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故园记事:神秘的地穴之谜

    发布于:2021-05-16 16:02:07



乐亭县城南10里处,有一享誉县域的村庄——独幽城。当年,在该村的西北角有一座大庙,名正觉寺。据史料记载,建于明代永乐年间。

此寺坐落朝阳,自然风光秀丽,东望湖泊湿地,西临蜿蜒长河。寺院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寺中分前后两殿,配有钟、鼓两楼、禅堂,前殿置关公泥塑,后殿塑释迦金身。建筑取材讲究,青砖琉璃瓦,雕梁画栋,风格奇异。寺内设有石碑、古钟、石井,门前植有松柏。山门宏伟壮观,砖墙四面高筑。这座佛门古刹的院西还有和尚坟百余,但却无墓碑。

寺院四周地势平坦,东北为独幽城张庄村,西南为独幽城王庄村。寺院曾多次修缮,道光三年重修时的碑文,由独幽城倪家十四代贤达倪炆撰写,称正觉寺:盖京东一大丛寺也!

民国年间,正觉寺破损严重,被全部拆除,人们真有点惋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是一堆废墟了。后经考古又发现,寺院内曾建有一座辽代塔,在乐亭的史料记载里还很少见,应为乐亭早期少有的建筑物吧!但遗憾的是,没有建寺时的记载,2008年10月23 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遗址。一个普通的村庄,被冠以奇妙的城市名称,这还真的值得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在独幽城一带,广泛流传开了一个神秘故事,传说正觉寺里有地穴,从而成了人们聊天时的热门话题,并激发起了人们求其真相的强烈兴趣,到底有没有地穴  传说归传说,谁也没见过,就更别说啥模样了。因而,这道难解之谜也就更加神秘了。因年代太长,且众说不一,各种说法都有,有的讲,地穴是建在后殿内,便于掩人耳目,是专为和尚头们玩耍修的;有的讲,地穴通向了外边,专为和尚们外出建的;也有的说,通向了东,或通向了南,还说出口是在庄外一个坟地里。

因东、南几里或十几里处两个地方都曾有过尼姑庵,人们又把和尚和尼姑扯在了一起,传说寺里还曾有过花和尚坏了净地的事。细琢磨觉得虽然都是传说,但还没有不信的理由。古话说得好,世间不是什么事都出、什么人都有吗  花心和尚,是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的,县教育界的王泰祥老先生就曾在《读乐亭》的期刊里提到过,寺里确有坏和尚和寺外的坏人相互勾结,干了缺德的事,为此笔者也在想,都说无风不起浪,那这神秘的地穴也应该不是空想出来的吧!

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父亲讲过:正觉寺里不但有地穴,同时还讲了醋流十仨庄的故事:传说在早年间,从山西过来了大量移民落户在独幽城,其中一户有制醋的技术,在这里办了一个醋坊,而且办得规模很大,能供全县人吃醋,这说明在那个年代乐亭就有了成熟的制醋技术。但那个年代灾难多,特别是水灾,有一年,北滦河发大水,冲了乐亭的城东、城西,也淹了城南独幽城,结果把醋坊给冲毁了,大量的醋随水流向各村庄。当年,这里共有13个庄,而流到了南端的这个庄才停止,从此,这个庄就叫“醋流庄”。

当时庄里住着两姓人家,东边的姓杨,西边的姓李,因中间有条道,后来又成了官道,此后,道东的就叫醋杨庄,道西的就叫醋李庄了,这就是醋流两庄由来,同时也有了醋流十仨庄之说,也说明当年的独幽城是由13 个庄组成的。对于这个故事,笔者曾探究过,最终还是找到了答案:在明清县志上明确记载:独幽城地,南端的庄叫“醋流庄”,这充分说明这个故事是有出处的。

