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峥嵘岁月: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发布于:2021-05-20 09:04:52


1938年夏,抗日大暴动的号角响彻着深陷敌后的冀东大地,抗战的一天来到了。“九·一八”以来压抑的民族感情,卢沟桥抗战激发的爱国热忱,党的统一战线所唤起的团结精神,犹如火山爆发,长城内外揭竿而起,渤海岸边斩木为兵。乐亭县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异常振奋,他们在我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以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敏感和热情,慷慨悲歌,投笔从戎,义无反顾地跨进了大暴动的行列,他们之中,从岁序弱冠到年近花甲,从共产党员到清朝秀才,莫不同仇敌忾,壮怀激烈,决心和冀东父老共赴国难。广大教师成为暴动中的先锋和骨干,这是乐亭暴动队伍的显著特点。

  乐亭县教育界受我党影响较早,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九·一八”以后,广大教师深感失地之痛,但那时在抗日有罪、报国无门的情况下,他们只好将抗日的怒火强压在心头。后来在“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下,教师们的抗日情绪十分高涨。早在1937年以前,就在我党的领导下,成立了“教师联合会”等进步组织。出版了《警钟》等刊物。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培养了大批抗日骨干。“七七事变”以后,抗日怒火更加炽烈。

  大暴动前夕,我县教师在京东特委委员阎达开、中共昌乐联合县委书记李海涛等同志的领导下,积极进行大暴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当时的木瓜口小学已成为准备暴动活动的中心。该校教师葛成斋、李晓光、张雪村等组织了抗日突击队。他们在校内外进行抗日宣传,翻印宣传材料,为大暴动刻印冀东地图,进行统战工作、学习军事知识,并在1938年初,进行了夺枪的尝试。同时,我县广大教师还承担了争取各乡伪保卫团的工作。这是瓦解敌人、为大暴动夺取武装的重要手段。

  伪保卫团是伪政权的基层军事组织,全县共178个班,分驻全县各乡镇,其成员大多数是破产农民和旧军人,为生活所迫供日伪驱使。大敌当前,他们多数是倾向抗日的。就是其上层人物,有的尚有民族意识,通过教育争取,也是会同情抗日的。伪保卫团都驻在大乡,大乡所在地都有学校,当时我党在学校中有较好的基础,控制着几十处小学,由教师去作争取工作比较容易接近。许多教师与保卫团的头目比较熟悉,便于作上层的工作。像杜林小学教师曾文楼,他和杜林大乡长刘静庭关系密切。他就找到刘乡长说:“你同情抗日吗  ”刘回答说:“同情!”又问:“你拿什么同情  ”刘答:“我有保卫团。”再问:“到时候你能把保卫团拉出来吗  ”刘肯定地回答说:“能!”就这样,杜林乡伪保卫团在大暴动中,于我县西部首先起义,震动全县。范庄教师陈国珍,不仅成功地争取了伪乡长、伪保卫团队长等,还乘和伪保卫团在一个食堂吃饭之便,逐个地做伪团丁的工作,使他们大部分走上了抗日的道路。其他教师如王靖安、高航舟、李作之、张其羽等,对三义庙、董圈、李家寺、夏庄等处伪保卫团也进行了成功的争取工作,使他们倒戈抗日,跨入了冀东抗日联军的行列。

  1938年6月,暴动条件基本成熟。中共昌乐联合县委决定:乐亭城西由黎巨峰、葛成斋(教师)负责;姜各庄、赤崖一带由张其羽(教师)、岳泽普负责;乐亭城东由翟文彬(教师)、侯辅廷(教师)负责;乐亭城南由李瑞文(教师)负责。

  七月流火,揭竿而起,红旗开处,教师曾文楼先声夺人,率杜林、李家寺伪保卫团首先起义。他身挎匣枪,腰束转带,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振臂一呼,从者云集。随之,教师王靖安、陈国珍、田厚轩等率三义庙伪保卫团起义,城西在这两支队伍的带领下,暴动如风起云涌。在黎巨峰、葛成斋的领导下,声势日壮。遂把曾文楼部编为冀东抗日联军第十总队第一大队(西十总队)。王靖安部后编为特务二总队。

  在城东,侯辅廷、翟文彬等人在大黑坨、木瓜口一带举行暴动,成立了抗联第十总队第二、三大队(东十总队)。随后,教师李作之在夏庄、高航舟在董圈、老校长清末秀才巢晋臣和张九如(燕英)在丰庄,都纷纷举起了抗日的大旗。

  在抗联队伍中,教师负担着重要的领导工作。如曾文楼任十总队副总队长;侯辅廷任十总队参谋长;葛成斋任西十总队政治部主任;王靖安任特务二总队总队长;陈国珍任特务二总队副总队长;田厚轩任特务二总队政治部主任;李瑞文任特务二总队大队长;翟文彬任十总队第二大队长;杨芳田任抗联政治部宣传科长;巢晋臣任第二十总队秘书长……除这些主要领导同志外,还有很多教师,如刘作垣、张九如、葛宝善、安一民、王松亭等,他们或依马草檄,笔伐日伪暴行;或布告于民,宣扬正义之师,宣传抗日,发动群众。他们都在抗联队伍中做着重要的工作,难怪当时群众把大暴动称为“教员造反”。

  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广大群众与教师们的积极努力,大暴动在乐亭犹如燎原烈火,暴动队伍达6000多人。三度攻城,遍夺四镇,伪县长狼狈出逃,伪政权土崩瓦解。全县出现了团结抗日的大好局面。以后,暴动队伍迎着抗日的烽火,北上路北,西进平西,为民族的生存而呐喊而战斗,演出了冀东抗日战争史上极其壮丽的一幕,也为我县教育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作者李荣亭,退休干部。)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