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乡韵:感佩韩溪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何宗禹 发布于:2021-10-20 09:59:17
看完韩溪《车把式咏叹调》中《唐山皮影诞生地——乐亭》一文后,感慨颇多。在此我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感佩严谨著述、大家风范的唐山韩溪”。我半生学习研究乐亭影与乐亭大鼓,因此对于有关乐亭皮影、乐亭大鼓的文章,特别是有关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就比较注意。但从有些人所发表的一些文章看,很少看到对于乐亭影有个比较正确的看法。这些人中,如果不是专门此道的人,对于乐亭影的知识知之甚少,尚可理解;如果是一般群众,人云亦云、道听途说也无可非议;但有的却是所谓研究皮影的专家学者,这些人对于一门学问的态度就令人费解了。例如:有人竟然不顾历史事实,说是黄素志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先创造了“滦州影”,之后才有了“乐亭影”。在学术著作中公然说“黄素志是创造者,他创造了滦州影,乐亭人是模仿者,他们模仿与发扬了滦州影。”并说:“如说乐亭影不属于滦州影,不是数典忘祖就是孤陋寡闻。”八十年代,随着唐山皮影团在国内演出,皮影操纵大师齐永衡代表唐山皮影团出国讲学,在美国吉尼斯乐园做小型演出,唐山地区的皮影(泛称“唐山皮影”)在国内外声名鹊起。由此,有人也就不顾历史的本来面貌,像有人说的那样“孤陋寡闻,数典忘祖”,也公然不再承认有“乐亭影”这个剧种的名字了。历史是一面镜子,一门真实的学问,对它只能老老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先就黄素志创造“滦州皮影”的说法,如果能以学术研究,以审慎的态度和目光面对事实,从明代万历己卯年(1579年)前在社会上就流行演出乐亭皮影《薄命图》,而怎么能说晚其14年后,黄素志又创造了皮影呢据我所知,社会上流传的黄素志创造“滦州皮影”说,主要根据于顾颉刚先生于1934年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的《滦州影戏》一文,顾先生撰写此文的主要依据是“影戏先进安心斋手定稿本《影戏小史》”。《滦州影戏》发表后,鉴于顾是历史学家,学术界曾有多人引用这篇文章中的观点,由此流传至今。时至今日,从韩溪所写《车把式咏叹调》中所提供的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的《文史》第十九期刊发的顾颉刚遗稿《中国影戏略史及其现状》,顾先生对他本人早期所发《滦州影戏》一文进行了更正,这才进一步揭开了黄素志创造“滦州皮影”说的“庐山真面目”。实际情况是,据顾先生在《中国影戏略史及其现状》文中立言,《滦州影戏》一文并非顾本人亲笔所写,只是“予时苦忙,嘱石兆原君记其言为是编,其后郑振铎君编:《文学》索稿,遂以此应”。说到“滦州影”和“乐亭影”的关系,顾先生说:“据滦州本土人士言,在当地不曰‘滦州影’,而曰‘乐亭影’。想其独盛于乐亭,然在远方人则以滦州地域较广,故以其大者名之。”对于黄素志“创造滦州影戏”一说,顾先生直言不讳地说:“其戏只可谓之改造,不能称之创造。说到唐山皮影,笔者认为它只是“乐亭影”的一个域名,唐山建市仅六七十年的历史,远在民国七年(1918年)还没建唐山市,乐亭史家的翠荫堂影班首次进入冀东重镇唐山,当时“乐亭影”不能进入剧场演出,只能在小山附近的坑沿上搭台演出,受到工人的热烈欢迎,从而在唐山站稳了脚跟,市区很快出现了几个专演皮影戏的小剧场。唐山市区从这时就有了“乐亭影”这门戏曲艺术,怎么到了八十年代反而没了“乐亭影”这个剧种呢?事实胜于雄辩,在七十年代,人们见到的所有出名的皮影演员如:张绳武、张茂兰、李秀、周文友、曹老辅、齐怀、孙品卿、高荣杰等人,他们中哪个唱得不是乐亭影?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找到齐永衡本人问问,他跟父亲齐老秉学得是什么影?大家还可以看看二三十年代录制的影盘,计130多张、260多面。在这些唱盘上哪一张署名不是“乐亭影”仨字?大家还可找些旧影卷看看这些影卷都是谁写的。仅就现在我们尚能辨认有名有姓的作者计有《五锋会》作者齐二黑,他编写的影卷弘扬正义,崇尚忠孝,鞭挞邪恶,富有高度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举人出身的高述尧,主要剧作有《二度梅》《三贤传》《定唐》《珠宝钗》《出师表》和《青云剑》六大部,达百余万字。他的六部力作,被誉为“影戏经典”。举人出身的高可亭,出自他手下的传世力作如:《绿珠坠楼》《庚娘传》《西湖主》《邵玉兰救夫》《彩楼配》《武家坡》《算粮拜寿》《大登殿》《洞庭湖》《乾坤带》《宫娥刺虎》《杀夫逃国》等10多部皮影剧作,自成一格,构思巧妙,文笔清新,通俗通雅,贴近民情,鞭挞时弊,深受各大影班及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再如“京东第一才子”史梦兰,他编写的《黑驴告状》脍炙人口。现代影戏作家刘焕亭依据艺人特点编写的《金玉缘》《天河配》《霸王别姬》《革命记》等力作,令皮影巨匠们倾倒。革命先驱李大钊也曾编写过影卷《安重根刺伊滕博文》,这些影卷的作者哪一个不是乐亭人。正宗乐亭语音几乎成为乐亭影的主要标志,从艺演员不论演唱、宾白,均以乐亭话为基础,否则不会被社会认可。域外从事乐亭影业的艺人,诸如郑六、张绳武、张茂兰等影界翘楚,都曾来乐亭“正口”,即学习乐亭话。鉴于上述事实,韩溪在他的《唐山皮影诞生地——乐亭》一文中有如下一段陈述:“唐山皮影的诞生地在乐亭,之所以有‘滦州影’一说,系因金代乐亭县归滦州管辖,与当今乐亭、滦县皆由唐山市管辖,从而打出‘唐山皮影’的旗号同理。”
韩溪是唐山地区著名的皮影研究专家,对于民间艺术的研究很有造诣,但作为唐山的一名学者,他从未受地域观念的束缚,写出带有感情色彩立论。感佩严谨著述、大家风范的唐山韩溪。
(作者何宗禹,乐亭县文化馆已故原馆长)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