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拾情:我的母亲
发布于:2021-05-18 15:24:39
前些日子,我看了乐亭县政协出版的《天南地北乐亭人》,其中有《付朋秀身残志坚育新人》一文,使我受到很大启发。付朋秀是我母亲,在此我写一写我所见所闻有关母亲病后的点点滴滴。
在战火纷飞年代,艰苦斗争的环境中,母亲患了严重的慢性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只顾忙于工作没有及时治疗,上楼都困难。1958年,她在带病参加扫雪劳动时,突然四肢剧痛昏倒在地,经医院抢救了七天七夜才脱离了危险,但却导致了全身瘫痪。
当时父亲正在开会没有时间,让他的司机杨贵带我去看望母亲,只见她面色苍白,紧闭双眼。我喊了两声妈妈,她慢慢睁开了眼睛,呆呆地望着我们,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用手指着临床的阿姨,又一指杨叔叔发出“啊啊……”的声音,我们不解其意,而这时临床的阿姨说:“她是不是说我治病缺几味中药正在发愁,让你帮着去买 ”母亲听后点了点头,杨叔叔答应着立即去买,周围的人很受感动,都说:“她自己都这样了,还关心别人。”那个阿姨的眼睛立即湿润了。
1960年1月,母亲去兴城疗养,当时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医务主任赵立明是她的主治大夫,工作负担很重,晚上不能按时下班,连累带饿身体很虚弱。当时,上级规定,对患者特殊照顾,吃得好一些,母亲每顿饭都留一半给赵主任,开始他不肯吃,母亲给他讲道理说:“你多吃一点,好有精神为患者治疗。”院领导知道后感动地说:“老付这个人,处处为别人着想。”
1960年10月,母亲回家养病,虽然精神有所好转,但还是手不能写字,腿不能走路,眼睛不能读书看报,只有头脑比较清醒。因为不能为党工作,她很非常苦恼。有一天,我们班的学习小组到我家来活动,母亲看到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很高兴,就把我们叫到床前,给我们讲革命故事,她讲了战争年代儿童团不畏艰险,坚持对敌斗争,还讲了“王二小放牛郎”的故事,同学们听了很感兴趣,有个同学激动地说:“儿童团员们真勇敢,我长大了也要当兵保卫祖国。”听了他的话,母亲眼前一亮,心想,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不能上班,在家搞校外教育,不也是对国家的一份贡献吗 就这样,母亲当上了学校的义务辅导员,开始了新的生活。每天放学,她不仅帮助我们复习功课,还讲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英雄事迹,使同学们很受教育。母亲是一个瘫痪病人,为了辅导我们学习,她忍着病痛,经常深夜不眠。
1962年中秋节晚上,我们家两张桌子拼在一起,摆上月饼和水果,20多名学生和班主任孙老师围坐在桌前,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还一边听母亲讲那过去的事情:1947年,母亲在农村搞土改时,住在贫农李大娘家里,她有个儿子叫小牛,走路一瘸一拐的,中秋节母亲分两块月饼没舍得吃,送给大娘和小牛弟弟,大娘见了月饼触景生情,把多年的苦水向母亲倾诉,大娘祖祖辈辈受地主剥削和欺压,丈夫给地主家当长工被活活累死,几年前,也是中秋节,小牛出去要饭路过地主家,小少爷正在门前吃月饼,他对小牛说:“你要趴在地上学狗叫我就把月饼给你!”小牛没理他回头就走,小少爷就放出狗来把小牛的腿给咬伤了,因为大娘家没钱医治,所以小牛的腿才落下残疾,大娘说到痛心处声泪俱下。母亲讲完这个故事对我们说:“新旧社会两重天,你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做好革命的接班人。”
为了我们学习和开展文体活动,母亲自费买了1000多本图书和文体用具,还拿出了所有积蓄买了一台进口电视,这样一来,到我家学习和活动的同学越来越多了,我们班是母亲辅导的第一批学生,接着一批又一批,先后在母亲身边学习过的中小学生有200多名。教育内容有: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继承革命传统,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等,20多年间,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青少年教育事业中,十年动乱,坎坷的遭遇也没有动摇她对党的坚定信念,呕心沥血地去培养那些棵棵幼苗。
母亲在搞校外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多次受邀到市、区和学校作报告,受到各方面的好评,1970年,朝阳区举办一期教师培训班,请母亲介绍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怎样挽救后进学生,当时母亲穿了一件褪了色的灰布袄罩,戴着一顶旧棉帽,坐着轮椅由护理员推着走进教室,她刚要讲话,就看见教师们窃窃私语,有的用好奇的眼光望着她,母亲沉着脸注视她们,这时主持人喊了一声“大家静一静”,母亲才开始讲了第一个问题,就是介绍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十二点休会,如:多鼓励少批评;发现先进及时表扬;根据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普遍教育和个别谈心相结合;身教用于言教要以身作则;利用一切有利时机进行思想教育等。例如: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毛主席题词纪念日,组织孩子们讨论什么是光荣,什么是可耻 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母亲对每一点休会都用实际例子说明。讲完第一个问题,主持人对大家说:“我们都是在校教师,而付老师是校外辅导员,她能总结出这么多经验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
母亲讲的第二个问题是:“怎么挽救后进学生”,如有的学生不好好上学,考试不及格,还有的青少年混在一起闲逛,荒废学业,母亲费尽心思,采取各种方法进行帮助,使这些孩子都有了很大进步,有的得了奖,有的入了团,学校和家长对母亲非常感激。
母亲作报告因为眼睛不能看字,从来不拿稿,但讲得很有条理,也很流利,按预定的二个小时讲完后,教师们都围上来和她亲切地握手,有的问她是哪个大学毕业的,请她到学校去介绍经验,后来他们对母亲说:“你刚进来时,我们误会了,因为前几天来了一位岁数很大的妇女同志,是街道的治安员,穿着一身新衣服,戴着红袖标,讲了几句话,就振臂高呼‘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我们忍不住都笑了,今天你来又穿这么朴素,还坐着轮椅,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在下边议论,真是对不起了。”母亲笑着说:“希望你们教育学生不要以貌取人。”大家一听都乐了。
粉碎“四人帮”后,迎接我们的是灿烂阳光,30多名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围绕在母亲身边,欢歌笑语,10多名女生还表演了小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习雷锋好榜样”,母亲的精神更加振奋,她虽然经受着病痛的折磨,但为了搞好校外教育而废寝忘食,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她在考虑十年动乱期间,孩子们的学习受到很大影响,能考上大学吗 她就决定把同志、朋友中有一定教学水平的都请来,给即将毕业的中学生补习功课,主要补习数理化和外语,半年就补习了40多次,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有所提高。后来他们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考上了中专,没有考上的学生情绪很低落,母亲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明年再考,又给他们讲了瓦特、高尔基等自学成才的故事,让他对前途抱有希望。
1983年,母亲病情加重,长期住在医院和疗养院里,她和那些辅导过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多次和他们聚会,每逢年节孩子们也常去看她,当看到他们事业有成,母亲感到无比欣慰。
母亲搞校外教育20多年,先后被评为省、市、区优秀校外辅导员,曾受到20多次嘉奖,《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等报刊杂志上也多次报道她的先进事迹,如“她在继续战斗”“与病床争时间”“身残志坚育新人”等等。她后半生的这段经历,尽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同时也给她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作者王锦生。父亲王明德,吉林省原工会主席;母亲付朋秀,吉林省疗养院原党委书记,均为乐亭人。)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