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乡情乡事自多情(4)

    发布于:2021-04-12 15:42:07



  老妈语录-31

我(吃着早饭):天气预报预计半个月内都是又干又热的天气,我都口腔溃疡了,要多吃青菜。

母亲:是前几天吃绒虾扎的吧  

我:完全可能,嘴扎了再缺维生素就容易溃疡。

我:妈,今早您炒的菜好好吃。咦!妈,这菜里的虾米头上的枪咋没了  

母亲:我前日听你说又口腔溃疡了就寻思是虾米枪扎的,就用剪子把虾米枪都剪去了。

我(感动):……

注:绒虾,是渤海的特产,号称八珍之一。味道鲜美,但是个头很小,同时虾头上的虾枪特别坚硬锋利,所以我不太喜欢吃,怕扎嘴嫌费事。

  老妈语录-32

母亲(欢快地):儿子,今儿晌午吃捞面。

我:妈,我不是说今儿吃荠菜水饺吗  

母亲:吃捞面,庆祝一下!

母亲(声音深沉地):我是不说呀,妈的心一直揪着都好几天了。

我:为什么  

母亲:我发愁啊!你年前就回家了,你妹妹年前也回家了。可是彤彤还在澳大利亚呀,宝宝还在英国呀!贝贝、珠珠他们在美国一个星期以前就不上学了,我不操心他们。可是彤彤和宝宝她们上班还不让戴口罩啊,他们外国人咋这样  你还说她们俩也被洗脑了。

我:让英国首相一吓唬,英国人也不敢出门了,澳大利亚人也害怕了。

母亲:是啊,昨天你告诉我说宝宝飞她妈那儿去了,在家里上班我才放了心,才睡了一宿好觉,……。你说她们俩都被洗脑了(妈妈又重复了一遍)。

(大女儿飞出伦敦飞出英国正常休假四天后,又被公司召回飞回。我这几天也是好担心。)

我:好!妈,咱们中午就吃捞面,我用肉丁加豆酱腌的萝卜切丁打卤,切蒜末切黄瓜细丝,吃最好吃的捞面!

  老妈语录-33

“矬子里拔矬子”

我:妈,今天中午就春分啦。

母亲:没想到回家过春节,都到了春分你还不走。

我:您赚大啦!

母亲:春分,过去就该种蒜了。

我:种蒜  算啦!自打我记事儿,咱们生产队就没有种过蒜。咱们全家一年就吃不上五头蒜。还春分种蒜,到哪儿去找蒜种  到今天我都认为大蒜是奢侈品。

母亲(被我一说火也上来了):人家是矬子里拔将军,咱们生产队是矬子里拔矬子,找那么个废物当队长,一个工(十个工分)才一毛八的分红,……,就因为他哥是炮兵团长!

我:哈哈!刚才我出去遛早,正碰上我那矬二大伯出来。这是这次回家我头一回见到他。老爷子都八十八了,很挺精神的,脑袋瓜子也还中。

  老妈语录-34

我:妈,我刚才在街上,一个小伙子要叫我太爷(greatgranduncle),我还得跟另一个比我小的叫太爷。

母亲:同族同宗排下来的。

我:我原来有个小学同班同学,应该叫我爷爷,他现在黑龙江双鸭山,应该早当爷爷了。他孙子就得叫我祖太爷(greatgreatgranduncle)了。我们俩小时候还打过架。

母亲:《社戏》里鲁迅不是说,年纪相仿,打了太公不算犯上。

我:妈您连这个都知道  !

母亲:语文课本里有。

我:我们上小学初中的时候,河北省语文课本里没有这课。一个从吉林转学回来的同桌的语文课本里有,我看过。

  老妈语录-35

我:老大老大,四脚拉叉,嘴里吃人,肚子讲话。妈,这是啥  

母亲:这还用说  房子。

母亲:从南来个小黑人,坐在莲花盆儿。问他肚子装的啥,(他说)装的小扁食儿。

我:黑枣儿。我夜儿隔(昨晚)刚吃了好几个,还吃了个柿子饼儿。

  老妈语录-36

母亲猛地走进里屋,急急忙忙找出来零钱,又急急忙忙地跑(走)了出去。

母亲(细音、高声):唉,别走!等会儿,卖缸炉烧饼的。

母亲(焦急地):快溜的(京冀土话,赶紧的意思),叫住那个卖缸炉烧饼的!

