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纪念先驱:大钊厚德泽披赛什克荒原

    发布于:2021-07-06 14:43:02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4月28日,又恰逢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九十四周年祭。作为李大钊家乡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笔者几个月来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各级、各类媒体的各种动态,关注着党史权威专家、著名学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而撰写的论文、所披露的最新资料乃至影(声)像档案或相关影视作品,自然更关注这些文章或作品对这段历史、这一年代所涉重要人物,特别是对李大钊同志的评说和形象塑造。令笔者十分欣喜的是,至本文截稿止,我所能看到的绝大部分文章、作品,对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壮举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和无可撼动的历史地位不吝美誉,好评如潮,甚至提出了超越以往“论定”的新论断。(如“北李南陈,相约建党”等)每读至此,笔者激动不已,自豪满满,喜出望外,如饮甘泉!

众所周知,即使不说大钊同志在传播马列主义、领导参与五四爱国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等诸多方面的伟大贡献和牺牲精神,就凭他与发妻赵纫兰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及在那个年代洁身自好、君子修为的“私德”之厚,就教大多数同代“弄潮儿”望尘莫及,令时人、包括他的政敌皆佩服得五体投地,自愧弗如。这方面,有史实,有论定,无需重述。拙文拟将笔者在青海省工作时的一段亲历缀后,以颂大钊懿德之丰厚,彰大钊上品之润深……

高寒荒原赛什克 共建欲将绿色添

1988年5月的一天,笔者作为青海省乌兰县柯柯铁中“警校共建宣传队”的主要成员,同学校书记等30余名师生一起,到乌兰县境内的赛什克农场(监狱)参加联欢演出,耳闻目睹了农场(监狱)干警、场工及服刑人员对李大钊同志高尚品德、完美人格魅力的折服,亲身体验了李大钊同志无瑕厚德对赛什克农场(监狱)这块物质、心灵“双荒原”的泽披浇灌。

赛什克农场(监狱)位于乌兰县赛什克乡(现已划归柯柯镇),是青海省五大农场(监狱)之一。这里高寒缺氧,地广人稀,是典型的沙滩荒原。该农场(监狱)关押的服刑人员全部来自上海,且大多为知识分子。除却各自的“罪名”,可说是文能诗词歌赋,理(工)能车床卡钳;书(法)能楷草隶篆,画能(傅)抱石关山(月);洋能莎士比亚,中能汉卿珠帘(秀)……人人名气不小,个个身手不凡!只因失足一步,(轻犯多因未经得住美色、金钱诱惑,致生活作风堕落而坠入深渊)囹圄身陷,来此脱胎换骨,以求人设再造度余年。——前期沟通时,农场(监狱)政委已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赛什克农场(监狱)及服刑人员的情况,也交代了有关纪律和注意事项,并诚恳地说:“这些人员大多心高气傲,不轻易服人。为了取得更佳的改造效果,使他们彻底认罪服法,尽早成为社会新人,迫切期望你们被我们仰慕已久的咱地区“最高学府”的师生同志,助我们一臂之力,用极富知识含量的内容、真挚的情感、新颖的形式,将党的政策、国家的法规以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高尚的道德情操,春风化雨,润泽这些“迷途的羔羊”,染绿他们心灵的荒原,搞好咱们的“警校共建!”

农场(监狱)政委的一番话,语重心长,殷殷可鉴,深深拨动了笔者的心弦。我针对政委介绍的服刑人员来自上海及多数人犯罪根源的特点,策划了预案:先模拟以艺术手段形象阐释毛主席七届二中全会讲话精神,歌颂人民军队(好八连)“拒腐蚀,永不沾”主题的、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一个桥段;再相机向战斗在特殊岗位上的干警和来自大上海的服刑人员旌扬家乡乐亭、歌颂大钊精神——因为这是我始终恪守的诺言!

