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乐亭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发布于:2021-05-25 16:02:34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1920年秋,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划时代的里程碑。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上海、北京等区执行委员会相继成立,推动了各地革命斗争的开展。北京区委由李大钊任书记。北京区委除领导北京地区的工作外,还领导直隶、山西、热河、察哈尔和东北等地的工作。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乐亭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在乐亭建立地方组织的条件日趋成熟。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乐亭相继建立了党、团组织。
乐亭中学团支部和党支部的建立
1924年五六月间,共产党员王德周按照北京区委指示,在乐亭中学着手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先后吸收李运昌、徐凌汉、葛玉田、宋匡我、孙洪祥、贾焕生、王成奎7名进步学生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乐亭县中学支部,王德周任支部书记。
乐亭团组织一经建立,立刻肩负起领导乐亭革命的重任,积极进行革命宣传,组织开展革命斗争,发展革命组织。
同年夏,乐亭县教育局召开小学教师座谈会。共产党员、青年团乐亭中学支部书记王德周和青年团员徐凌汉利用这个机会深入教师队伍内部,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发现和培养了一批进步教师。其中有黎巨峰、田厚轩、朱坤、苑素芹、李佩茹等人。
黎巨峰,1903年出生于南店村(今滦南县宋道口乡南店村)一个农民家庭。1921年高小毕业后,在乐亭师资培训班学习,结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其间,接受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同年秋,乐亭中学学生在团支部的领导下,开展了护校斗争。
乐亭中学自王岑伯、王德周到校后,大力进行教育革新,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这就引起了反动势力的强烈不满,县教育局局长杨连甲等对乐亭中学多次进行指责,说“中学有乱党”“中学学生赤化了”,并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势停止给中学拨款,勒令中学停办,企图扑灭革命的火种,把这棵红色幼苗扼杀在摇篮之中。面对反动势力的恫吓与扼杀,乐亭中学的广大师生毫不退缩,他们在团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护校队”,并开展了一系列护校斗争。同时,护校队的骨干还针对杨连甲有吸食大烟的恶习,在同益饭庄将其当场抓获,迫使杨连甲承诺取消停办中学的指令,并如数给中学拨付经费。杨连甲吸毒的丑闻不胫而走,县公署迫于公众压力,撤销了杨连甲的职务。乐亭中学的护校斗争在县中学团支部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
此外,青年团员还深入农村组织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在斗争中注重扩大团的影响,宣传党的主张,并吸收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入团。
乐亭县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推动了乐亭革命运动的发展,在运动中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优秀青年,为中共乐亭地方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24年8月,王德周在暑假期间向北京区委汇报了乐亭中学开展革命活动和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情况,得到区委领导的肯定,同时北京区委负责人根据李大钊的意见(此时李大钊已去苏联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指示王德周回乐亭县抓紧建党,以迎接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王德周回校后,立即向王岑伯作了汇报,并积极开展建立党组织的准备工作。
1924年9月到12月,王德周陆续将贾焕生、徐凌汉、葛玉田、王成奎4名年满18周岁的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这是在乐亭历史上最早发展的一批共产党员。
同年寒假期间,王德周再赴北京,向李大钊和北京区委汇报乐亭筹建党组织情况,李大钊给予充分肯定。之后,经中共北京区委批准,中共乐亭县中学支部正式成立,王德周任书记,贾焕生任组织委员,徐凌汉任宣传委员,支部直接由中共北京区委领导。这是京东各县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中共乐亭县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立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共同进行国民革命。1924年1月20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出席了大会。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据此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会议通过《中国国民党章程》,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会后,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国民党的各级党部,一个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广泛的、有各个阶级参加的民族民主的革命统一战线在全国形成。
中共乐亭地方组织建立之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1925年初,中共乐亭中学支部根据党的三大精神,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坚持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独立的原则,经中共北京区委国民运动委员会批准,成立乐亭县国民党党部,下设区分部,国民党县党部的骨干均为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徐凌汉任国民党乐亭县党部书记。中共乐亭中学支部一方面利用国民党组织开展国民运动,发展国民党员;另一方面利用这一有利的革命形势,发动党团员深入农村广泛开展党的宣传活动和建党工作。
共产党员徐凌汉深入其家乡徐烧纸庄村,体察贫苦农民的疾苦,建立平民夜校,组织农民群众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号召广大农民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列强,推翻反动军阀的黑暗统治。通过他的宣传和发动,广大贫苦农民的觉悟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深受压迫、饱经沧桑的徐运隆和徐荫会很快接受了革命思想。
