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纪念先驱:党的百年华诞有感

    发布于:2021-07-07 09:01:2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退休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我对中共党史也热衷学习。故此我带着浓浓的专业情结和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写了此文。

无论在一些文章还是在影视中,当我看到李大钊先生在北京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他用马车护送陈独秀到天津转赴上海,并在路途商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陈独秀和李大钊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发展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我都被他们那种革命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所感染。今年二三月份播出的为庆祝党的成立一百年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如上内容也都在其中,我都认真观看。

还有当年李大钊在昌黎五峰山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文章,我过去只草草地学习过。改革开放后我再学习时,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无产阶级政党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但首先要对资本主义有个客观的公正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有深刻揭露和批判,同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了全面的分析。他们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本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的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占有的私人性这个根本矛盾,因此这个制度不会是永恒的,它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李大钊对资本主义的剖析也是冷静和客观的。他指出马克思的论点“不在诉说资本家的贪婪,而在揭破资本主义的不公。因为掠夺工人的,并不是资本家,乃是资本主义,工银交易的条件,资本家已经全然履行”。李大钊还说:“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在旧中国他们看到了军阀混战,列强的侵扰,以及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激发的精神力量,必然要考虑中国的出路。他们洞察时弊,志存高远,认识到就是要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夺江山,打天下,创建赤旗世界。

我也回想起多次回故乡乐亭,包括参加有关活动和陪同亲友,曾瞻仰李大钊故居六七次之多。1996年,还应邀参加了李大钊纪念馆的奠基仪式,也捐了款,还见到了革命前辈李运昌、李大钊之子李葆华等,并有简短的谈话。在参加李大钊纪念馆奠基活动时,还结识了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时任全国李大钊研究会会长的王学珍(党的十四大中央委员)。他得知我是乐亭人,又了解乐亭的一些风俗人情,我们就谈论起来。我和他讲道:乐亭这个地方面对渤海,依临滦河,属于蓝色文明,不像深山老林那样“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乐亭不封闭,不保守,人们眼界开阔,又聪明能干,加之一些人闯关东、走京津,涌现出一批开明又有奉献精神的富商。他们慷慨解囊,兴教育,办学校,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达兴旺,又造就出一批文化和科技精英。也有一批思想进步,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先锋人士成了革命家。乐亭出现李大钊等一批职业革命家也不是偶然的,有时代和地域的原因。当时王学珍兴奋地对我说:“我是浙江衢州人,对乐亭的风俗人情不大了解,很愿意听你的介绍。”后来我在《读乐亭》上发表的《乐亭民情小议》《读不尽的<读乐亭>》,其中有的也是我与王学珍交谈的内容。

我还经常用革命传统和革命家的故事来教育晚辈。我的孙儿还未上小学时,我们回故里乐亭,就带他瞻仰过李大钊故居,讲解员介绍时,他还边听边问。孙儿上大学后,告诉我这样一件事:老师讲中国近现代史课时,一开课就向同学们连提四个问题,都与李大钊相关。老师首先问:“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谁  ”同学们正东张西望时,孙儿最先举手站起来回答“是李大钊”,老师说答对了。接着老师又问:“李大钊最早在哪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孙儿抢答“是在北京大学”,又答对了。老师又提第三问:“李大钊留学去的哪个国家  ”孙儿立即回答“去了日本”,并加了一句“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也答对了。未想到老师又提出第四问:“李大钊是哪里人  ”孙儿抢答的更快,回答是“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这时孙儿心里想,这第四问可白给我了,我就是乐亭人,还去过大黑坨村的李大钊故居,连李大钊出生的古色古香的屋子我都看过了。孙儿回答完这四个问题,老师高兴地当着上课的同学又面对孙儿说:“这门课我上了几年了,每次第一回上课就先提问这四个问题,全答对的你是第一人。”下课老师与孙儿进行了交流,他也知道孙儿是李大钊故乡乐亭人,孙儿也知道了老师是几年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老师嘱咐我的孙儿认真读书,丰富知识,增强才干。

在这里,我也回顾起1981年是建党60周年,我在上海瞻仰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情景。当年我正在上海一个讲习班学习,7月1日那一天,早饭后,趁天气还不太热,我带着一本旅游图找到了原法租界望志路的中共一大会址。我到达那里时还未开馆,工作人员热情地告诉我,可先到附近的博文女校看一看,那里是当年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居住的地方。我按他们的指点找到了博文女校,这是一座临街的二层小楼,挂着写有博士女校的牌子,只是纪念性的标志,这里已不办学,也不开放。我仍带着一种亲切而流连忘返的心情观看,猜想着当年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在这里相聚相识进进出出的情景,

接着我来到一大会址,这里也是一座二层楼房,但不临街,当年的会议是在一个厅堂召开的,室内很简单,有一张长条桌,上面放些茶具,有十几把椅凳,墙壁也未加装饰,只挂着曾参加一大的代表董必武题写的字:“作始也简,将毕也巨”。我立即抄录下来,也琢磨着其含义。后来得知此语出自《庄子·人间世》,是指有的事在开创时,往往比较简易,而将其完成则是很艰巨的。如果以此比喻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历史使命,应该这样认识:尽管建党时经过一年多的筹划,又在白色恐怖下,但时间毕竟是短暂的,相对简单的,而完成其历史使命实现崇高理想,则是非常遥远而艰巨的宏图大业。另外在中国还有“万事开头难”的说法,与“作始也简,将毕也巨”,正好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讲了“难”与“易”、“巨”与“简”的辩证关系。

近来,我学习《习近平用典》一书,得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也引用了“作始也简,将毕也巨”这一名言。该书的编者《人民日报》评论部,来解读此语时讲了这么一段令人激励和鼓励的话:“同样一个典故,毛泽东曾用它来形容共产党走过的风雨历程,习近平则用它来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远大前程。历史方位不同,现实语境有别,但一以贯之的,是刻骨铭心的坚定信仰、攻坚克难的豪迈气概、一往无前的奋斗激情”。同时,解读中也写道:“1956年2月,董必武为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的题词就是‘作始也简,将毕也巨’”。读到这里,除了理解这一名言的深刻含义外,我还为40年前看到了这一题词的真迹而兴奋。

瞻仰一大会址后,我又找到了上海环龙路渔阳里一号陈独秀当年居住的地方。这里没有标志,也不能参观。据知,当年陈独秀等在上海研究成立共产主义小组,确定召开中共一大以及一大开会遇到危险,代表们撤离后商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艇的事,都在陈独秀这个家中。毛泽东曾讲过,中共一大会址是共产党的“产床”。也有一位老革命家讲过,陈独秀在上海的这家是中国共产党的“胚胎地”,此处已被定为革命遗址保护起来,

写到这里,使我想起了李大钊被反动军阀杀害后,经过多次交涉和努力,于1933年4月23日在北京举行了安葬仪式,而陈独秀此时正被蒋介石关押在监狱中。在安葬李大钊的群众队伍中有人举这样的挽联:

南陈已囚,空教前贤笑后死;

北李如在,哪用吾辈哭先生。

可见革命的征程中,多少人付出了监禁、坐牢和杀头的代价。江山得来不易,更让我们忆往昔,更爱今朝。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我们在这百年的风雨历程中,有顺境也有逆境,有辉煌也有灾难。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党已由起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有九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大党员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争当时代的先锋,又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为创建更加美好壮丽的未来而奋斗。

             (作者刘荣兴,乐亭人,河北大学教授)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