肩负着这一重任,怀揣着既定方针,我信心满满地与其他师生一起来到了赛什克农场(监狱),来到了这块自然、心田双贫瘠的荒原沙滩。

内涵精准表演妙 怀服恭态聆钊音

在来宾接待室稍事寒暄,我们便在农场(监狱)领导及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进入头道大门参观。嚯!宽敞的坝院,静无万籁,一尘不染;(要知道,“青海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墙上刷写(那时尚无电脑打印)的标语、狱规,虽形体各异,却字字养眼;国画、油画,山水、人物,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特别是正对大门墙上的巨幅“江山如此多娇”壁画,简直以假乱真,堪称孤赝……当我得知这些视觉盛宴均出自大上海的服刑人员之手时,不禁轻叹:果真名不虚传!

演出开始了。

容纳500余人的礼堂座无虚席。演出前简短仪式时坐在台上的笔者往下一扫,只见攒动的人头,被由黄色大沿帽和蓝白相间囚服组成的线条割画成几块整齐、规则的几何图形,蔚为壮观。干警的节目豪情万丈,力量冲天;服刑人员的表演情发肺腑,泪洒颜面。特别是某服刑人员用俄语朗诵的高尔基的《海燕》,发音纯正,感情激昂;一气呵成,气息饱满,更教喜欢朗诵且也能用俄语背诵这篇名作的笔者(再次感念恩师王逸梅先生)愈发惊艳:恍若置身于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录音棚中,聆听着童自荣抑或乔榛的美声磁音一般!

笔者上场了。按照预案,我模拟的是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从农村来驻守上海南京路部队探亲的共产党员春妮(陶玉玲饰),在看到与自己青梅竹马的丈夫、同志,已是排长的陈喜(马学士饰)“没有倒在敌人的枪炮底下,却要倒在花花绿绿的南京路上”的变化后,回家前写给指导员(徐林格饰)那封信的画外音。当我极力学着陶玉玲的女声,用深情、伤感、严肃的语调,如泣如诉、急盼“浪子回头”的语气落下“指导员,您拉他一把……”这最后一句话时,场下顷刻间掌声阵阵,骚动片片!“报告政府!——能否——请——请——这位老师再来一个  ”忽然,一略带啜泣的忐忑声传来。我循声往下看去,原来正是刚刚用俄语朗诵《海燕》的那名人员站着在请求。得到主持人(政府)允许后,我旋即临时起意,也用俄语朗诵了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那段名言,结果又赢得了满堂喝彩!特别是刚才要求我“再来一个”的那名人员,更是激情难禁,在请求政府获准后,竟又一次站起来,激动、真诚地对台上的笔者说:“高!实在是高!在青海赛什克荒原能有幸见识到您这样高水平的中、俄文朗诵,出乎意料,实在难得!!”佩服之情溢于言表,令笔者始料不及。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清清嗓音,乘势而上,朗声说:“谢谢各位对我的厚爱!请允许我再诵读下面两段话:

——人道的钟声响了!自由的曙光见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胜利——”的拖音甫落,又是一片掌声!我下压双手,继续对台下说道:“各位听到了吧,这段话多么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大家知道这是谁宣告的铮铮檄文吗  ”

“革命先驱李大钊!”台下几乎异口同声。

“对!”我立即应答,“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我就来自李大钊同志的家乡——河北省乐亭县。鉴于各位的知识层次,李大钊同志惊天动地、泣鬼撼神的丰功伟业大家定耳熟能详,无需再言;借此机会,今天我只给各位讲一讲李大钊同志与发妻赵纫兰相濡以沫、不离不弃、陪伴一生的故事吧……”

也许因我是李大钊同志老乡的身份,加之对先前几段朗诵的认可,听着笔者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感情迸发的演讲,台下的受众聚精会神,专注津津。此时,李大钊同志与发妻赵纫兰伉俪的桩桩往事,以及由此彰显出来的无瑕厚德,正如春雨般浸润着这些来自大上海、虽身陷囹圄却仍有些“清高”的服刑人员心田!