徐运隆,原名徐国兴。1882年月1月生于乐亭县徐烧纸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正值清末政府腐败,加上连年水灾,乐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生活困难,徐运隆只读了三年私塾,从14岁便开始独立谋生。起初跟人学弹棉花,后又学木匠,但所得难以糊口。1902年,在贫困疾病折磨中,一个月之内,徐运隆的父亲、哥哥和小儿子相继离开人世。由于办丧事欠债,无力偿还,徐运隆将仅有的2亩薄地卖掉。为了生活下去,他不得不外出打工。先到抚宁做工,因工资少,无法维持生活,要求增加工资不成,反而遭资本家的辱骂。徐运隆不堪受辱,辞工另找出路,到了秦皇岛当码头工,还是不得温饱。后又到东北黑河当淘金工。然而,不管他怎样拼命挣扎,也摆不脱苦难和贫困。残酷的现实使他领悟到,穷人要想翻身得解放,必须消灭剥削和压迫。
徐荫会,1891年1月生于乐亭县徐烧纸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他从未进过学校大门,小小年纪便走上独立谋生之路。他打过短工,当过长工,还和本村徐运隆一起去过东北黑河做过淘金工,但始终没能摆脱贫困。由于徐荫会深受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因此他要求革命、争取自由的愿望特别强烈。
1925年春,徐运隆和徐荫会经徐凌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徐运隆、徐荫会入党后,革命热情十分高涨,他们在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下,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宣传党的革命主张,培养发展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同年5月,成立了徐烧纸庄村党团支部,徐运隆任支部书记。
在城东木瓜口村,共产党员岳泽普也培养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并建立了木瓜口村党团支部,岳泽普任支部书记。
岳泽普,原名岳广生,号泽普。1875年生于乐亭县木爪口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少年时期,正值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清政府腐败无能,人民受尽剥削、压榨和欺凌,陷于水深火热的境地。这种社会现实,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忧国忧民和痛恨帝国主义之心。他立志发奋读书,报效国家。但由于生活所迫,仅念了几年私塾之后便中断了学业,后随姐夫下了关东。开始在哈尔滨一家粮店当学徒,不久当了账房先生。其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使他对当时的社会和国内外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1910年,他在开原火车站给俄国人当翻译(自学的俄语)时,与同事聂学元配合,冒险将一节俄国满载煤和油的火车,偷偷运挂到昌黎车站。此举充分表现了岳泽普敢于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斗争精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岳泽普也受到了很大启发。后经多方联系结识了李大钊。1924年4月,李大钊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乘火车秘密到哈尔滨时,岳泽普帮他做了去莫斯科的联络准备工作,并为他当翻译,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徐烧纸庄党支部和木爪口党支部建立后,小米庄子、泥滩、南店、陶庄、王栋庄子等村也相继成立了党小组。此外,在其他各界也涌现了一批革命积极分子,并从中发展了黎巨峰、田砚农、赵香亭等一批中共党员。到1925年5月,全县已有3个党支部,29名中共党员。同年6月,经中央执行委员会同意,报请中共北京区委批准,中共乐亭地方执行委员会正式成立,王德周任书记,贾焕生任组织委员,徐凌汉任宣传委员,隶属中共北京区委。中共乐亭地方执行委员会下设中共乐亭县中学支部、中共徐烧纸庄村支部、中共木爪口村支部。
乐亭党组织建立后,不仅在本县境内积极开展建党工作,还帮助滦县建立党组织。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此后,滦县县立中学、直隶第三师范学堂、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等,经常被军阀军队所占领,教师、学生失业失学,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革命思想,谋求救国救民。1925年2月,滦中学生秦芝、徐德瑞、高乃谦、杜宗周共同组织发起“青年同盟(以下简称青盟)”。提出“反对列强、反对军阀混战、反对豪绅当道”等主张。不久,盟员由10人迅速发展到20人。1925年暑假后,奉系军阀占据县城各校。秦芝提议召开第二次“青盟”会议,当时“青盟”发起人徐瑞德、高乃谦、杜宗周等人正在乐亭中学借读,于是秦芝赴乐亭中学。当秦芝等人研究起草“青盟”文件时,引起中共乐亭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王德周的重视,并给予“青盟”以热情指导。从此,他们开始在乐亭党组织的指导下学习《社会主义浅说》《唯物史观简易读本》以及《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等进步书刊,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不久,秦芝、徐瑞德、杜宗周、高乃谦在乐亭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为中共党员并成立了中共滦县支部,秦芝任支部书记,受中共乐亭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1926年8月,直隶第三师范学堂、滦县县立中学学生回校复课,中共滦县支部随之迁入滦县城关。
中共乐亭地方组织的建立,是乐亭现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乐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新阶段,它给灾难深重的乐亭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乐亭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此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注:1905年,孙中山在为《民报》创刊号撰写的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注: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新三民主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曾经起到过巨大的号召作用。它不仅是大革命时期的旗织,也是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旗织。
(乐亭县委党史办供稿。)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