还记得,上初小一、二年级的时候,临时的教室就设立在独幽城的村里,当时教我们的老师叫刘益新,也是这个村的人,后来还当了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因正觉寺就在他们庄,所以学生们一有时间,就常到正觉寺遗址去玩,但看到的只是前殿、后殿上的地基,还有那些破碎的砖石瓦块、瓷器片、陶器片等都散落在遗址的地面上。而听到的还是村民们讲地穴的故事,还有那坏和尚不守寺规的事。那时就思考过,人们为什么都爱讲这些故事呢  

对于地穴的传说,因听得多了,从那时就有了好奇心,总想弄个明白,上学的时候就问过老师,这传说是不是真的呢  那时的老师只是回答是真实的故事,但又说不出根据来,只是说上辈人都这么说。

对于地穴的传说,当地的人们可以说是人人关注,都抱有一个信其有的心理。因而代代有人想弄个水落石出。但人的意愿老天爷是不会理会的,水倒是时涨时落,但不见石头出。人们不死心,还是自圆其说,无论有没有地穴,传说也给独幽城添彩助美,这不当地的人们还是那么执着,但凡有沾边的事,总要去瞧瞧瞅瞅。想的是:奇迹如果真的出现了,到那时将对这个“村级城”会刮目相看,另当别论了。

对于地穴的传说,当地的人们为什么都这么好奇而又人人关注呢  这还得从1958年发生的一件巧合的事说起。现在想起来仍是记忆犹新。那个年代是大规模平坟,为的是增加耕地,还别说,真的增加不少地亩数。奇特的是,那一年天还真的随了一次人愿,在醋李庄东南的一个坟地里,真的发现了一个用砖砌成的坟头,因有地穴的传说,从而刮起了地穴风,被认为这可能是传说的地道出入口,当年那可惊动一方,轰动一时。

听说发现了地道口,这下可成了重大新闻,一时间,附近村庄都急忙去观看,好傢伙!一连几天满坟圈子都是人,据平坟者讲,从外表看就是一个坟头,高出地面近两米,用锹挖开,发现里边全是用砖砌的,把砖挖开一看,惊现出一个洞,拱顶长方形,南北方向修筑,但里边什么东西都没有,我们赶去时,看到了虽掉下去很多砖土,但里边还是很深,因当年没人敢下去查看,只是在上面围观而已。是坟还是穴  因它是一座无主老坟,没人能说得清楚,最后人们只能是带着疑问,把它填了种上庄稼,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无独有偶,这一波刚平,另一波又起,70年代农村又开始了平整地面,起高垫低,当时正觉寺的原址高出地面2米多,因那时还没被定为遗址,所以人们就经常从那里取土。1978年3月30日,独幽城刘庄村民在地里取土时,竟意外发现在距地表2米以下,有一砖室墓,但与醋流庄发现的有很大区别。后经考古确定,是一座辽代的塔基地宫。地宫高2米,正方形,顶部为穹隆顶式,顶部有长方形进出口,长46 cm、宽40cm,室内用白灰刷白。

地宫中部有一方型砖台,放置着陶函、陶塔、银棺、银盆、葵花铜镜、白瓷净瓶,白瓷盂等好多种文物,这一重要发现,引起了县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来到了独幽城村,确认了全部文物,接收时认为应有舍利子,但银盒内只有骨灰(舍利子已不知去向)。

发现了砖室墓,当年又有人说发现了地穴,一时间又闹得“满城风雨”,也成为了重大新闻。驻足观看的人一拨又一拨,小小的独幽城又热闹了好些时日。当时的人们也有疑问,这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地穴呢  但也只是议论纷纷。拉完土,地一平,又没有了下文,这阵地穴风,就这样又从人们身边刮过去了。

到九十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唐山港发展壮大,扩建乐港路,新修的高速公路也要通过,相互间在独幽城这里纵横交错,需要深挖坑,大动土,同时还要建立收费站,而传说中的地道又是和乐港路同一方向修的,就再次刮起了“地穴风”。当地的人们又再想,这回地道该现身了吧,纷纷认为,闹这么大的动静,说不定真能给挖出来,可见大伙的猜测是很有道理的。但结果直到完工,却什么也没发现,令人们大失所望。然而,新修的高速路却给独幽城添了彩、增了色。因为它高出地表好几米,从远处看,好似筑了一道城垣,从北、东、南三面把独幽城王庄村围在了中间。而西边则是天然的长河,恰如护城河守着西大门,村民们风趣地说:“这是给新时代的独幽城筑了一座城堡,独幽城还真的有了城。”

