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96岁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家国情怀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乐研文 发布于:2021-10-20 14:57:24
王存礼,现已96岁,闫各庄镇东刘村人,别看他是朴素又普通的庄稼老汉,那可是一位可亲可敬的真正战斗英雄。
1948年5月,正是解放战争时期,刚刚二十出头的王存礼为了解放全中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从家乡报名参军,9月随即参加辽沈战役作战。部队的大熔炉锻炼了他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过人的战斗本领。
1952年春,王存礼随部队渡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原67军201师高炮营三连任侦察员,同年7月因作战勇猛、作风顽强荣立三等功。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奉献了自己宝贵青春,多次立功受奖。1955年,他带着一身战功和弹伤,恋恋不舍地告别军营,退伍还乡务农。
还乡后他参加了农业生产,在生产队干活、收拾庄稼是把好手,当村干部也是出了名的“硬骨头”。几十年生产生活,他乐观勤勉,朴实节俭,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不说一句空话,从不占集体一针一线。虽然老两口都已年过九旬,仍然坚持能自理的自理,不给组织,也不给自己的六儿一女添麻烦。
在儿孙眼里,老人的形象永远都是那么高大挺直,有宽厚的手掌,有爽朗的笑声,有使不完的力气,劳动生产、工作生活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如今国泰民安,儿孙绕膝,身体健康,生活富裕。闲暇之余,经常给儿孙们讲述当年和战友们一起战斗杀敌故事。一次,爷孙两个坐在炕上聊天。“太爷爷,上战场,你不怕死吗?”
“呵呵,冲锋号响起来啊,你想不到生死,就想冲锋”,“一声令下,那就得投入战斗,一辈子入伍一次,一辈子都得战斗。”
作为共和国的功臣,他有英雄的光环,更有炫耀的资本,但在他返乡的这65年里,他却从没有跟部队、跟地方政府提过一个要求。他从不说自己那段辉煌耀眼的过去,只是常提起他牺牲的战友。脱去军装,他就是一个地道的老农,在和平年代过得平和又从容,唯有夜深人静的时候,耳畔仍会回响起隆隆的炮声,仿佛又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回到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中间。
2020年,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英明领导全国人民抗击疫情,党、政、军、民各行各业齐响应,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疫区抗灾。3月1日一大早,乐亭县闫各庄镇东刘村村委会的大喇叭就开始广播,组织党员自愿捐款, 王老听到后,就问儿子王金桐。王金桐说:“这不是肺炎传人么,国家号召党员自愿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村里组织党员捐款呢,我刚看到有不少人去了。”
老人听了后,慢慢摸索着起身下炕,掀起板柜取出100元钱来,“你快去,替我捐喽”,老人冲儿子往外摆摆手,赶着他,一刻也不容耽误。王金桐说:“哎,这就去,那你老捐100,我也是党员,我捐200。”,儿子匆匆穿上外衣,赶到捐款点,郑重地先把父亲的100元放进捐款箱,又放进了自己的200元。“王存礼,抗美援朝老战士,100元”——村会计在捐款登记簿上认真记下。
事后,老人郑重地对全家人说:”防疫也是战斗。我老啦,不多,如果再小10岁,我还得去站岗。”老人遗憾地摇摇头。“现在的日子都是好日子啊,回到以前,疫病得死多少人,绝多少家啊。国家强大了,再大的灾也不怕。战士,就得愈战越勇。疫病也是一样,你猛它就怂。”
老人的言行,带动了全镇党员和群众,为此,疫情期间镇人大主席王秀文特意到家里探望老人时,动情地说:“党和人民不会忘记您,您老是共和国的功臣。大伯,我代表党委、政府来探望您,来看看您老生活有啥困难,有啥要求”
“我啥都不缺,你们总来看我,国家给钱养老,够花了。现在我身体挺好。我有福啊,看到了新中国,新社会。我得替我牺牲的战友们,多看看,多记记。还得告诉孩子们,今天的日子是他们拿命换来的,来之不易啊!”每一次提到战友,老人都眼含热泪。
(根据唐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原稿整理)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