爱。

王华,字福山(1828——1911),乐亭城西徐烧纸庄人。幼年聪慧,爱好民间文艺,尤钟情影戏,稍长即入影班拜师学艺,由于他肯于钻研,练功刻苦,在掌班师父的精心教授下奠定了超群的影戏艺术根基。出科后,从艺影戏小班。经几年锤炼,说唱功夫都练得炉火纯青,在乐亭有了一定名声,被班主聘为影班掌门人,鉴于他在影界的声名,人们就将他掌的影班冠名为“王华班”。清末民初,凡是邑内有大型庆典、举办文娱盛会,都要请王华班来唱影。而那些有财势的人家婚丧庆典或还愿祈福办事情,都要专门请王华班唱上三宿五宿,以炫耀门庭,他们感到,请王华班唱影,在乡民面前说起来,那是非常荣幸的事情。

随着他的影响在乐亭越来越大,被乐亭四大家之一的庙上崔家影班班主看中,就出高价将其请入影班掌班,成为崔家大班的领班人。虽然他掌的是崔家班,但乡民们私下还是习惯地将崔家班称之为“王华班”。

王华熟稔乐亭影各种行当,主唱髯功(即老生),还能操纵,唱念均佳。他唱影时,能够巧妙地抓住影戏里的角儿(人物)、情节特点,尤注重声情处理,以声腔的音色、音调表达不同角儿的性格、特点。他常向艺人们讲:“开卷即入戏,张口要有情”,后来人们评论影匠唱得好坏,就都是以是否唱出“影情”为标准。当然,这都是当初他在师父严教下养成的习惯。所以,他掌班后,也是这样要求班内艺人的。在他所唱的影事卷本中,特别擅唱公案戏中的审案问官。每当演唱这样的影戏出子,当剧情发展到大堂审案问卷之时,他就会运用韵白或滚白(有节奏的念白)以表达问官审案之城府,音调迟疾顿挫,起伏跌宕,字字如珠,声形毕具,场上观众听后无不震撼动容。如他在《审庞太显》《审汤勤》《审韩透骨》《审张驴》等戏的问官时,演唱根据情节的需要,巧妙地运用高腔低调,审问软硬兼施,条理分明,刻画人物惟妙惟肖,以声情严律震慑罪犯,官衙大堂威仪尽显,场下观众无不震撼,每到高潮之时,喝彩连连,掌声不断。崔家由注重才艺的崔佑文掌管影事后,对他的才艺更加赏识,并将其作为上宾相敬。

当年,崔佑文的五哥崔焕文(监生)初任山东济南府新城县知事(后调历城县)时,因对坐堂审案没经验,深感苦恼。一次在回家探亲,听得家人介绍王华唱审案影戏功底深厚,很是好奇,特请王华在崔家大厅唱了一出公案戏《审庞太监》。剧中的情节,特别是戏中王华扮唱的问官,在大堂上对囚犯声情并施的威仪,审案问卷的推理方法,了事结案的举措,使他深受启发。戏后,他特意亲临影班拜访,虚心向王华请教审案技巧。王华对班主之兄以谦恭之态前来影班求教,甚是感动,对其提出的有关审理案情诸事,倾心指导,崔焕文听后连连点头,大受裨益,对王华的倾心指导深表谢意。后来崔焕文在任上审案时就充分利用学得的审案技艺大展其才,摆脱了困境,妥善地审理了多起民事、刑事案件,得到了上峰的肯定和当地百姓的称赞。

王华不仅影戏演唱艺术精湛,在乐亭影界威望高,在培养影班新秀上也是异常严谨,他不仅按常规悉心教授弟子说唱技艺,更注重因人施教。他善于发现人才,更喜爱刻苦求实的学艺态度,十分厌恶华而不实的不良习气。如影界著名艺人韩增进入崔家影班初期,他虽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但尚未学得深奥的演唱技艺,之前,在影台子上只凭几个影戏唱段,听到观众的几句夸赞就沾沾自喜起来,而唯独王华对其才艺不屑一顾。掌门人崔佑文看在眼里,他认为,韩增将来在乐亭影界必定大有作为,为将其雕琢成器,就让王华收他做徒弟。王华因对韩增的骄妄脾气很有反感,不愿教他。崔佑文立足影班发展大计,极力撮合二人关系,引导韩增改正脾气,并巧使韩增认王华为义父,终于得到王华的精心指导,使韩增终成大器,享誉乐亭影坛。王华在崔家班从艺期间,以认真严谨的教授方法,为崔家班培养出多个影戏骄子,他们在当时乃至以后都在社会上为乐亭影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华为人严谨,一生信奉的是:从艺专注倾心,做人光明磊落。他作风正派,办事公平,勤于敬业,治班有方。他对艺人倡导:要唱好影,必先做好人。在崔家掌班时,为了整肃影班的风纪,订了很多约束影匠(演员)辟邪就正的班规。订立后,不仅自己做到,对晚辈艺人也是严格要求。如他订立的影匠日常生活规矩:唱影艺人不仅演唱艺术要好,还要品格好,作风正派。六月上台,不能先脱外衣,要把影窗户挂上再脱;唱庙会喜影,男女都逛会,艺人不准去人群中逛游,怕挤着妇女,平时也不许注目妇女;上台之前,要先把大小便打扫干净,一晚唱四小时,不许上厕所,以免引起怀疑,招人议论;上台后,演员要端端正正,严肃认真地各就各位,不交头接耳,各自从事自己的业务,以免影响演出效果;吃饭时,无论天气怎样火热,也不许脱外衣。

王华从艺多年,对自己的艺术和为人都严格要求,从不越雷池半步,受到班主和观众的赞许。他领班崔家影班几十年,帮助崔佑文把崔家大班办得蒸蒸日上,成为乐亭影戏班中超级班社,享誉昌滦乐乃至冀东、东北一带。崔佑文逝去后,又帮助其子崔明川支撑影业。当时,崔家虽因经济支拙,艺人屡经更迭,但影班艺术风貌依然不减当年。王华和王华班的声望,却一直在民间传颂着。

1911年,崔明川实在财力拮据,影班不得不停办。王华就把影箱经张泽国兑给了从事影业的救阵人蒙本天。蒙本天敬其才艺,仍聘王华为掌班,这时他已是83岁的耄耋老人了,就在当年冬天去世了。蒙本天为了纪念这位对乐亭影承上启下、享誉昌滦乐的影界翘楚,他的影班仍以王华的大名做班名,直到1935年著名艺人李秀、康雅亭等在初次灌制乐亭影戏唱片时,还袭用了“王华班”的名称。直到人故影息,王华班享誉京东几十年。

多年来,王华的乐亭影演唱艺术在皮影界仍一代一代地传承着,他的名字像滦河水一样,一直在家乡人民心里流淌着……

(作者刘文秩,《读乐亭》编委)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