我这才从浑浊不清的喇叭叫卖声中听出来是“卖缸炉烧饼,哪快来买缸炉烧饼,刚出炉的缸炉烧饼”。

不一会儿,母亲兴冲冲地提着一袋缸炉烧饼进屋,“两块五一个,买了十个,快趁热吃!”

我马上来了一个,热乎乎的,手里、嘴里、胃里、心里。

  老妈语录-37

昨天下午

母亲:大风不过酉(you),过酉刮一宿(xiu)。

我:这又是谁教导我们说  (其实我不认识这个酉字)

母亲:你奶呗。

昨天晚上,东北大风真的停了。

今天早晨,就见到了地上霜,韭上霜,蒜上霜,麦上霜。

从本县记录来看,昨晚下午风力变小,晚上无风;温度最低到零上3度,相对湿度最高到85%。

从这些数据来看是不应该下霜的,但是霜就是下了。

这可能是县城的数据!乡下温度会更低,相对湿度会更大。

春秋季,北风南下时不会下霜!

这是因为北风特别干燥,绝对湿度很小,哪怕是一路增湿。还因为这个季节空气中的水分主要是来自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前几天温度达到过23度);只有空气温度低于零度甚至更低,一些物体的表面特别是棱角才能成为水蒸气的凝华点。

老妈语录-38

我:妈,您晚上想吃啥  

母亲:妈不饿,中午吃的饼,就是渴。

我:那我给您做点儿稀饭吧。

母亲:不用,妈不饿。你忘啦,“吃顿饼,三天不离井”。

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妈您逗死我了。

母亲:别笑了,赶紧给妈倒碗热水去。

我倒了碗热水,又削了一个猕猴桃,还洗了四个金桔。

老妈语录-39

母亲:我都有点儿怀念咳嗽了。

我:妈,为何有此高论  

母亲:自从你回来,整两个月了,我到今天都没咳嗽。

我:那是因为我房间控温控湿,温度20度上下,相对湿度55%上下。(这种环境下)我也从来不咳嗽。

母亲:我出门在外面鼓捣咋也不咳嗽  

我:(无语)

母亲:那是因为我大儿子在家我高兴抵抗力就强了。

我:妈,您老人家高见!

老妈语录-40

菜儿饽饽

我试着吃至少四十五年都没有吃过的菜儿饽饽……

我(嚼着难以下咽的白面/玉米面混合面做的菜儿饽饽):妈,您讲个菜儿饽饽的故事吧!

母亲(略有迟疑):都快忘了!

母亲:从前有一个大地主,有好几千亩地,有一百多长工。春天的一天,地主让长工们到地里干活。中午该吃饭了,为了不耽误活计,老财迷地主就让人把饭送到地里去了。

我:给长工们吃的啥  

母亲:吃的是大菜儿饽饽呗!

母亲:长工吃菜儿饽饽时,咬了半天也不见馅儿。越吃越咬的深,长工们都钻进菜儿饽饽里啦。

…………

一个狗看见了路边的大菜儿饽饽,就跑过来把菜儿饽饽一口吞了。

狗吃饱了就倒地上睡着了。

一个大老雕飞过来,看见了睡觉的狗,就把狗吞吃了。

大老雕吃饱了刚要飞,正好给一个打猎的看见。

打猎的一枪就把它打下来了。

猎人把老雕背回家,就把老雕剥了皮,嗉子里剥出来一条狗,狗肚子里剥出来了个大菜儿饽饽。

打开大菜儿饽饽一看,那群长工还在里面吃馅儿呢!

我:妈您都给我讲过三遍这个瞎话儿(故事)了。记得头两回讲的时候我还没有上小学,我还问您长工咋办,您说打猎的一抖落就把他们都抖落出来了。

我:长工吃的菜儿饽饽比我吃的好吃吧  今儿这菜儿饽饽太难吃了。

母亲:那是你嘴太刁了,你吃的这是玉米面掺白面的,长工们吃的是纯栗黍(玉米)面做的。

我:我吃的这个是萝卜条儿做的,不好吃,放点儿虾皮荠菜多好  

母亲:你拉倒吧!度荒那年头,有栗黍面萝卜条儿饽饽吃是好日子。让你上顿下顿吃野菜试试  

我:(无语)

我:妈,您说打猎的打开菜儿饽饽时候就真没有伤着长工  

母亲:给你把小镐儿,你自个儿刨根问底去吧!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