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回眸寄情:难忘的石臼坨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夏玉祥     发布于:2022-01-13 10:25:59


政府网题字202110.jpg

1970年春天,团政治处通知我所在的一营二连,叫我参加全团部队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我便乘坐火车从二连驻地北戴河赶到团部滦县。那时,我20多岁,刚参军5个多月。

到团部后,副政委马俊生很快接见了我和另外几个参加这项工作的同志。他提了些具体要求,明确了我们的任务是负责大会发言材料的起草和把关。所谓起草,就是从初稿写起;所谓把关,就是对团属各单位撰写上报的稿子进行修改。

我接手的第一个起草任务,是总结驻守石臼坨部队加强战备的事迹和经验。石臼坨(菩提岛)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一个岛屿,在我的家乡乐亭县西南部渤海海域。我的家离这个岛屿只有40多里,我早就听说过它,只是从来没有去过。这次我是坐公共汽车前往的。车从滦县县城出发,经过滦县的响堂镇,滦南县的长凝镇,乐亭县的汀流河镇、城关镇、闫各庄镇和马头营镇,在一个叫八里桥汽车站的海滩边停了下来。下车后,步行8里路赶到了海防连。海防连在乐亭县大清河村旁,离石臼坨还有9里地。驻守石臼坨的,是海防连的一个排。因为天晚了,我在海防连住了一夜。次日吃完早饭,海防连指导员问我:“今天上岛吗?”

“上。”我说。

“步行还是乘船?”

“步行咋走?乘船又咋走?”

“石臼坨在涨潮的时候,四面让水包围着,得乘船过去;落潮的时候,有一面与陆地相连,可以徒步上去。”

“现在是涨潮还是落潮呢?”

“落潮。”

“那就步行上去吧。”我很痛快地说,想争取时间尽快赶到岛上。指导员马上唤来一个战士。我俩脱下胶鞋,穿上胶皮靴子。靴子很高,都快到膝盖了。

这个战士就成了我的向导。从连部出发,走了一会儿,到了一片海滩边上。他指着前方远处一片朦朦胧胧的似山又似雾的地方说,那就是石臼坨。

我俩朝着石臼坨一步一步走去。因为潮水刚退,海滩全是泥泞。一脚下去,踩到泥洼里,溅起老高的泥水,实在是跋涉艰难,费尽力气。有几次差点儿跌倒。在海滩上面,黑压压地爬跑着一群又一群被当地人称作“驴粪球”的小型螃蟹,它们受到惊扰后,能够机敏地钻进窝里,眨眼之间消失踪影。人过去之后,便又很块地冒了出来。海鸥、苍鹭不像水面上那么多,或三三两两或孑然一身,孤伶伶地鸣叫着,声音很是凄凉。

随着太阳渐渐升高,雾气慢慢散去,距离石臼坨越来越近,一片生机盎然的高地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心里怦然而动:这就是石臼坨?它竟是这样的美丽!

天上,雄鹰在休闲地盘旋;海鸥在欢快地飞翔;野鸭在忽高忽低地穿蹿;知名的、不知名的千百只小鸟儿,在展示着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羽翅,和那清脆悦耳的歌喉。

地上,低的是绿草鲜花,不断地随风散发着阵阵清香,蜜蜂和彩蝶密密麻麻地在上面忽落忽起,翩翩起舞;高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盘藤,杨、柳、桑、榆、香椿、杜梨、菩提,或老或小,或粗或细,或疏或密,迎风摇曳,沙沙有声,其间时有鸟雀蹦跳鸣叫和来往穿飞。

除了繁茂的草木,就是整齐的庄稼。岛上有十几户人家,是沿海安家海村一个生产小队的社员。几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世外桃源式的农渔生活。岛上田陌交通,庄稼长势喜人。

这个岛也真奇异。周边大海环抱,咸水无际无涯,日月浸蚀,岛上却土地肥沃,池塘、井下尽是甘甜之水。凡池塘稍深、稍大者,俱是蛙声一片,河鱼畅游。水中生有一种独特的泥鳅,扁圆身躯,遍体焦黄,常常被捉来养在瓶中观赏,钻上钻下,金色晃动,甚是好看。

岛上有一座寺庙,过去曾住着许多僧人。后来,僧去寺空,大殿、禅房尚好。那大殿远远高过群树,十分宏伟。雕梁画柱与飞檐流丹虽有凋落缺残,但往日峻秀依稀可辨。殿中墙壁上雕满了罗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只可惜已遭到砸损,大多缺臂少腿,令人甚感缺憾。大殿的地面是昔日群僧诵经之所,被用来堆放柴草、粮食和晾晒鱼虾。禅房则成了社员和部队的宿舍,两分而相邻。白天,屋顶炊烟袅袅;夜晚,窗下烛光闪动。守岛干部战士就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一个排,30多人,大家食则同桌,卧则同炕,形影不离,互相关爱,亲如手足。伙食除了部队按正常指标供应外,他们小为屯田,开荒耕种了一些土地,收获不少粮食和蔬菜。有时候,还捉几只野兔,拣一些野鸭蛋,或是用蔬菜和在岛边停留的渔民换点鱼虾。应该说,吃的很是不错。只是文化生活十分单调,难免让人时感寂寞。那时没有电视,听收音机和看报纸便成了大家了解外部世界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团里很是关心他们,大约一个月便派电影队来给他们放一次电影。逢年过节,驻地所在的北港公社的电影队也前来慰问演出。每逢这时,战士们便欢呼雀跃起来。“电影队来啦!电影队来啦!”常常有谁飞跑着,喊叫着,去告诉因为在远处站岗而尚不知此喜讯的战友。

在平时,战士们每天都要进行战备教育、军事训练和巡逻执勤。训练要求严,难度大,三伏挥汗如雨,三九手脚冻裂。巡逻执勤不避风霜雨雪,越是天气恶劣,越怕敌人乘机而入,越要加倍提高警惕,在那布满荆棘的草木丛中穿来穿去。飞叫几只鸟雀,跑动一只兔子,他们都会侧耳静听,辨明缘由。绊倒在地,磕磕碰碰,或者衣服划破,手脸划出鲜血,都是常有的事。但是,无论多么艰苦,多么劳累,他们从来都没有怨过、怕过。他们心里只有守卫海岛,保卫祖国,以旺盛的战斗意志和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时刻准备消灭胆敢踏上这块土地的任何敌人。

他们深深地感动着我。

我满怀激情地采访了他们的事迹,撰写了他们在全团部队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上的发言材料。他们的发言博得了与会代表长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从那时起,我深深地爱上了石臼坨。她是镶嵌在渤海湾上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是我的家乡乐亭县的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是我团部队战备工作的重点区域。在1970年至1976年间,我曾经怀着缠绵的依恋和关切,前后10多次到那里采访、调研和体验生活。每次去,都异常愉快和亢奋,大有归心似箭之状。

也是从那时候起,我爱上了守岛的战士。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早已复员而去。这么多年过去了,沧桑发生了巨变,人生路有不同,他们都在哪里?他们还好吗?

(作者夏玉祥,闫各庄镇张石埝村人,河北省民政厅原厅长)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