故事讲完了,场下又是掌声片片。随即,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先前用俄语朗诵《海燕》的那位,突然又站起来向“政府”请求上台说几句话!获准后,他快步走上台来,向我深鞠一躬,眼含热泪地说:“李大钊同志的精神太伟大了,李大钊同志的品德太高尚了!您刚刚讲的李大钊同志与发妻相濡以沫、伉俪情深的点点滴滴,我是第一次听到,令鄙人肃然起敬!别的故且不论,单凭这一点,就远超那个年代多数名人何止万千!在李大钊同志这位(道德完人)面前,我更是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我之所以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就是进城后,像电影中的陈喜一样,随着条件和地位的变化,禁不住花花绿绿、香风世界的诱惑,抛弃发妻……我——我——不是人哪!与李大钊同志相较,乃天壤云泥呀!我——我——我——唉!一句话,我今后一定以李大钊同志为典范,心灵深处挖根源,认罪服法,彻底改造,争取立功减刑,早日回归社会,奉献自己的余生!请政府看我的实际行动吧!”他的这番话引起了全场的共鸣,激起了阵阵掌声……

大钊厚德流遐裔 浪子回头效果显

演出结束后,经政委介绍方知,那位上台的服刑人员(名字不便透露)就是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的知名美工和置景,是原新四军文工团的一位老革命,大墙上的《江山如此多娇》即其所绘。进城后,由于放松了学习和思想改造,被“糖衣炮弹”击中,逐步迷失了自我:抛弃发妻,另觅新欢;尔后又产生矛盾走上极端,导致过失伤人罪入狱。他自恃资格老,多才多艺,新中国成立后又被组织派到苏联学习过,故清高自傲,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而使之心服口服的“看来,这次李大钊同志的昭昭厚德真正感化了他,您精彩的朗诵、演讲也确实折服了他!谢谢您了,李大钊同志的老乡!”政委握着我的手,边摇边说,久久不愿放开。

大约过了半年,在我和政委的又一次接触中,农场(监狱)政委又高兴地告诉我,自上次演出,那名俄语朗诵者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平时认真学习,开会主动发言,经常超额完成改造任务,并已被树为改造标兵,立功一次,获减刑奖励!他的变化和收获,积极影响、带动了其他服刑人员。短短半年时间,全场(狱)人心安定,比学赶帮超、争相立功劳蔚然成风!“李大钊同志厚德的魅力无穷,不啻精神原子弹!您高水平的演讲效果也不可小觑。看来,我们的“警校共建”一定得坚持下去呀!”农场(监狱)政委恳切地说。

笔者的愿望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此后5年多的时间里,我参加了柯柯铁中与赛什克农场(监狱)全部的共建活动,除了根据上级具体要求和形势发展随时充实新鲜内容外,“讲好大钊故事、弘扬大钊精神”则是我场场不变的永恒课题。在感化了一批又一批服刑人员,为农场(监狱)的安全稳定做了些许工作的同时,还传扬了家乡乐亭的美名。我的这些工作,也得到了农场(监狱)领导、干警、场工及服刑人员的欢迎和肯定。1994年,我被青海省海西州人民政府、青海省监狱管理和西宁铁路分局联合授予“警校(民)共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更令笔者欣慰的是,这期间,那位用俄语朗诵《海燕》的原上海电影人,由于多次立功减刑,被提前两年零六个月释放了!当我从农场(监狱)政委口中得知,出狱前,他还向政府提出要与我联系(因有违监规被拒)时,笔者为能亲自参与宣扬大钊精神活动,亲身见证大钊厚德泽润赛什克沙滩、染绿“心”的荒原的神奇效果而倍加荣幸,做为大钊老乡、后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升腾!

钊声振寰宇,厚德流遐裔。奋笔疾书上文时,我的眼前总是闪现着卅三年前演出的幕幕场景,耳畔不停回荡着百年前后大钊的段段檄文。身为乐亭乡曲小民的笔者,纵然微小如尘,词劣章丑,终穷尽愚力,忝成以上数段,聊表对我党百年华诞之庆祝,对先驱伟业厚德之敬恭!

李大钊同志,您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

  (作者俎壮存,毛庄镇前庞河村人,青海省乌兰县柯柯铁中退休教师)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