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故园纪事:乐亭水产养殖业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陈士元 赵丽瑾     发布于:2022-01-12 16:06:19


政府网题字202110.jpg

乐亭濒临渤海,海岸线长124.9公里,是河北省第一沿海大县。在漫长的海岸线上,拥有42万亩滩涂和2515平方公里的浅海水域,境内有河北省两大渔场——滦河口渔场和大清河渔场,是对虾、毛虾、螃蟹、银鱼、梭鱼、海蜇等20多个海洋经济品种天然生长繁衍场。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为乐亭县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良条件。

俗语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古往今来,乐亭沿海一带村庄多为渔民,靠下海驶船和下散海捕捞摄取渤海里的天然鱼虾蟹贝为业。旧时,渔民们的生产条件差,特别是捕捞工具、捕捞技术落后,只能靠小打小闹维持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条件和捕捞设备逐年改善,特别是近年来,现代化捕捞机具不断更新,捕捞技术也随之改善,捕捞量大大提高,为捕得更多鱼虾,网目越来越小,近海里的水产品种也越来越少,渔民们只好到远海去捕捞。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只靠海洋里的天然水产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乐亭人工海水养殖业应运而生。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如今已成为县域水产品新兴主体产业。目前,全县海水养殖面积已达44.6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6.7万亩(海参5.8万亩,对虾0.9万亩),扇贝养殖面积3.6万亩,浅海养殖面积34.3万亩,工厂化养殖面积40万平方米。全县捕捞渔船446艘,养殖渔船 193艘。截至2020年底,全县水产总产量132208吨,其中海水养殖102340吨。海洋捕捞23840吨,另外还有一部分内陆水产品。如此丰厚的水产品,成为乐亭海洋兴县、经济发展、市场供应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

1983年,乐亭开始组织水产技术人员去辽宁学习海水养殖对虾技术。1984年,建成了本县第一座对虾育苗室,命名为“国营翔云岛林场对虾育苗室”。由山东引进虾母子,试行孵化。万事开头难,新事物要想成功谈何容易?当时一些保守的人说这是“异想天开”“不可思议”,但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一些敢于大胆创新的带头人敢想、敢做、敢为,他们从山东请来技术人员和当地的能工巧匠,大家群策群力,精心探索,大胆实验,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终于孵化成功,育出虾苗近3000万尾。在修建育苗室的同时,修成精养对虾池1200亩(水面),将虾苗撒入滩涂上新开的池塘里,并引入了海水。经过三四个月的饲养管理,于秋季已长成了710公分的对虾(东方虾),尽管产量不够理想,总算养虾成功。

对虾试养成功后,乐亭县委、县政府认识到海水养殖广阔的前景,即将养虾视为本县的经济支柱,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放宽政策,国家银行也大力扶持,鼓励发动群众利用沿海滩涂养殖对虾。运用联产承包原则,规定养殖户到沿海养虾六不限:不限面积,不限对象,不限投资额,不限个人、集体,不限县内县外,凡承包养虾者,皆由政府发给滩涂使用证,很快在乐亭县掀起了养虾热潮,养虾户发展到上千家。几年间,沿海滩涂遍布养虾池。乐亭县原副县长刘鹤然积极推动养殖事业,他深入实际,摸爬滚打,号称“泥腿子县长”,带动了一大批干事创业的弄潮者。王纯良、陈绍民、裴志文、段四等养虾大户更是大显身手,轰动一时。

但养虾毕竟是一新兴产业,在乐亭可谓是前无古人,风险很大。几年下来,由于养殖户良莠不齐,有些人盲目跟风,不懂科学养殖,缺乏实践经验和管理不当,再加上气候变化,使对虾养殖陷入困境。到1993年,大部分养虾户造成绝产,经济损失惨重。当时有句顺口溜:“要败家,去养虾。”不少养虾户负债累累,落得空手回家。使全县的水产养殖事业陷入低谷。

进入21世纪,坚持不懈的对虾养殖户在困境中求索,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新的养殖路子。为寻求新的养殖技术,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广大水产技术工作者去外地学习养殖经验,立足开拓创新。经反复研究、探讨,根据乐亭自然条件、气候、水质特点,适时引入抗病能力较强的斑节虾进行池塘养殖。同时,在一些滩涂贝类管护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发推广贝类管养模式。还充分利用滩涂池塘优势,发展鱼类养殖,滩涂养鱼、工厂化养鱼的热潮也逐渐兴起,使全县渔业生产逐步实现由捕捞型向养殖型转变。

