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九旬老兵李为柱的革命生涯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习洪业 景建国 发布于:2021-10-20 15:03:16
2021年7月1日,位于河北乐亭县的李大钊纪念馆,来自全国各地的瞻谒者已经挤满了馆前小广场,人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秩序前行 。
这时,从门口进来 一位身穿军装,胸前挂满奖章的老人,老人虽然脚步有些迟缓,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交谈中得知老人名叫李为柱,今年已经 94岁高龄了。
在建党百年的纪念日,他胸前佩戴军功章,庄重地挂好刚刚颁授的“光荣在党五十年”奖章,来到李大钊纪念馆,他携90岁高龄的夫人及家人们缓缓走进来 ,一路上老人在不停地观看,在李大钊功绩浮雕前,他抚摸着,观望着,深思着。许久,他转身向瞻仰厅走去,38级台阶前,家人要背他上去,他执意不肯,硬是一步一步走了上去。工作人员见来了一位挂满奖章的老人,连忙扶老人坐下休息,参观者纷纷围拢过来,与他亲切交谈。稍事休息,他站起身来,缓步向大钊雕像走去。在雕像前,他立正站好,抬起右手,恭恭敬敬向大钊敬礼,长长的敬礼中,眼中放出坚定、刚毅的目光。继而,他转向党旗握起拳头,心里默念着印在血液中的入党誓词。我站在老人身旁在这凝重的氛围中,频频掀动快门,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
老人名叫李为柱,1928年农历三月十一出生在新开口乡西高各庄村。家中有兄弟姐妹5个,他排行老四。
那时候家里很贫穷,居住条件很差,全家7口人仅有住房一间,他10岁上学,只读了两年就被迫辍学,帮助父亲种田。
1939年,红军进驻乐亭,大哥当了红军。就在这一年,八路军也来到乐亭。共产党的地方工作人员经常驻村,晚上利用教堂,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打鬼子的事情。他和弟弟耳濡目染,受到了教育和熏陶,也加深了对八路军的感情。从这以后,见到工作队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总是难舍难分,跟他们学会了好多抗日歌曲。在这期间,工作队让他和弟弟在本村教儿童们学唱抗日歌曲,后来成了儿童团长。
1947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村里的民兵队长王保田,组织村里的基干民兵,成立了保田大队,号召适龄青年积极加入。最初只有30人左右,组成两个排,每排三个班,每班五六个人,主要在本区活动。不久队伍扩大到六七十人,活动范围也由本区扩大到乐亭县南部地区。
1947年8月,县大队和保田大队都住在赵滩村,县大队长常胜和王保田商量后决定进行队伍合并,把保田大队编入县大队三连。1947年底,三连被编入冀东军区第十三军分区警卫连,十三军分区有主力军四十八团。那时候,地方正在进行土地改革,农民翻身做了主人,有了自己的土地,但国民党残余还经常作乱。为了彻底消灭国民党顽军和伙会儿,共产党地方工作人员动员老百姓积极参军,扩大部队规模,不久十三军分区又成立了四十九团,他被编入四十九团三营九连担任班长。
在辽沈战役中,他所在部队负责在建昌营打阻击,切断东北和华北国民党军队的相互支援,东北国民党军队很快失败。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他随大军入关参加平津战役。胜利后。又随大军参加了淮海战役,之后作为百万雄师一员,渡江作战,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
此时,华北部队在唐山地区整编,他被编到六十七军二○一师(师长马辉)侦察连担任班长,之后,连队开到锦西驻防,1947年10月,去菊花岛驻防,1950年2月,由菊花岛从冰上步行返回锦西。不久,师部作战科的连参谋命他到电讯队当队长。电讯队共有六七十人,主要学习战地架线、摇电、马达的操作等,学习了近3个月。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以54个国家的名誉,纠集16个国家的军队,从南朝鲜向北朝鲜进犯,来势凶猛,10月份就进攻到平壤以北,他们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大有炸平北朝鲜之势。
他在电讯队学习结业后,领导准备让他去连队当连长,他坚决请求入朝作战,得到批准后,他来到通信连,带领十几名战士携一部电台,作为师部的机动电台,保障师首长随时能利用这部电台指挥作战。
1951年5月4日,部队跨过鸭绿江,开始入朝作战,战争异常残酷和艰苦。战士们的生命时刻受到敌人的威胁。1951年8月,在激烈的桥岩山战斗中,连队损失惨重,伤亡过半,被迫撤出阵地,到后方修整,后被编入工兵营。1952年冬,基于上甘岭战役得到的经验教训,避免战时缺水,师工兵主任朱奇命他带几名战士到部队最前沿阵地修筑战备水池。在修筑水池的过程中,经常遭到敌人炮火的轰炸,有三、四名战士壮烈牺牲。部队平时吃水要趁黑夜下山去背。山路陡峭崎岖,还要穿过敌人炮火封锁线,一个人一夜只能背回一桶水。有时水桶被子弹打穿,只能空手而归,多名战士中弹牺牲在背水的山路上。
1953年元旦,他调回营部,师政治部命他回国学习。3月回到祖国,到唐山67军速成小学学习。毕业后,1954年4月4日入朝返回原单位六十七军二○一师工兵营。1954年8月,他考入重庆第二步兵学校学习,毕业后,1957年4月第三次入朝,分配在五十四军一三四师(师长白斌)四○○团一营炮兵连任副连长,不久又调到三营七连。1958年调到师工兵营二连任副连长,3月去朝鲜西海岸排雷,5月份回国,随后,四○○团及工兵营被派往青海剿匪。1958年底剿匪结束后到兰州休整不到3个月,于1959年3月19日乘火车赴西藏平息叛乱。1961年叛乱平息后,遵照西藏工委指示,为健全西藏地方政权和更好地建设西藏,五十四军军长丁盛批准他们排以上干部100多人退出现役,投入到西藏的建设中去。1961年到藏北高原那曲地区任比如县任民教科科长。此时,剿匪虽已结束,但土匪的残余势力仍然存在。工作中,既要搞好建设,又要同土匪的残余势力进行武装斗争,在一次战斗中,他肩部被土匪子弹击中受伤致残。工作期间,李老廉洁奉公,不怕吃苦,亲自带领工人修公路,炸山体,建桥梁,没有机械就完全靠人力肩扛背驮,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
他在西藏地方工作了整整15个年头,1973年因伤残和年龄原因被调回原籍河北省乐亭县,分配到交通局工作,于1988年光荣离休。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