本来在独幽城这段长河上就已有4座桥,高速路通过后,又增加了两座桥,台上的桥多了,这是正常的事吧,奇的是,陆地上也有了桥洞,人们称其为“城门洞”。特的是,独幽城收费站的设计者懂风水学,把收费站也建在了城堡中,还有那醒目的标志高高悬挂,特别引人注目。最耀眼的还有,高悬的地标上面五颜六色的彩旗迎风起舞,下面宽敞双向的柏油路上,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宛如两长龙竞相飞舞,村民们又点赞:这是为近千年的小城又绘了一幅新美景。也使得独幽城这个“村级城”又一次扬了名。

独幽城收费站从1995年建成共运营了25个年头,也繁华了25个春秋,在2019年末停止收费,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段短暂的历史会给人们留下长久的记忆,但对地穴的关注,这一代的人们仍未停止。

难道说真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这神秘传说永远是个谜吗  

这有鼻子有眼睛的神话传了好几百年的故事,它不会只是在民间口传,笔者好奇,仍在探索这独幽城的奇闻轶事。为此,阅览了乐亭县志、乐亭文化志,有了些收获,文化志中记载了1978年独幽城刘庄村民在正觉寺遗址挖土时发现一地宫,在地宫中所有的文物的名称,摆放的位置,文物的规格,都讲得很清楚。主要有:有一四通陶碑,用白灰水写满文字,陶碑的额头书写同样的题记,前额书:平州马县南千金千人邑,同建无垢静光佛舍利塔;后额书:大契丹国昭皇帝重熙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记。按碑上所记,这是否是建舍利塔的时间呢  

由此,笔者觉得,一个神秘的故事,为什么在民间传了一年又一年,讲了一代又一代,却仍然是个谜,而在县志、文化志上也在讲呢  这是否在告诉人们,这传说不是编造的,而是真的有穴,那穴又在哪儿呢  反复琢磨、推测,应该说地穴就在正觉寺的地下。

1978年挖土时虽被发现,但那时人们只有疑问,没能深思,进深探究,所以才擦肩而过。直到1987年全县文物复查时,才确定这处砖室墓是一座辽代典型的四门式塔型地宫。

确定了地宫,值得一提的是现已古稀之年的李青山老先生,曾做过努力。他在独幽城村任过多年党支部书记,当年是村民兵连长。现在谈起当年的事来,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当发现砖室墓后,他第一时间去了现场,发现是一片砖铺地,用锹一敲,却听到了空洞的声音,心想,好怪!把砖扒开,惊现出一个洞口,往下一看,却是一个很深的地下室。

他第一个带头进了洞穴,一瞅非常惊讶!想不到我们独幽城还埋藏着这么多古物,当考古专家给出了确认是世上少有的,具有很高价值的文物时,心想,独幽城这个村名还真得起对了。文化志还记载:“独幽城遗址是目前我县发现的仅有的一处叠压于古文化层之上的古建筑遗址。”不仅确定了地宫,还发现了有价值的文物,这充分揭示了“地穴之风”为什么会长吹不停了。细分析可以看出,舍利子不是普通的文物,在当年是被佛教界视为永存的圣物。因此就放在了舍利塔的地宫中,以永久的纪念,从而能代代相传下去。可否这样说,当年正觉寺时就已经没有塔身了,但地宫还在,所以才没有舍利塔的记载,久而久之只把地宫(地穴)传下来了。

对于地下建筑,志书中虽有多种称谓,试想,聊天儿的时候就不那么过分咬文嚼字了,应该是人们把各式地下建筑混为一谈,把地宫称为“地穴”,传到了当今,至此,笔者认定:当年的塔下地宫,就是神秘的“地穴”。

  (作者倪孟桐,独幽城倪庄村村民。)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