21世纪20年代初,随着水产品市场供销的变化和品种效益差异的凸现,水产部门将名优高价值的海参引入乐亭,开展海参育种繁育和池塘养殖(俗称参圈),且效益可佳,出现了良好势头。2010年,大连的养参户看好了乐亭养参的优越地域,携重金前来投资兴业,他们不仅带来资金,也带来了多年积累的海参养殖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对乐亭海参养殖起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原来的一些养虾户和一些见多识广的人纷纷转入此行,使海参养殖成为主打品种。

随着海参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出现了新的技术问题,即工艺粗糙,技术含量不足、不规范,且管理经验欠缺,宏观调控能力薄弱,造成养殖产量和效益不稳定等。由于盲目进行大面积高密度人工“连片养殖”,造成病害传播迅速,海参死亡率高,产量低下。总之,还是违背了科学养殖。追根究源,如果能在海参生长期间,准确诊断的基础上,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就一定能保证海参养殖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养殖实践证明:科学养殖专业指导才是海参养殖成功的保障。在专业水产工作者的指导下,攻坚克难,逐步走向正规,如姜各庄沿海一带的技术员张杰,原系水产本科学校毕业生,又有十余年的养殖实践管理经验,始终同广大养殖户战斗在一起,经常深入养殖参圈里观测化验,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养殖户的称赞。八里桥沿海一带资深技术员张威,结合实际,经常为养殖户进行通俗易懂的讲座,解答养殖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各育苗室的专业技术员不辞辛劳,育苗关键时刻,吃住在苗室,昼夜守候,为孵化出健康成长的幼苗呕心沥血。县水产局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基层,亲临苗室、参圈巡回指导,千方百计为养殖户排忧解难。针对海参养殖的出现的实际问题,从改善环境、抑制病源、增强海参体质,促进生长等主要养殖环节入手,开发出疾病防治、水质调控、底质改良和营养。抗应激等系列措施和防治药品,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走俏,使养殖户获得实惠。这样的良好局势,吸引了人们养殖海参发财的意愿,于是群众又编出顺口溜:“要想发大财,育苗参圈一齐来!”因群众对海参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掌握,使育苗室和参圈的规模不断扩大。三十多年,乐亭县的水产养殖业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可谓是时而“山穷水尽疑无路”,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水产养殖业在曲折前进中发展壮大的。

如今,水产养殖业已成为乐亭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海水养殖形成了从陆地——滩涂——浅海的立体养殖格局。水产科技人员以渔业资源增值保护、科技示范推广项目为载体,围绕海参、对虾、贝类等品种的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及鲜鲽类品种的工厂化养殖,不断探索、研发、调整优化、示范推广,总结出适合乐亭县海水池塘、工厂化、滩涂、浅海养殖等多种生态健康高效的养殖技术和生产模式。养殖品种包括海参、斑节虾、南美白虾、梭子蟹、扇贝、牡蛎、蝶鱼等名优品种,促进了全县渔业生产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进入新时代后,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沿海强县”的奋斗目标,全县人民负重奋进,在海洋水产养殖领域,除引领行业发展的“乐亭向先海水养殖场”“乐亭龙翔水产品养殖场”“海华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企业外,还在不断开拓新的领域,设立养殖新项目的如:乐亭县兴乐海洋牧场人工渔礁项目、东之荣海洋牧场人工渔礁建设项目、乐亭东之荣海洋牧场深水抗风浪网箱项目、乐亭县绿色标准化健康养殖项目等。其中,乐亭县兴乐海洋牧场人工渔礁项目涉及用海面积10863亩,由乐亭县兴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兴建。截至2020年秋,已建成人工造礁场1000多亩,投放海参苗100余万头,鲜鲽苗类200余万尾及底播贝类5000余万粒,获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乐亭县水产品养殖业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作者陈士元,闫各庄镇陈渡口小学退休教师;赵丽瑾,乐亭县水产局干部)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